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转轮除湿空调在船舶上的应用,实现船舶空调的节能。根据某船传统空调系统的设计参数构建了单级除湿和两级除湿的转轮除湿空调的系统方案,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级除湿的系统方案适合在该船舶上应用,且具有显著的节能潜力;在设计工况下,应用在该船舶上的两级转轮除湿空调的消耗功率仅为传统空调的56.6%。  相似文献   

2.
针对码头仓库照明用电量居高不下而且照度不足的情况,提出在码头生产作业中电能的损耗是主要的成本之一,探讨了采取科学分析方法,进行仓库照明和节能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光海  郑超瑜  陈武 《船海工程》2012,41(5):115-118
探讨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在船舶上应用的可行性。在分析干燥剂再生温度和除湿效果的基础上,根据船舶余热的品质和船舶空调的特点,构建了一个船用除湿空调系统。该系统采用单个转轮两级除湿的方案,利用船舶余热作为干燥剂的再生热源,采用海水冷却和压缩式制冷机组冷却相结合的冷却方式,以保证送风温度的稳定。根据所确定的系统方案,建立起船用单个转轮两级除湿空调系统的实验台,用于研究模拟海洋环境下该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外高桥六期工程商品汽车码头自动化立体整车仓库项目中影响自动仓库总体规划设计的布局模式、智能控制、作业流程等因素进行分析,特别针对自动化立体整车仓库的工艺流程系统和流程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剖析,提出自动化立体整车仓库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思路和策略,为同类自动化仓库设计提供实践经验及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7月1日起,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提出了对仓库实行“超市化”管理的理念,对相同品种、类别的物资归类摆放,较好地配合了故障设备的快速抢修,加快库存物资的周转速度。  相似文献   

6.
李兴顺 《中国水运》2007,5(9):150-151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要求企业成为智能型的经济组织,这一要求可以通过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很好地实现。管控一体化就是采用系统集成、信息集成的方法组织生产,把市场经营、生产计划、制造过程、企业管理、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看作统一的生产过程,把人力、财力、设备等生产要素集成起来统一控制,并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等技术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自动化,以改善生产加工、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使节能减排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紧迫任务。港口节能照明是港口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适用于港口的节能照明产品参差不齐,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评定标准来选择合适的照明产品。本文就节能照明产品在港口仓库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近期,电影《流浪地球》正在各大影院放映,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收获了超高人气。该影片讲述了当太阳急速膨胀后将会吞噬地球,人类为了生存,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科幻故事。而下面这篇论文,以上海港为例论述了沿海沿江码头仓库单位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制作的目的意义、组织体系、应急处置、现场指挥的原则方法,对全国沿海沿江码头仓库单位开展防台防汛工作,尽可能减少台风潮汛对港口码头仓库和运输物资的灾害影响等,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限于篇幅,本刊分两期连载。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已进入主汛期,东南沿海也迎来了台风季,切实做好防台防汛工作,对保障相关单位人员财产安全和生产工作顺利进行意义重大。本文以上海港为例,论述了沿海沿江码头仓库单位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制作的目的意义、组织体系、应急处置、现场指挥的原则方法,对全国沿海沿江码头仓库单位开展防台防汛工作,尽可能减少台风潮汛对港口码头仓库和运输物资的灾害影响等,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限于篇幅,本文分(上)(下)2次刊出,(上)部分见2019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外石化码头平台相对于国内码头占地面积较大、设施拥挤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装卸工艺设施布置方案,即码头结构采用双层设计,上层为日常操作平台,下层为靠泊系缆平台。在此基础上,装卸工艺设施分3层布置,其中需要日常操作的工艺设施布置在上层平台,辅助管道设施及电仪桥架悬挂在首层平台下,残液罐及废水收集池布置在下层平台。以东南亚某化工码头项目为例,介绍该布置方案的运用,并采用BIM技术创建码头装船工艺设施模型,进行装卸臂、登船梯的兼容性分析及相互间操作干涉分析,以提高码头操作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方案可显著优化装船平台布置,平台占用率降低40%,为运营操作、检修及改扩建提升了空间。