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预防性养护工程,选取大交通量的养护维修路段作为标准路段,通过对近年来养护实施的超薄磨耗层Novachip、橡胶沥青UTAC-10及GAC-13薄层罩面等典型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道路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分析不同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实施效果,研究探讨适合大交通量下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路》1980,(11)
“大交通量黑色路面结构研究”成果评议及“BM 型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鉴定会议,在交通部科技局和公路局主持下,于9月20日至24日在济南召开。与会代表,包括交通和市政系统的科研单位,设计、施工、养护部门,有关院校,橡胶研究设计院和仪器制造厂等单位共66名。此次评议的黑色路面科研成果共四种,即:《大交通量沥青(渣油)贯入式路面结构的研究》、《大交通量沥青(渣油)上拌下贯式路面结构的研究》、《大交通量沥青碎石路面结构的研究》及《大交通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研究》,这些成果都是近几年在大交通量公路上铺筑试验路段和生产路段以及调查旧路面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经过评议,基本同  相似文献   

3.
双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是软基过渡段常见的路面结构形式。对局部出现严重车辙病害的广东某软基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展开全面调查,首先测量芯样各层厚度以推定车辙发生部位,然后测定芯样的密度、材料构成、体积指标、强度等指标,最后通过理论模型预测,提出了双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于不同交通等级下的适宜交通量。结果表明:车辙主要发生在中上面层,双层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0引言贵州省S201线铜仁至大龙路段,又名玉铜线,全长51.85 km。路面上面层为5 cm厚AC-16普通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7 cm厚AC-30普通沥青混凝土,基层为36 cm水泥稳定碎石。玉铜线经过多年使用,在经受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和轴载作用后,各路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主要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及龟裂。经有关单位认真分析与研究后,决定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对玉  相似文献   

5.
将碎石化处治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视为宏观均匀、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采用双层弹性层状体系模型,深入分析了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的应力、弯沉变化规律,给出了对应不同交通量及沥青加铺层厚度下碎石化旧路面顸面最小回弹模量值,以及碎石化旧路面顶面最大容许弯沉值.研究表明,对应不同交通量和沥青加铺层厚度,要求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顶面弯沉在41~114(0.01 mm)之间变化,否则,顶面弯沉超过114(0.01mm),则碎石化旧路面不能提供所需的刚度要求,需另外设置基层后再加铺沥青层.  相似文献   

