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890年,澳大利亚人称此症为Pinkdisease。1903年Selter氐著文描述称滋养皮病。1914年Swift氐命名为红肿病(Erythedema)。1920年Wood氏在澳大利亚报告91例,Bilderback氏在美国亦有报告,Weston氏命名为“肢痛症”(Acrodynia)。此后报告者增多、1923年Feer氏曾  相似文献   

2.
<正> 该种肾炎既有遗传性,又有家族性。根据临床特点又命名为: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先天性出血性肾炎或眼耳肾综合征(Alports综合征)等。其为小儿时期少见的慢性肾脏疾病。1902年Guthric氏首先报告某个家族中的复发性血尿,称Guthric氏病。1927年Alport氏描述:除复发性血尿外,还伴有进行性肾功不全及耳聋,后称Alport氏综合征,并报告了一家三代中16个患者的情况。1979年解放军202医院报告了两个家系的调查。甘肃省医院也报告三例。  相似文献   

3.
<正> 肥胖——嗜睡——肺心综合征系一少见疾病,1956年Burwell氏首先报道而命名为P:ckwickian综合征,国内仅见张诚笃氏、张慧漪氏共两例报告,我院亦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王×,男,57岁,工人,住院号217468,以肥胖20多年,嗜睡心慌气短一年,加重二月之主诉入院。一年前常于劳动时自觉心慌气短,近两月来加重,平静时亦  相似文献   

4.
<正> 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出血热流行于欧、亚、非、19个国家,近些年来本病疫区仍在扩大。我国流行性出血热从1932年在黑龙江省首先发现、现已分布23个省。除新疆鄂木斯克出血热外,我国的出血热与朝鲜、日本、苏联、北欧等地出血热均有肾脏损害,因此于1982年2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工作组会议”上、将该病统一命名为“有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但  相似文献   

5.
<正> Fisher综合征(F.S)一般被认为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临床上不常见之变异型,近来也有异议者;以急性双侧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三大主征并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病程经过良好为其特征。此征早在1932年由Collier首先描述,1937年Guillain、1938年Van Bogaer等均提到一种仅限于颅神经的GBS所谓“纯粹中脑型GBS”,“急性对称性多发性神经根、颅神经炎”,作为GBS变异型,欧洲文献曾称为GBS之“原发性眼肌型”,相继类似报  相似文献   

6.
<正> 本病命名历史和演变Hutchinson氏1896年首次报告一对双生女孩口唇有特殊的色素沉着。1919年Weber氏报告该双生女孩中一个因肠息肉引起肠套叠死亡,但两位作者都未意识到皮肤色素与肠息肉之间的联合关系。直到1921年Peutz氏方才发现一家族三代人中7例证实,3例怀疑此综合征,并著文报告,全部病例均见口腔内及其周围粘膜和/或皮肤有异常的色素斑,同时胃、小肠和结肠有多发性息肉,有些息肉有恶性变,确定了该病的家族性,命名为Peutz氏综合症。自Peutz氏报告后,文献上有类似的病例报告。1949年Jeghers等三氏收集证实的病例12例,未证实的9例,并报告自己病例10例,认为本病有下列特点:①色素沉着主要表现在口唇及颊粘膜,少数例亦见于别处皮肤;②除均有小肠的多发性息肉,胃及结肠亦可能有同样病变;③患者易发生肠息肉合并症,如肠梗阻,肠套叠及肠出血等。少数病例有恶性变;④本病原因未明,可能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7.
<正> 视盘血管炎乃1972年Hayreh氏命名,这之前Lyle—Wybar于1961年称之为视网膜血管炎,1966年Lonn—Hoyt称之为乳头静脉炎,Cogan(1968)称为轻微的视网膜及视乳头血管炎,Dean、Hart等于1971年称之为良性视网膜血管炎,综合各家的  相似文献   

8.
<正> 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型起搏(AAI),能保持房室同步舒缩,故属生理性起搏。AAI 与日前临床上多用的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型起搏(VVI)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院自1989年5月以来已安置了4例,病人情况良好,摘要报告如下.病例选择:临床和电生理检查确诊为病态窦房给综合征(SSS)有晕厥症状需植入起搏器者;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心电图和希氏束电图均正常,心房起搏时文氏阻滞点>130bpm)且无快速心律失常者。随访结果:均呈现良好的房室顺序收缩的血动力学效益,晕厥等症状消失,无心房电极脱位和起搏综合征等合并症。  相似文献   

