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王飞  孙鹏  赵磊 《水运工程》2019,(1):150-155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堤坝BIM三维线框模型缺陷,根据堤坝工程的特点及其模型构建需求,建立了堤坝BIM模型构建与信息化框架。该框架包含堤坝工程的编码标准、命名体系、断面提取功能与三维实体生成功能等内容,可将几何模型与属性信息自动融合为实体BIM模型。该框架能在不同BIM软件平台下实施,选取Autodesk平台的Civil 3D与Revit进行. Net二次开发,在相关工程中进行了实践,成功构建了BIM模型,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堤坝工程的BIM全流程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锐  李正  王飞 《水运工程》2019,(12):123-126
针对内河航道疏浚工程传统设计各流程之间缺乏信息传递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Civil 3D特点和设计的特殊需求,提出内河航道疏浚工程BIM正向设计思路,基于Civil 3D建立了内河航道疏浚工程BIM正向设计方法。通过二次开发改进Civil 3D部分功能,优化了设计过程中疏浚工程量输出和批量出图功能。结果表明,采用BIM正向设计方法对磨刀门航道疏浚工程进行正向设计,能有效提高设计效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以协同性、可视化、可出图性等优点在水运行业逐渐被接受和推广。Civil 3D提供了强大的三维地形处理功能,可实现地形曲面的三维动态设计,同时支持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的出图功能。结合Civil 3D软件功能及特点,以西非某集装箱码头为例,探究运用Civil 3D对港口陆域进行高程设计的可行性。通过对比传统高程设计方法,总结使用Civil 3D进行港口陆域高程设计的工作流程,为BIM技术在港口陆域高程设计方面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兰立伟  严杰 《中国水运》2009,(12):120-121
作为一款面向土木工程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解决方案,Civil 3D不仅包含了AutoCAD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可以实现三维动态模型设计,方便了工程建模设计及工程量的计算。本文以土石坝建模为例通过建立地形曲面、创建路线及纵断面、创建断面装配、放坡等主要步骤来熟悉Civil 3D的主要建模过程,并最后通过模型创建了三维效果。总结了Civil 3D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的主要优点,分析了Civil 3D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为工程设计者熟悉Civil 3D这款较为高效率的设计制图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三维BIM设计具有更好的可视化效果和更高的设计精度。在港口工程设计中,采用Civil 3D软件创建与地形相关的土石方类BIM模型,并基于Vault平台开展多专业协同设计,可以实现对Civil 3D模型对象的“零件级”管理,保证专业间模型的动态关联,提高设计过程中的沟通协调效率,提升设计成果的质量和精度。基于Vault平台的Civil 3D协同设计解决方案可为港口工程BIM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斜坡式护岸是水运工程常见的结构类型,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传统二维设计方法对设计方案的表达精细度不高。BIM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三维协同设计手段,可以有效解决护岸的精细化设计问题。结合深圳LNG项目,探索Civil 3D软件在护岸设计中的应用路线和方法,总结软件的应用特点和技术优势。实践表明,在护岸工程BIM设计中,Civil3D软件可以提供一套高效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护岸结构的三维精细化建模、断面批量出图、工程量精确统计,以及对方案变更的快速响应等,提高了设计精度和工作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护岸工程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填补BIM技术在疏浚设计应用中的空白,开展了该专业的应用需求分析与标准化设计流程,选取Autodesk平台对Auto CAD Civil3D 2017进行了.Net二次开发。开发成果达到了参数化建立BIM模型的目标,大量简化了传统设计中的重复工作,可同时自动生成三维模型、批量断面图、施工图出图、断面工程量与三维工程量,并在相关工程中进行了实践,实现了BIM在疏浚工程中的正向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岩土勘察BIM动态设计的关键,如何快速、高效地建立能直接应用于指导设计施工的三维地质模型,是工程实践应用中的难点之一。以厦门第二东通道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为例,依据野外实测的地形测量数据及钻孔、物探等地质数据,利用Civil 3D强大的曲面功能,首先建立地形曲面和地层曲面单元;其次,利用Civil 3D中"由曲面提取实体"等工具,自地表而下逐层建立三维地质体,并整合生成最终的三维地质模型。此外,通过二次开发建立基于Civil 3D三维地质模型任意剖切补充模块,实现了地质模型的任意剖切及栅格图生成;同时,通过部件编辑器功能,针对沉管基槽进行开挖设计。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便捷、直观且高效,所形成的模型能直接应用于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9.
王伟  杨志 《水运工程》2019,(7):193-197
鉴于BIM技术在航道建设中的优势,将Autodesk系列BIM软件引入内河航道的设计工作中,利用Civil 3D、Subassembly Composer(部件编辑器)、Infraworks设计软件实现内河航道疏浚工程和护岸工程的参数化设计和可视化展示,并进行横断面定制、标签定制、模板文件定制等二次开发,提出适用于内河航道工程三维正向设计和可视化演示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质模型是水运工程BIM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能起到重要作用。文中描述了利用AutoCAD Civil 3D软件的地质岩土模块(Geotechnical Module)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并就其中的关键技术,如钻孔数据的处理、夹层的近似假设、地质模型的出图方式等进行详细说明。最后结合某海堤工程案例,对三维地质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做了阐述。实践证明,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满足水运工程BIM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码头、航道等水运工程的三维设计、BIM设计需要更精细的、直观的、全覆盖的三维地面模型。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高精度的测量点云数据,基于AutoCAD、Civil 3D等软件平台,建立高精度、直观的三维地面模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陆域到水域再到局部重点建构筑物三维测量内外业技术解决方案合理、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满足三维设计、BIM设计等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莉  牛作鹏 《水运工程》2021,(4):153-157
Civil 3D作为一个面向岩土勘察行业BIM设计及应用的解决方案,已成为三维地质建模实现技术之一。针对水运工程勘区场地覆盖层不同工程地质特点,采用"点-面-体"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思路,分别提出单一和复杂覆盖层地质模型建模方法。结合某船闸工程案例,通过覆盖层边界线导入、曲面分割、曲面围合等技术,实现场地三维地质模型表层岩土体精细化表达,准确直观地展示了勘区覆盖层地质发育与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对于后续土方量计算、基坑开挖设计等岩土勘察BIM应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护岸工程具有岸线距离长、工程分区多、护坡类型复杂、岸坡变幅大等特点,并存在工程量计算不精确、施工交底繁冗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BIM理念,以马鞍山河段护岸整治工程为例,采用Civil 3D、部件编辑器和InfraWorks等软件,协同完成地形曲面创建和编辑、护坡三维模型、工程量计算、土石方量计算和BIM+GIS的应用,形成BIM技术在护岸整治过程中的一套应用流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震  葛晓丹 《水运工程》2021,(2):121-125
很多港口扩建中,其防波堤堤头波况较为恶劣,新老防波堤之间的过渡衔接较为复杂,设计难度大,相应的施工偏差大,施工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基于国外某工程,通过采用垫层倒滤的设计原理,优化出一种护面块石拆除量最小的设计施工方案。同时结合Civil 3D的三维建模和二维出图的功能,给出一种应对各种复杂界面过渡的三维设计方法。结果表明,通过运用BIM三维技术和倒滤设计原理,能够清晰准确地完成新老防波堤的设计,同时三维模型为施工提供了准确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