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牤牛哨滩是松花江中游主要的碍航浅滩,该滩段河道水浅槽窄、滩口流急并伴随横流等碍航水流,严重影响船舶通航以及生态旅游航道的建设。针对此问题,采用二维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牤牛哨滩河段的碍航水流特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3种航道整治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复式断面航槽疏浚及生态闸坝建造的方案后,该滩段通航水深大于1.78 m,枯水期平均比降仅为0.29‰,平均消滩水力指标远小于2.06,流态良好,满足航道治理要求。研究成果可为该类滩险的航道整治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鳗鱼沙浅滩位于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下段,属典型的顺直宽浅水下分汊型沙质浅滩。演变分析表明该段的航道条件与鳗鱼沙心滩形态密切相关,当鳗鱼沙高大完整时,航道条件就好;反之,航道条件就差。本段顺直宽浅河床形态决定了该段滩槽不稳定的现象将长期存在,特别是上游来沙量的减少,将导致心滩易冲难淤,碍航问题将更为严峻。在总结河段浅滩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现有一滩两槽格局、加高加大心滩、调整滩槽水流分布、增加浅区的冲刷能力的整治思路,以期解决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浅滩段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江上游观音背河段暗碛浅区得不到有效冲刷而易出浅碍航的问题,提出了2种不同的整治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该河段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2种方案实施后的整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浅区部位水深均在3.5 m以上,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局部水流流态明显改善,设计流量下2种方案的最大流速增幅分别为0.798、0.995 m/s。方案2较方案1对河道边界条件影响更大,局部消滩判数超过临界值3.92,不利船舶通行,因此选择方案1作为推荐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该河段后续整治方案的确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曾涛  范鹏朋  陈希 《水运工程》2022,(9):141-146
20世纪以来,长江上游频繁的采砂活动造成河道地形变化剧烈,采砂河段航道内泥沙淤积威胁通航安全。以长江上游莲石滩为例,在综合分析水沙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洲滩破坏后河道地形及航道条件的变化,结合外部调研情况,针对碍航特性提出了治理方案。除通过疏浚、清礁保障航道水深外,采用筑坝与回填固滩相结合的形式恢复关刀碛心滩高大完整的形态以提高中洪水束水能力,并采用清礁石料、生态鱼巢砖等构建生态涵养区以营造良好的生境。模型研究表明生态整治方案效果较好,可为类似滩险的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琦  庹莜葭  彭毕帅 《水运工程》2024,(11):108-114
针对长江上游火焰碛滩易出浅碍航、航槽内水深不满足规划要求的问题,提出两种不同的整治方案。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建立工程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使用原型实测水文资料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计算得出两种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水位、流场、消滩判数等主要参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实现预期整治目标,但通过后延火焰碛顺坝并新建3道刺坝的整治建筑物布置方案,工程量较大,且封堵了后续滩段航槽调整的可能;通过延长顺坝坝头接岸的方案,大幅降低了工程量,也为后续滩段航道调整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6.
根据长江中游沙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并根据长江航道治理规划,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方案。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2个治理方案进行动床效果研究。模型计算结果显示:2个方案均可起到守护洲滩、控制左汊发展、维护右汊稳定的作用,均可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但方案1略优,可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7.
于广年 《水运工程》2021,(11):111-115
针对黄河上游河段堤防或护岸崩塌、后退导致河道放宽、航槽淤积问题,进行了崩岸碍航河段航道整治方案研究。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黄河黑峡滩河段崩岸前后航槽内水动力条件变化,并对不同航道整治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良河段因崩岸或采砂等因素导致河床形态突变前航槽内水流条件(流速、流态等)改变,可为航道整治方案实施后航槽内通航水流条件提供重要参考。2)根据工程实施后效果观测,利用整治工程适当调整中、枯水的河宽,使挖槽内流速大小接近崩岸前流速,对维持挖槽稳定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8.
