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南 《珠江水运》2023,(1):73-77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545份有效问卷,从游客感知价值视角,探索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结构维度,构建游客价值共创“动机—行为—结果”形成机制,得出邮轮游客价值共创提升路径:邮轮旅游企业要准确把握游客需求,激发游客价值共创动机,促进游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提升游客感知价值,实现供需双方合作共赢,促进邮轮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是当前旅游研究前沿之一,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当前新冠病毒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下,游客情绪极易发生波动。当前关于旅游者体验与满意度的研究较多,大多数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而关于游客情绪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提炼影响游客情绪的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通过采访疫情下参与医学观察的武汉籍邮轮游客,研究游客情绪,以此对疫情后邮轮业的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邮轮港游客峰值的特点,梳理了国外和国内邮轮始发港出境时期早到游客的情况,提出了早到游客对港口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始发港航线早到游客服务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分析我国游客对邮轮旅游品牌的认知度,得出:(1)我国游客最熟知的是歌诗达和皇家加勒比二大邮轮公司品牌;(2)游客对邮轮公司品牌的认知与邮轮公司提供的产品高度关联,相较邮轮提供的精神享受更关注物质上的实惠;(3)我国游客对邮轮公司品牌的忠诚度不高,但潜力巨大,可塑性强。邮轮公司应抓住我国邮轮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的机遇,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建立属于自己的忠诚顾客群。  相似文献   

5.
受海峡两岸关系、邮轮航线、邮轮运营模式等多重因素影响,厦门邮轮旅游欲异军突起,还需经过更多的磨炼一、全球邮轮客源市场集中,中国异军突起近20年来,国际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模扩大,特别是2004年以来,全球国际邮轮游客数量从1 314万人次跃升到2016年的2 470万人次,2017年预计达到2 580万人次。  相似文献   

6.
田言付 《中国港口》2010,(1):21-22,25
<正>随着三亚凤凰岛10万吨级的国际邮轮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成,作为国际游客旅游目的地之一的三亚也被纳入到了国际邮轮的航线中,成了一个停靠港。目前已经有国际豪华邮轮定期停靠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邮轮旅游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由于国民缺乏对邮轮旅游的了解,旅游港口邮轮码头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通关查验制度和信息平台,邮轮旅游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了我国邮轮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加大邮轮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合理有序建设专业化邮轮码头,完善配套设施,制定促进邮轮旅游发展的相关规范,并加大邮轮旅游人才培养力度,促进我国邮轮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后疫情时代国内沿海邮轮的逐步兴起以及未来多点挂靠政策的逐步放开,我国邮轮港口之间必将迎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如何尽快从单一的竞争模式向更加紧密合作的竞合关系转型是业界面临的重大发展课题2006年,歌诗达邮轮旗下“爱兰歌娜”号在上海首航,拉开了中国邮轮旅游时代的序幕,此后10年间,中国邮轮游客人数呈爆发式增长之势,并由此带动了一批沿海邮轮港口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中国邮轮创意设计能力不足、承载欧美生活方式的艺术设计风格无法满足中国人审美需求的问题,开展融入中国元素的本土邮轮设计实践。  方法  首先,在分析中国游客消费特征和行为偏好的基础上,提出客舱选择、饮食方式、娱乐活动和购物消费等个性化的设计目标,完成邮轮功能设置分析和客舱空间设计;然后,将“鲲”形象作为中国文化创意理念来源,从整体轮廓、侧立面、艏艉部、烟囱、涂装和灯光设计等邮轮外形特征元素方面,进行功能舱室区划与外形匹配设计。  结果  从用户行为、文化创意、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邮轮功能空间和外形设计探索,提出了概念设计方案。  结论  所做研究对于提升中国邮轮自主创新和美学设计水平具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打造上海国际邮轮母港和邮轮母港产业链,简述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对客源环境、接待能力和航线设计的分析,得出上海邮轮母港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并明确上海邮轮母港产业的发展定位,提出“三步走”战略发展路径,从培育客源市场、健全产业要素、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阐明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