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针对长江上游观音背河段暗碛浅区得不到有效冲刷而易出浅碍航的问题,提出了2种不同的整治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该河段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2种方案实施后的整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浅区部位水深均在3.5 m以上,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局部水流流态明显改善,设计流量下2种方案的最大流速增幅分别为0.798、0.995 m/s。方案2较方案1对河道边界条件影响更大,局部消滩判数超过临界值3.92,不利船舶通行,因此选择方案1作为推荐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该河段后续整治方案的确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5.
6.
7.
针对黄河上游河段堤防或护岸崩塌、后退导致河道放宽、航槽淤积问题,进行了崩岸碍航河段航道整治方案研究。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黄河黑峡滩河段崩岸前后航槽内水动力条件变化,并对不同航道整治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良河段因崩岸或采砂等因素导致河床形态突变前航槽内水流条件(流速、流态等)改变,可为航道整治方案实施后航槽内通航水流条件提供重要参考。2)根据工程实施后效果观测,利用整治工程适当调整中、枯水的河宽,使挖槽内流速大小接近崩岸前流速,对维持挖槽稳定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8.
长叶碛滩是三峡变动回水区内主要碍航滩险之一,严重影响了船舶的航行安全.由于三峡变动回水条件,长叶碛河段的水沙运动规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段的碍航特性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整治难度也较大.因此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对长叶碛整治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确定采取航槽偏左的措施进行整治,整治的效果较好,可为该类型的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自三峡水库蓄水至175 m以来,长江上游库区段航道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但库尾段航道在汛期仍存在多处礁石碍航问题,需通过整治措施改善通航条件。以长江上游涪陵—丰都河段错口型急滩——和尚滩为例,针对其汛期碍航问题,通过收集实测资料并结合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其碍航成因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分析整治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切除右岸和尚滩和左岸郭家嘴礁石的整治措施可有效改善和尚滩汛期流速急、礁石前沿横流强、后方回流旺盛等不良流态问题。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尾段错口型急滩的整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西江航运开发采取上游渠化航道,下游整治的方针.“七五”期间建设了桂平枢纽,改善航道110km.“八五”期间建设贵港通航枢纽,1997年截流通航,渠化航道104km.桂平至西津之间43个滩险,除地伏滩、伏波滩和鸡儿滩需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治外,都已满足通航尺度要求.西津电站1964年建成,水位60.60m以上回水可达南宁,但这种水位机率小.西津水库原设计死水位为59.62m.变动回水区内有著名的浅滩洴滩,建库以后,水沙条件改变,滩 相似文献
12.
综合采用案例和理论分析、河势分析以及潮流数学模型研究等手段,在确定航道整治水位、弯道形态和放宽率等参数的基础上,服务于现有航道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研究确定了长江口阶段性航道整治方案和整治线,以指导规划期内的航道建设。研究成果对《长江口航道发展规划》的编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合采用案例和理论分析、河势分析以及潮流数学模型研究等手段,在确定航道整治水位、弯道形态和放宽率等参数的基础上,服务于现有航道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研究确定了长江口阶段性航道整治方案和整治线,以指导规划期内的航道建设。研究成果对《长江口航道发展规划》的编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针对长航道进行波浪数学模型试验时,往往由于模型范围过大而导致计算机无法进行模拟,因此,合理选取航道长度和试验范围就成为工程模型试验面临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的以往研究,仅对截短航道进行波浪数学模型试验的可行性有所述及,但针对具体工程模型试验中航道范围的选取方法并未阐述。在反复试验论证的基础上,运用NIKE21-BW波浪数学模型,以锦州港工程为例,提出不同工况条件下截短航道模型试验范围的选取方法。有关研究成果可供港口及航道工程模型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