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津城际(60+128+60)m连续梁拱设计简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京津城际北京环线特大桥跨四环主桥为(60+128+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混凝土拱的组合结构,具有技术含量高、标准要求严、施工难度大等特点。详细介绍其梁拱构造、施工方法、纵横向计算及动力计算分析等。设计结果表明,连续梁拱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和良好的动力性能,不失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一种合适的梁型。  相似文献   

2.
拱肋吊杆锚固区是系杆拱传力的重要部位,锚固区结构构造复杂,受力机理难以用杆系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分别采用整体计算和板壳有限元分析了锚固区结构,探讨了原设计方案的传力机理和出现局部高应力的原因,提出了优化方案。计算表明优化方案能使锚固区结构传力顺畅并降低主要结构构件应力,可为同类桥梁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昌景黄高铁(90+200+90)m连续刚构拱桥施工图设计,对主梁、拱肋、吊杆、桥墩等主要构件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计算模型,对3种梁高及4种底板厚方案进行比选,从满足主力工况最小强度安全系数及主梁受压区高度不超限等方面考虑,确定主梁中支点处梁高11.5 m,底板厚1.5 m;对3种拱肋截面尺寸方案进行比选,从满足拱肋强度、稳定性要求及经济性等方面考虑,拱肋截面高采用3.3 m较为合理;结合本桥纵、横、竖三向预应力布置工作,总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拱桥的预应力钢束布置特点;拱脚附近拱肋混凝土局部拉应力超限,通过局部布置纵向钢筋进行解决。计算结果表明,主梁、拱肋、吊杆、桥墩等构件的强度、应力、变形及稳定性等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建济南至滨州高速铁路济阳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主桥为(84+144+228+240+300+120+60) m矮塔钢桁梁斜拉桥。其索塔锚固区为空间构造,结构和受力相对较为复杂。为研究该桥索塔锚固区锚固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FEA建立了索塔锚固构造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主要研究在主+附作用下的锚固结构的应力变化规律、斜拉索的索力变化对于锚固结构疲劳特性的影响以及板件厚度对于锚固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锚固结构在各类荷载的作用下,各个板件均处于弹性状态,各个板件的等效应力均小于疲劳容许应力幅,满足设计要求;(2)合理增加承压板和锚垫板板厚可以有效提高钢锚箱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蝴蝶拱桥稳定性多参数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蝴蝶拱桥为工程背景,建立该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4个工况计算了该桥的稳定安全系数。通过改变拱肋外倾角度、拱肋刚度、端横梁刚度以及吊杆布置形式计算了不同设计参数下结构在恒载工况以及恒载+活载工况的失稳特征值。结果表明,拱肋的刚度对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吊杆的布置形式只改变拱肋的面内刚度,对于面外刚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下承式悬链线钢管混凝土拱桥空间稳定性及影响该种桥型结构稳定的参数敏感性,以运城市某省道上一座27+60+27 m下承式悬链线钢管混凝土拱桥为背景,采用Midas/Civil 2012有限元软件对该桥进行建模,在成桥状态及成桥运营状态2种工况下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桥型拱肋结构存在"面内失稳"和"面外失稳"2种失稳状态,拱肋面外刚度小于面内刚度,拱肋结构失稳模态首先表现为拱肋面外侧弯失稳。同时选取拱肋间连接形式、拱肋钢管壁厚t、拱肋单侧吊杆布置数量n、拱肋管腔混凝土弹性模量E、拱肋矢跨比f/L、拱肋拱轴系数m等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敏感参数,可供同类型桥梁在结构稳定性设计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单线铁路大跨连续箱梁因具有受力大而截面尺寸小的特点,导致体内纵、竖向钢束布置空间有限,增加了桥梁设计的难度。以龙烟线(60+100+60)m连续梁为例,旨在总结单线铁路大跨连续箱梁的设计思路、方法及经验。结合已有的设计经验,拟定结构几何尺寸和材料类型,布置预应力钢筋;采用BSAS及Midas Civil软件分别对结构进行纵向及横向计算。计算分析表明,通过合理的布置纵、竖向预应力钢束,单线铁路(60+100+60)m大跨连续梁的设计是可行的,并对设计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长昆客运专线铁路中承式异型拱桥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长昆客运专线斜跨潭韶高速公路的问题,通过桥式方案比选,结构构造优化,结构静力、动力计算分析,设计研究出拱肋沿桥轴线非对称错位布置、吊杆扇形布设、无风撑拱肋的中承式斜置拱桥。该桥已投入实际运营,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跨越城市立交道路及高速公路时,为不影响下方道路正常通行,减小线路路堤建设高度,降低工程成本,同时满足设计要求,可采用建筑高度较低的下承式连续槽形梁拱结构形式。本文以新建济南至青岛客运专线工程跨越改移青兰高速公路的(66. 5+142+66. 5) m连续槽形梁拱桥为背景,从结构尺寸、梁拱刚度等主要参数设计以及纵横向受力、剪力滞等方面展开研究,从而掌握该类结构的主要技术特点。