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在港珠澳大桥初步设计耐久性研究项目中的出色表现,水工构造物耐久性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再接再厉,近日承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课题四“跨海集群工程混凝土结构120a使用寿命保障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方明山 《中外公路》2015,(1):112-117
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桥工程下部结构采用整体预制墩台、现场整体组装方案,为中国国内首次尝试。该文结合港珠澳大桥具体工程实践,系统阐述非通航孔桥下部预制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新标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监控系统是确保港珠澳大桥可靠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港珠澳大桥集成监控系统的网络层次模型,分析了光纤工业以太环网的优点及其在港珠澳大桥集成监控系统中的作用,最后给出了光纤工业以太环网在港珠澳大桥集成监控系统中的实际部署情况。本文对桥岛遂跨海集群工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外场机电设备接入集成监控系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提供有益的思路,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交通科技重点推进方向近日正式确定,“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特大型桥梁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等七大重点技术领域入选。这是交通运输部连续第三年发布年度科技重点推进方向,旨在聚焦重点、凝聚力量,合力实现新的重大技术突破。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在发展“四个交通”的支撑引领作用,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围绕国家  相似文献   

5.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囊括跨海桥梁、沉管隧道、离岸人工岛等多个领域。跨海集群工程由于建设期及运营期能耗巨大,国内外尚无节能减排的成套技术指导工程建设,成为制约跨海集群工程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依托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采用理论研究、数值分析及模拟测试等多种方法,开展了集群工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长大沉管隧道通风、照明、人工岛运营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支撑了工程项目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信息     
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展海底沉管隧道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承担的港珠澳大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五子课题四"离岸特长沉管隧道建设防灾减灾关键技术"隧道火灾试验日前正式启动。课题组组长、重庆交科院首席专家蒋树屏亲任隧道火灾试验总指挥。为了真实地模仿火灾现场,重庆交科院在福建省漳州市招商局经济开发区汤洋工业园区重庆万桥福建分公司厂区内建设了全长150 m的港珠澳大桥1∶1全尺寸沉管试验隧道,该试验隧道的断面与实际的港珠  相似文献   

7.
《中外公路》2012,(3):4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高水压下120年设计使用寿命止水带(也称沉管隧道OMEGA橡胶止水带)研究"日前取得重大进展,该项目技术与产品填补了国内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6月12日,广东省公路学会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港珠澳大桥隔减震(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评价会。项目由广州大学、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会议成立了以陈政清、陈冠雄、李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3月5日"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钢箱梁桥面铺装科研、设计及建管养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大纲评审会在武汉召开。会议由武汉中交沌口长江大桥投资有限公司主持。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长沙理工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和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作为项目设计和工程施工的承担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与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4月1日始,由南通开发区振华重工南通基地承接的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钢结构焊接进行实战演练。这意味着,开工6年多、总投资超700亿元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将在他们手中实现贯通。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 km,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称为"世纪工程"。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2):105-105
近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主持召开了课题“外海厚软基大回淤超长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第一阶段研究成果专家咨询会。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5,(4)
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工程概况和建设条件,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深埋、大回淤节段式沉管隧道,其受力变形特点不同于常规的浅埋沉管。港珠澳大桥设计和研究组确定了沉管隧道纵向计算原则,并研发了适用于超长沉管隧道的设计分析软件"沉管隧道结构-基础设计集成系统",该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施工图设计和大连湾沉管隧道初步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开工仪式在珠海举行,这意味着港珠澳大桥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2015-2016年落成。港珠澳大桥大大缩短三地的行车距离和时间,往来珠海与香港机场,从目前逾200公里,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月12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组织专家在广州对"港珠澳大桥海洋工程不锈钢筋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成果进行鉴定。会议成立了以王一德院士为组长,陈冠雄、蒋金洋、曾志军、水中和、陶建山等专家为组员的鉴定委员会,与会代表听取了课题研究单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交四航研究院、太原钢铁有限公司)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了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继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又一项挑战世界难题、突破科技壁垒的超级工程——甬舟铁路于近日全面启动勘察设计,标志着这条世界上控制因素最复杂、越海桥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铁路正式上马。海底隧道比港珠澳大桥还长10 km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除了是世界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外,其"桥梁+隧道"的设计模式也是一大亮点。同港珠澳大桥一样,全长77 km的甬舟铁路主体工程也采用"桥梁+隧道"组合方式,并将在这2个领域更进一步刷新世界之最: 全长16.2 k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伶仃洋海面,港珠澳大桥最后一座"海豚塔"吊装成功,与其他两只"白海豚"遥相辉映,在蔚蓝的海天间尤显动感。意味着江海直达船航道桥3座钢塔全部顺利吊装完成,也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7座桥塔施工全部吊装完工。中华白海豚于港珠澳大桥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桥塔造型象征人类与海洋的和谐相处,是港珠澳  相似文献   

17.
介绍港珠澳大桥桥梁钢结构工程概况及钢结构板单元制造、节段拼装工艺流程。港珠澳大桥研制了板单元自动化制造示范生产线,引进了相控阵检测技术,实现了"车间化"总拼装和防腐涂装作业。实践表明,港珠澳大桥桥梁钢结构制造项目管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正>堪称"中国第一桥"的港珠澳大桥动工进入倒计时。此间专家指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且多项指标在中国也是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9.
跨海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工程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传统运维工作尚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精度差和外海作业安全风险较大等瓶颈性问题。为了实现港珠澳大桥的安全、可靠、高效运维,总结出跨海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服役状态感知能力低、监测信息利用率低、交通风险主动管控效率低、运维管理信息化和养护决策智能化程度低等四大共性难题,梳理了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的关键技术,提炼出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的9项工程建设内容:基于5G的跨海交通基础设施运维物联网,基于北斗的毫米级变形监测及封闭空间定位系统,水下结构智能监测平台与大数据融合处理系统,基于无人机集控的巡查、检测、应急一体化系统,基于巡检机器人的跨海桥隧抵近检测与维养系统,跨海集群设施服役环境数字化与运行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跨海集群设施数字化维养管理系统,全时交通安全运行与快速应急处置智能系统,跨海集群设施运维一体化管控平台。此外,还提出了包括设备感知层、通信层、基础资源层、数据支撑层、业务支撑层、智慧应用层、用户交互层等的总体技术架构。最后,总结了港珠澳大桥智能运维的主要技术特色。港珠澳大桥的智能运维工作、成果、经验可为其他跨海交通基础设施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2月10日,随着"天一号"3 000t运架一体船将港珠澳大桥CB05标最后一片组合梁稳稳落在桥墩上,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港珠澳大桥CB05标率先安全优质拉通(见图1)。港珠澳大桥CB05标全长6.653km,由九洲航道桥、非通航孔桥及珠澳口岸人工岛连接桥等工程组成。其中九洲航道桥有6个桥墩,20片组合梁,总跨度为693 m;非通航孔桥共62个桥墩,共128片组合梁;珠澳口岸人工岛连接桥为4跨混凝土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