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直接影响船闸使用性能、投资和工期。针对已建枢纽扩建船闸工程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取值的问题,根据株洲枢纽实测水位,进行枢纽实际最低运行水位和保证率水位的分析,对不同特征水位时二线船闸工程投资情况、一线船闸运行情况及渠化梯级间水位衔接情况进行论述,采用模型试验验证和测算投资比较的方法,得出株洲二线船闸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宜采用38. 3 m的结论。该研究方法对山区、丘陵区枢纽扩建船闸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枢纽建设后对径流的调节破坏了上下游水位样本年际之间的一致性,使得设计通航水位确定的问题复杂化。针对梯级枢纽扩建船闸工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取值的问题,以涡阳枢纽复线船闸为例,对非一致性水位序列进行统计分析,选取代表性水文序列进行保证率水位计算,并与枢纽死水位、最低运行水位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工程投资等因素探讨设计通航水位取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采用涡阳、蒙城枢纽死水位作为上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在满足通航保证率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可确保梯级枢纽间水位衔接和船舶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3.
郝岭 《水运工程》2023,(S1):26-29
对于山区河流上的中低水头渠化枢纽,采用枢纽上游校核高水位加超高确定的非溢洪船闸的上闸门顶高程明显偏高。对中低水头渠化枢纽的特点、开发任务、水库运行方式和枢纽的挡水时段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因素下确定的高程对船闸使用及建设标准的影响分析,提出在确定山区河流中低水头渠化枢纽中非溢洪船闸上闸门顶高程时,宜合理降低基础水位;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采取工程附近城市的防洪标准中相应的水位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枢纽的建设及运行会对河道水位形成的物理条件造成影响,并导致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统计样本出现非一致性,而剔除破坏前的水位序列将导致统计样本代表性不足。以临淮岗复线船闸为例,针对枢纽的建设、运行和非汛期蓄水导致水位样本出现非一致性,综合考虑上游来水变化趋势、人为因素对水位的影响程度、近远期的调度方案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用的代表性资料,并计算得到闸上、闸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结果表明,采用2007—2018年水位资料计算出的闸上、闸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分别为19. 27、17. 14 m。  相似文献   

5.
王军  王义安  于广年 《水道港口》2011,32(3):197-201
利用长河段一维数学模型,预报了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在运行不同时期后的冲刷深度及水位降落情况。结合近坝段河床防护措施,确定了大顶子山枢纽下游最低通航流量、相应的下游最低通航水位、枢纽船闸的门槛最小水深以及船闸下闸首底槛的高程。  相似文献   

6.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第3期导流期间利用右岸船闸临时通航,由于上游蓄水位相对较低,汛期大流量条件下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与连接段水域存在较大的通航风险。为确保施工期通航安全,结合枢纽施工导流及通航模型试验结果,开展了最低蓄水位下船闸上游通航条件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优化上引航道左导墙结构形式、降低鸡公嘴开挖高程以及抛填深沱等工程措施。结果表明,上游通航水流条件明显改善,可满足施工期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津枢纽上游运行最低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上游入库流量调节的客观条件,提出西津库区上游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计算方法与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描述连江梯级渠化河段的11座航运枢纽现状,并计算枢纽的最低通航水位,提出枢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三峡蓄水运行实践综合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以后库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计算的难点及解决方案,并在2004版《内河通航标准》中有关枢纽上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方法的符合性规定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三峡库区(175 m运用初期)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计算方法,加强了方法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往往为不调节水库。为控制库区淹没线,洪水期常采用预泄腾空库容的方式运行,受洪水流量及持续时间不同的影响,不同时期枢纽运行的低水位变化较大,给确定船闸最低通航水位带来了复杂性。以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新建的二线船闸工程为例,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和瞬时水位持续时间、次数进行分析,结合河段的通航实际情况,确定船闸最低通航水位,可为类似径流式枢纽确定船闸最低通航水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海港水深测量中水位控制所遇到的各种情况,着重说明多水尺控制水位及水位改正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详细阐述了余水位潮汐差分改正原理,论证了应用该方法可以减少海道测量中水位站的布设数量。通过利用精确的潮汐模型描述天文潮变化,设立水位站监控余水位变化,相当于增大了水位站的监控范围,从而减少实际测量作业中水位站的布设数量。文章给出了多站余水位差分的内插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基本的多基站数学表达模型,对潮汐分析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潮波传播较为复杂的渤海湾东部海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单站水位改正精度仍可在10 cm以内,并且通过误差分析,说明了该方法还可继续提高改正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测量地下水位常用的几种水位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性能。并在双触点式和浮漂式水位计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出磁悬浮式水位计,这种水位计不仅工作性能大大改善,而且经济简便,更适合工程勘察使用。  相似文献   

14.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船闸通过能力、建设工期和投资。针对株洲二线船闸工程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的问题,根据株洲枢纽处洪水暴涨暴落、峰值历时短的水文特点,进行枢纽设计挡水位和不同重现期洪水历时分析,对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航道通航条件及不同特征水位时二线船闸工程投资情况进行论述,采用模型试验验证和测算投资比较的方法,得出"株洲二线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宜采用10 a一遇洪水标准"的结论。该研究方法对山区、丘陵区枢纽扩建船闸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太平湾海域潮位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东华 《水道港口》2013,(6):533-536
根据太平湾海域实测潮位资料,对该海域的潮汐性质、潮位特征值、理论最低潮面、平均海平面、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等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太平湾海区的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混合潮性质,日潮不等现象明显;平均海平面在国家85基面下0.05 m,理论最低潮面在国家85基面下1.70 m;设计高水位1.62 m,设计低水位-1.36 m(国家85基面)。  相似文献   

16.
王朝  郭志勇 《港工技术》2021,58(1):114-117
本文介绍了多项式加权平均内插法的原理和计算推导,使用多项式加权平均法和二次抛物线拟合法对水位数据进行推算,并使用拉伊达准则和肖维勒准则对推算的结果进行判断.统计结果数据表明多项式插值法和二次抛物线拟合法适用于水位推算,并能取得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远岸水深测量的需要,本文利用三角分带改正法,快速准确地获得潮位改正数,实现多潮位站的数据程序化处理,自动生成测点高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在水深测量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海洋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理论最低潮面的确定是一个难题。基于理论最低潮面与平均低潮位的对应关系,综合调和分析及统计分析,以及《海道测量规范》中提出的方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理论最低潮面与年平均低潮位及月平均低潮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理论最低潮面与不同时段内平均低潮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是受制于气压、气温以及风暴过程等因素影响,各时段内理论最低潮面与平均低潮位的相关性不尽相同。针对此关系,利用如东、老虎滩2个验潮站的资料进行验证,验证表明,文章提出的平均低潮位与理论最低潮面的关系应用到实际中是可行的,并且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大型沉箱出运压载水监测精度低、不连续、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的问题,基于智能液位计研发了大型沉箱水位监测系统,达到安全、不间断地监测沉箱水位的目的,也可为大型沉箱远距离安全拖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