同时,BIM技术用于船岸兼容性分析可避免装卸操作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膜除湿技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该技术在压缩气体干燥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其与传统干燥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不用电源、结构紧凑、无移动部件、无干燥剂再生、设备操作灵活等技术优势,重点举例说明了膜除湿技术在电缆保护、分析仪器、环境除湿等场合的应用和技术特点,并对膜除湿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设计和优化油舱的蒸汽加热系统,对油舱的蒸汽加热过程进行计算,  方法  采用Flowmaster仿真计算方法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认其计算结果的可信性。采用2种方法,分别考察环境温度、加热盘管长度、蒸汽流量、蒸汽温度及加热盘管传热系数对加热过程的影响。  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计算误差在3%~7%左右,且通过计算发现,油舱蒸汽加热系统存在最优的加热盘管长度和蒸汽流量等设计参数。2种方法各有其长短,其中仿真计算适用于优化设计,而传统方法便于初步估算。采用2种方法结合的设计方法,可互补长短。  结论  研究结果对油舱蒸汽加热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常烜宇 《船舶》2019,30(4):120-124
对于极地运输船舶,寒冷环境条件下的设计是船舶和其自身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在空调通风设计方面,为了保证空间内部温度维持在0℃以上,整个进风系统的设置按照总体要求,区域划分,在进风口处均有防冻措施,如设置防冻百叶窗等。根据不同加热类型的选择,加热功率的计算,考虑安装方式和空间等因素的情况下,对住舱、服务处所、机器处所设置了电加热、蒸汽加热及乙二醇加热等方式,以满足进风的温湿度要求,达到系统防冻的目的。文章对我国“雪龙2”号船的通风系统设计进行总结研究,为今后极地运输船舶的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有用于某船用特种装备滑油加注的设备与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因此有必要研制一套综合性多功能的辅助装置解决这些问题.整个装置分为滑油泵机组和加热机组,可分可合,前者抽吸油桶里的汽缸油并能向油箱或油罐远距离注油,后者既能单独给油桶水浴加热,也能同时给油箱里的和输送管道里的汽缸油实行热水循环加热.本文详细介绍装置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现场应用结果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
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宝 《水运工程》2006,(10):242-246
利用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状态方程建立了蒸汽稳定流动数学模型,并简化求解得出了压降计算公式,建立了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联合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反复迭代校正管段流量、管段平均密度和定压比热容的方式,使水力和热力计算吻合在一起,采用管网热力模型与管网水力模型相联系的节点方程法求解节点温度与节点压力。蒸汽管网水力和热力联合计算的方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基于VC 6.0编程工具编制了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计算分析系统,实现了管网计算的界面化操作。并以实际蒸汽供热管网为例,对管网的水力、热力工况进行了全面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液体除湿空调克服了传统空调除湿与制冷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因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潜艇舱内的热湿环境,分析了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应用于潜艇的可行性,在综合考虑潜艇舱室空间布局和系统节能性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为目前的空调系统增加除湿剂循环系统,并根据系统的要求分析工作原理,改进空调器的设计,甄选除湿剂类型,解决除湿剂再生的难题,设计出一种满足潜艇舱室环境要求的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实现潜艇舱室低耗安静除湿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远洋船舶空调系统,提出了由单片机控制的多毛细管路空调除湿系统,并对其硬件结构和控制方法做些说明,弥补了远洋船舶现有空调除湿系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山东青岛地区大气中的探空资料,和青岛附近海域的N EC P资料,利用干绝热方法测量青岛地区大气混合层高度,得出了青岛地区混合层高度的变化规律,并主要从海陆相互作用入手,对混合层高度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 Tenax-TA 吸附管采样和 ATD-GC/MS 检测方法分析某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汽轮机油散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散发口附近污染物浓度最高达16.1 mg/m3,为舱室环境浓度(0.83 mg/m3)的近20倍。除常见的芳香烃和烷烃外,散发口附近还检出高浓度的2,6-二叔丁基苯酚(DTBP),该物质为汽轮机油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此建议我国在进行舰船舱室空气治理时,应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开展汽轮机油品质改进和蒸汽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以某五万吨多用途散货船除湿系统为例,介绍了设计过程,阐述了转轮除湿机的选型和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