研究结论:(1)桥面布置上比较灵活,通过人行道、电缆槽的最优布置,可以使桥面宽度最小,适当增加边主梁宽度、设置"马蹄"形构造、拱肋预埋段局部穿孔,可以有效解决拱脚构造带来的钢束布置空间不足问题;(2)拱轴线、拱肋截面形式、吊杆布置与常规箱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拱相差不大,设计时可参考取值;梁拱刚度比主要影响拱肋及主梁的内力、残余徐变、短吊杆的吊杆力,将梁拱刚度比确定为36. 0,主梁、拱肋各指标在合理水平;(3)剪力滞分析表明,边支点、边跨跨中、中支点、中跨跨中典型截面剪力滞系数分别为1. 29、1. 19、1. 30、1. 14,均大于常规箱形截面的规范计算值,为保证结构安全,槽形梁拱在设计中应采用基于实体模型计算的剪力滞系数;(4)目前连续槽形梁拱桥在高速铁路工程中应用较少,缺乏一定的设计理论与经验,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本文以成绵乐客运专线鸭子河特大桥(56+ 116 +56)m连续梁-拱桥为工程背景,研究梁拱组合结构的梁拱构造、吊杆受力特性、支座布置、施工方法等,通过对模型的建立、荷载的选取、梁拱及吊杆的检算、动力特性及拱座局部分析计算,介绍梁拱结构的结构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参考.研究结论:连续梁拱组合结构能较好地发挥连续梁和拱两种结构体系的优点.与同跨度连续梁相比,由于拱的加劲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主梁的高度,同时,钢管对混凝土的套箍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管内混凝土又有效地增加了钢管的局部稳定性,使拱与梁受力性能都得到较好的发挥,使梁拱组合结构具有整体受力特性好、结构刚度大、建筑高度低、施工方法成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巴准线公涅尔盖沟大桥(60+100+60)m连续梁悬臂法施工,开展了梁体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在预应力施加之前,进行管道摩阻损失测试和锚口喇叭口摩阻损失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预应力施工控制措施。此外,在悬臂施工阶段的关键结构部位以及边跨、中跨跨中重要结构部位进行混凝土应力监控,测试结果与理论结算结果基本一致。公涅尔盖沟大桥预应力施工质量良好,梁体预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京津城际跨北京四环(60+128+60)m连续梁-拱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北京特大桥跨北京四环主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桥的结构特征及受力特点,采用Midas有限元程序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的空间稳定及自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对风撑形式对结构自振和结构空间稳定的影响作初步探讨,最后以最为合理的风撑布置形式计算出结构的自振频率和空间稳定安全系数,并用理论公式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3.
14.
15.
宣平 《铁道知识》2009,(5):8-13
速度创造奇迹,运营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创造了世界高速铁路之最; 建设改写历史,通车里程从建国初的1.1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底的8万公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首通火车;  相似文献   

16.
张鹏 《中国铁路》2003,(8):40-41
介绍160km/h动力分散液力传动动车组SYD160型转向架的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和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7.
江心 《铁道知识》2009,(5):36-43
铁路新生 铁路,自它在中国出现的那天起,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钢铁符号.而是同国家的兴衰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1876年中国出现第一条铁路.到新中国成立的前夕.70年问中国铁路里程累积仅仅2.18万公里,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个数字,同时还有旧中国积弱贫穷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我国新研究设计的60N钢轨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运用常用的迹线法,以LM型和LMA型车轮踏面为例,对60 kg/m钢轨(简称60钢轨)和60N钢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及其对轨底坡和轮对摇头的适应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60钢轨,60N钢轨与LM型和LMA型踏面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在钢轨上位于钢轨中心位置附近,同时不会在钢轨轨距角附近出现轮轨接触,且在发生轮缘接触前,60N钢轨相比60钢轨对应的等效锥度随着轮对横移量变化很小,说明60N钢轨有效的改善了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同60钢轨,60N钢轨对于LM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20时匹配更佳,对于LMA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40时匹配更佳,而摇头角对60钢轨和60N钢轨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