9.
<正> 包含物(Inclusions)与包含体(lnclusion bodies)长久以来,均系光学显微镜下的概念。前者原指积存于细胞质内有一定形态表现,有或无界膜的各种代谢物质的总称如糖元,脂类、分泌粒等。后者主要指某些细胞内存在的园形、椭园形或不规则的小体,为1938年Findly氏描述细胞与病毒相互关系的形态学指标而命名,实际上它不过是病理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包含物而已。伴随电子显微镜及细胞超微结构研究的进展,日本学者将封入  相似文献   

10.
前言青光眼是较常见之眼病,致盲率颇高,据我院1955年1956年之盲目统计,此病之致盲率为7.34%—8.65%,在国内文献中青光眼之统计已有许多报导,最早有裴乐德氏(1932),继有张晓楼氏(1952)和梁树今氏(1953)等之报告。195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提出“为消灭青光眼而奋斗”的号召,即在  相似文献   

11.
自1985年,Brown和Goldstein阐明LDL受体基因突变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以来,心血管疾病分子遗传学得到了快速发展,有关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染色体定位、突变和多态性的研究论文呈指数增长。一些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被定位、克隆。如Marfan综合征是由微纤维蛋白-1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突变也可表现为家族性孤立性胸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正>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诊并不少见,只不过大多诊断为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亦或误诊为Foster-Kennedy氏综合征。文献中最早的报导是1946年Wagener氏称之为缺血性乳头炎,其后有动脉硬化性乳头炎(Kurz1948),缺血性球后视神经炎(Brace1949),缺血性乳头水肿(Bessiere1950),乳头急性缺血(Siegert1952),视神经软化(Kreibig1953),高血压或动  相似文献   

13.
<正> 本病为咳嗽引起的一过性意识丧失。1876年Chroot首先描述了咳嗽晕厥综合征。本病曾有很多名称、如“剧咳晕厥”,“咳嗽综合征”,“咳嗽后晕厥”,“喉性眩晕”,“咳嗽振荡”等。至1970年止,国外文献共报道400例国内仅有个案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 昼夜节律的命名于1959年由Halberg提出,现在普遍用于表示人体机能24小时的节律。周期指的是节律的重复,一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称为“期”。德文定时因素(Zeitgeber)一词意思是周围环境影响能建立起生物节律相。即使迄今已知道有40种周围环境性昼夜节律变  相似文献   

15.
产后心脏病远在1870年为Virchow氏所发现,后由Hull氏所命名。发病率约占全部心血管疾患的5%,屍检病例报告极少故援引本院一例如后: 患者系—27岁之女性,1958年5月14日8个月死产一胎后10日发现两下肢发凉,经15日后两足  相似文献   

16.
<正> 1803年Otto初次在文献上作了血友病的描述;1839年Schonlein将其命名为血友病(Hemophilia)。血管性血友病(Angiohemophilia)又称血管性假血友病、体质性血小板病(Constitutional thrombapothy)及原发性出血时间延长等,1926年Von  相似文献   

17.
<正>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名格林—巴利(Guillain—Barr'e)二氏综合征,国内临床报道较多,但病理报道较少。现将我院的1例临床和尸解病例予以报道,结合文献並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8.
《ITS通讯》2004,6(4):2-2
国际电联(ITU)宣布与日内瓦车展联合举行ITS展出。这次被命名为“完全网络化的汽车。关于汽车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展出”的展出将于2005年3月2日至4日在日内瓦的Palexpo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9.
斑替氏综合征在我院确定诊断后,已经患者及其家属同志决定转外科手术治疗。当我们病区展开中西医合流时,发现中药可治疗肝脾肿大,于是开始先在一例用开门净腑丸,此药之治疗作用主要为:“疏滞解凝化痞以治本畅通门脉循环,消肝脾肿,降低门脉高压作为根本治疗之主环”。其成份如下:柴胡、赤芍,玉全,姜黄各10克(疏导径路)三棱炒鳖甲、生牡蛎,莪苿各10克(软坚破积)商陆、葶历子,马鞭草防已各7克(利尿以达净腑之意)研未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每日三四次,每次6—10克。兹将我教研组最先试治之一例摘要报告如下:病例:王凤山,男,29岁,于58年10月20日以上腹部疼痛四月余,腹胀、下肢浮肿已一月余之主诉入院  相似文献   

20.
<正> 以往谈及急型克山病时常说这型地方性心肌病“发病急,死亡快,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但是,确切的病死率究竟是多少?文献报导极不一致,因此,如拟作好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首需弄清这个问题。早在1936年,阿部俊男在《克山病病因调查报告》中提到,据七个发病县的调查,在总发病的130人中死亡128人,病死率为99%,但阿部认为由于当时对疾病的真像缺乏全面地了解,故确切的病死率不详。在洪宝源氏著的《克山病》、(1957)一书中记载:“根据克山病调查总绪:(急型)重症患者病死率为36.3%,而康氏(康子耕1953)的报告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