6.
石太高速公路约2/3路段处于山岭重丘区,沿线地形复杂,地质多变。该路交通量很大,超载严重,营运7年后,路基、路面、构造物有较大损害,急需进行大修。通过路面破损、路面钻孔、路面强度调查,沥青面层钻芯取样抽提试验,路基检测,确定了病害类型及病害成因,并针对不同的路段和病害类型进行了不同的大修设计,提出了可行的大修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山区隧道路段路面进行"白改黑"设计,设计方案采用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处治方案局部维修后,再整体加铺4cm 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改性沥青)+6cm 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保证极重载交通量下公路路面的日常运行,为隧道路段"白改黑"路面维修与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翔  倪富健 《公路》2007,(9):160-164
为了对比分析高速公路修复工程中不同修复方案的抗车辙效果,采用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类型组成不同路面结构组合方案,在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室内试验评价的基础上,铺筑试验路并进行跟踪观测。将各种类型沥青混合料室内车辙试验结果、试验路不同路面结构组合方案使用3年后的车辙深度检测结果与该试验路交通量组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交通量和轴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过程中车辙深度的关键影响因素,我国的技术规范根据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确定技术要求的同时,更应根据交通量及轴载组成制定路面结构抗车辙能力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平原区四车道无中间分隔带公路,借用事故预测模型技术研究其安全特征和规律.基于该类公路安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普通路段、村庄路段、交叉口路段的分段方案,并加强了对货车等车型构成的考虑.建模结果中,交通量、自然交通量中货车比例、第一层路侧危险度、竖曲线弯曲度、横坡度、路面宽度对普通路段,交通量、折算交通量中货车比例、第一层路侧危险度对交叉口路段,交通量、加权的横坡度、路基宽度等对村庄路段的事故有显著影响.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路面状况指数(PCI)是表征路面病害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养护决策及养护设计的关键参数。基于我国北方某省高速公路网路面技术状况开展的12年跟踪观测数据开展深入挖掘工作,针对交通量、路龄、沥青层厚度3个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结合全省数据样本特征,分别划分出了3个代表性的数据区间,从而组成了27种不同的影响因素组合。但受限于本区域路网的建养方式特点,很难凑齐同时满足这27种因素组合的观测路段,故利用正交分析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条件下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化规律。在全部27种水平组合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建立了9种组合矩阵。通过分析各组合类型路面使用性能的差异,可定量化比较3个因素对PCI指标的影响程度,并拟合PCI指标随着各影响因素指标的变化而衰变的规律。通过计算分析发现,交通量与沥青层厚度两个因素对PCI指标值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沥青层厚度的影响最大;而在对PCI指标衰变速度的影响方面,3个因素均呈现出显著的影响效果,其中交通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路面建设及养护的过程中,建议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采用沥青层厚度大于22 cm的结构组合形式,以实现更为优越的路面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江苏省干线路网中抽取948.4km实施过大中修的路段进行不同交通量等级下沥青路面大中修养护周期分布规律研究,得出不同交通量等级下江苏省干线公路大修周期和中修周期。结合路段的路面结构以及大中修养护前路面的PQI值分析得出4种性能优越的路面结构和4种性能较差的路面结构,以提醒养管单位密切关注路况衰变,改变养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彭湖高速连接公路由于特殊原因,交通量激增,严重超载,路面路基病害较为严重.全线包含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混凝土路面两种路段.在公路整治设计中,针对两种路面特性和路面路基病害情况,综合考虑社会、工程和经济因素,研究出不同的路面和路基整治方案.采用方案一对其进行整治,效果较好,己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运营使用10多年后,沥青路面可能产生结构性破损而必须更换沥青层,该文通过高速公路汽车累计轴次、交通量和路面结构破损关系调查,以分析高速公路累计交通量和路面结构破损的关系为目的,提出FWD破损率作为路面结构良好与破损的定量评价指标和方法,从10t累计换算轴次与FWD弯沉值、沥青层底面拉应变、路面结构破损类型的关系出发,对其相关性及规律进行整理分析,得出长期稳定路面结构FWD弯沉值和As层底面拉应变的标准,希望能在路面补强层厚度计算和评价路面结构安全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沥青洒布车作业性能指标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沥青洒布车作业性能指标评价分析交通部筑路机械测试中心余世诚沥青洒布车是黑色路面关键设备,主要用于修筑中等交通量的沥青贯人式路面及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联结层或基层,也可用来养护沥青路面。其质量好坏以作业性能指标来评价。1洒布能力沥青洒布车的洒布能力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石太高速公路河北段作为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交通量很大,超载严重,营运七年后,路基、路面、构造物有较大损害,急需进行大修.通过路面破损、路面钻孔、路面强度调查,沥青面层钻芯取样抽提试验,路基检测,确定了病害类型及病害成因,并针对不同的路段和病害类型进行了不同的大修设计,提出了可行的大修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石太高速公路河北段作为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交通量很大,超载严重,营运七年后,路基、路面、构造物有较大损害,急需进行大修.通过路面破损、路面钻孔、路面强度调查,沥青面层钻芯取样抽提试验,路基检测,确定了病害类型及病害成因,并针对不同的路段和病害类型进行了不同的大修设计,提出了可行的大修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元软件模型,分析交通荷载、不同坡度、汽车水平制动、温度场等因素对沥青加铺层剪切应力的影响,以期得到陡坡路段沥青加铺层破坏的理论依据,并依托实体工程,分析水泥路面白改黑方案面层厚度、温度梯度、旧混凝土弹性模量等因素对面层综合应力的影响,进一步为长陡坡"白改黑"路面改造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潘勇  李强 《中外公路》2005,25(2):37-40
该文通过对G321线肇庆市西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交通量和承载能力的调查,结合该路路面病害成因的分析,提出沥青加铺层大修方案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和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现场沥青路面结构承受的交通量及温度都有随昼夜变化的特性,如果交通量较为集中的时段往往也是地表温度较高的时段,则会对路面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文章利用试验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时间温度转换因子,结合实测的路面结构温度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分别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路面结构的关键力学响应以及荷载对路面结构的破坏率的昼夜变化特性,并比较了冬天和夏天变化特性的不同;结合不同时间的荷载作用破坏率及实测的交通量小时分布系数进行分析,表明按交通量实际分布情况得到的路面结构使用寿命可以比按传统假设的均匀分布情况小10%以上。在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中有必要考虑温度及交通量的昼夜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张超 《上海公路》2014,(2):67-69
山区沥青路面容易产生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各类病害,为此就山区公路长大纵坡特殊路段的确定、沥青黏结性能的提高、沥青用量的优化、黏层油的性能与选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给出了不同措施方法、材料类型对路面高温稳定性、层间抗剪能力等的改进差异,为山区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