长叶碛滩是三峡变动回水区内主要碍航滩险之一,严重影响了船舶的航行安全.由于三峡变动回水条件,长叶碛河段的水沙运动规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段的碍航特性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整治难度也较大.因此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对长叶碛整治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确定采取航槽偏左的措施进行整治,整治的效果较好,可为该类型的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长江中游湖广—罗湖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河段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床演变特点和碍航特性,结合模型研究成果,对该段河道及航道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该段浅滩碍航特征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西江(广西段)航道整治几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西江(广西段)河道水文、泥沙河床变化特性和各类滩险成滩原因,总结各类碍航滩险整治成功经验和整治线宽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三峡大坝清水下泄影响,沙洲水道滩槽变化不利于通航。根据长江航道治理规划及通航要求,分析沙洲水道实测资料,提出了沙洲水道航道整治思路;开展系列定床模型试验,分析不同方案对左汊分流比的影响,选择水流结构较优的方案进一步开展动床模型试验;通过典型年动床模型试验,考察河床冲淤、局部冲刷、航槽稳定等,确定了沙洲水道整治的推荐方案:黄州心滩头部布置3条带钩头护滩带,左汊内布置2道加长潜锁坝,其顶高程4. 59 m。相关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对饶河湖区航道情况及碍航浅滩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研究河段的一维水流数学模型,利用实测资料进行模型验证。运用数学模型计算设计流量条件下的湖区航道各浅滩段航槽疏浚深度的关键参数及工程前后的水面线变化,分析工程后的水动力条件变化及航槽断面流速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后研究河段水位下降,河段水力比降减小,湖区浅滩段航槽断面平均流速减小,双港下游河道段流速增加。采用规范公式计算航槽疏浚后湖区各浅滩段航槽的年回淤厚度,研究结果可供设计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什川吊桥滩是黄河大峡库区内主要碍航滩险之一,严重影响通过该河段船舶的安全航行。在明确其碍航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整治前后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确定采取浅区挖槽和深沱筑潜坝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整治。工程实施后航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整治效果良好,可为类似滩险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罗湖洲水道是目前长江中游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几个碍航浅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顺利开展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的基础。在介绍罗湖洲水道整治工程具体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在工程设计或施工中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期张家洲水道上浅区宽浅碍航等航道问题,利用最新张家洲水道实测地形建立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开展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水流及航道条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水道达到了固滩守槽、增大南港浅区航槽宽度的目的,能够满足6 m×200 m的目标航道尺度。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研究戴家洲河段演变规律与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河段总体工程整治方案和一期工程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碍航特征、来水来沙特性以及河床演变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水道航道总体整治原则和治理思路,并在河工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段航道整治总体推荐方案,该方案可以达到河段远期规划航道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陈希  范鹏朋  许光祥  曾涛  张璠 《水运工程》2019,(10):130-133
莲石滩是长江上游著名的复杂险滩,具有浅、险、急等复合碍航特性。基于前期碍航特性、成滩原因和治理思路等研究成果,结合整治目标,对鱼鳅石浅滩和关刀碛急滩分别采用"疏槽维稳"和"扩枯稳中"的整治思路,根据设计航槽走向的不同提出两组方案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两组方案均可基本解决碍航问题,方案2在顺应河势、航线选择、整治效果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长江东流水道是长江下游重点浅险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文中在介绍东流水道整治工程基本思路与具体工程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长江航道中其它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航道整治工程应顺应河势发展、把握有利时机;整治工程总体设计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树立综合治理理念,兼顾各方利益;整治工程理论研究应不断发展创新,为长江水运工程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戴家洲洲头不同地形下的水流特性、洲头分流面等进行了认识性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河段航道整治在选汊以及工程布置等方面都应以数值模拟认识性计算结论为基础。通过大量方案计算,数值模拟得出了该河段航道整治总体工程方案,整体方案工程经系列水文年过程校核,可以满足该河段远期规划航道尺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