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交停靠站站台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长度和宽度对公交停靠站台的尺寸进行了计算和研究.根据公交车辆在不同停靠站布设形式下,公交进出站所需的长度不同,将公交停靠站分为三类(非港湾式站台、一般港湾式站台以及锯齿型站台);并根据各布设形式下公交进出站的动态过程和车辆转弯半径,通过对单个公交停靠泊位长度的研究,分别对三种公交站台的长度进行了确定.同时,在分析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模型不适应于地面公共交通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交停靠站宽度计算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对站台候车区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数学建模的思路对站台候车区的宽度进行了重点研究,最终建立公交停靠站站台宽度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交线路密集点是城市公交规划与优化中的重要节点.线路密集点公交站台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公交整体服务表现.针对线路密集点的公交站台线路容量问题,本文以排队论为方法基础,引入公交达到率、服务台数、乘客平均上下车时间等为模型参数,构建线路密集点公交站台线路容量计算模型,并通过改变参数来进行公交站台的容量优化,为公交站台的线路数及泊位数设计提供理论方法依据.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某公交站台,计算该站台线路容量并进行了优化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计算线路密集点公交站台线路容量并做出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车辆运行特性,从时空和微观的角度,运用概率论、运动学原理和 M/Ek /1(N) 排队模型,对港湾式公交站车辆的延误问题进行研究.将公交在港湾站台的延误按阶段分类并定性分析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公交车辆进出站台及在站台内外运行过程和机理,构建公交进站延误时间、停靠延误时间及出站延误时间模型,推导单泊位和多泊位站台的公交延误模型.采集长沙市雨花区4个站点的公交运行数据,绘制延误变化趋势,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延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交在港湾式站台的延误随公交到达率增大呈指数增长,随上下车乘客数增多呈对数函数增长,随相邻车道流量增大呈递增的抛物线增长.  相似文献   

4.
公交站台是公交系统中关键的节点,其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公交车的运行效率,也会直接影响周边交通的运行状况。为了提高常规公交车通过港湾式站台的效率,首先分析了公交站台内车辆运行和乘客候车的特性,引入排队论模型中的基本参数,并将服务时间改进为根据站内车辆数不同而动态变化的函数。同时针对不同时段公交的达到规律,采用分时段参数提高模型精度;其次在港湾式停靠站内设置了主、副站台,从而将站台模拟为M/M/2/N的系统,并制定了公交智能化进站的引导模式;最后运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大庙公交站台进行了实例分析,现状调查表明:大庙公交站台内部的延误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40.1%,公交车通过大庙公交站台的时间会在高峰时期急剧增加。采用站台分区管理和公交智能诱导模式后,可以有效控制大庙站台公交的进出秩序,排队车辆数减少了77.5%且不会出现排队溢出的现象,同时在高峰时期车辆通过大庙公交站台的时间降低了41.1%。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交通中,公交站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公交站台经常会出现公交车不规范停靠的现象,这对乘客和城市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以南京市三中路为例,对公交车的停靠形式进行了调查,分别从公交站台的通行能力、停靠能力以及一些人为因素方面对公交车的不规范停靠进行了分析.在通行能力方面.计算通行能力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在停靠能力方...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交站台乘客汽车尾气暴露风险,引入吸入量概念,分别对路段中直线、路段中港湾、交叉口直线和交叉口港湾四种公交站台布局类型建立乘客汽车尾气吸入量模型.以南京市鸡鸣寺公交站台为研究对象,运用该吸入量模型,对不同类型公交站台上乘客汽车尾气吸入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路段中港湾式公交站台布局环境中乘客尾气吸入量最小;增加公交车辆线路和发车间隔在相同条件下会增加乘客尾气吸入量.本文的研究为城市公交线和公交站台从乘客健康角度进行人性化布局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模型对公共交通的不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交停靠站宽度计算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对站台候车区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数学建模的思路对站台候车区的宽度进行了重点研究,最终建立公交停靠站站台宽度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站台宽度与候车区乘客的分布状态、每辆公交车的平均上车人数以及各站台泊位的停靠线路数有着明显的关系,计算模型基本与实际相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2月1日,市长王伟成、副市长朱晓敏一行来到客运中心站,亲切慰问奋战在春运一线的公交员工,向他们送上了新春的美好祝福。在B22路站台,王伟成对站台发车秩序井然.乘客候车、乘车有序表示满意。王市长在听完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蔡健臣对公交春运情况的汇报后,他希望公交要继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交通》2013,(7):65-65
昆明公交近期增车增线增站台,为“中国-南亚博览会”的公交保障工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设置分离式公交站台能够有效缓解单站台由于负荷过重造成的拥堵,而车辆停靠组织方案是其功效发挥的关键.本文将分离式两站台作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上下游站台停靠车辆运行特征及相互作用,使用排队论和间隙接受理论分别构建了公交站台内服务延误和上游站台公交车辆驶出延误的测算模型,然后以分离式公交站台系统内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公交车辆在上下游站台的停靠分配模型.最后,以杭州市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路段的公交站点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于平均分配,车均延误下降16. 53%和10. 29%,这对于提高城市干线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交通》2014,(1):64-64
截至11月底,乌鲁木齐今年已完成64个,1100多个老旧站牌的更换,42个港湾式公交站台的建成,主城区公交站牌基本实现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快速公交站台形式及位置最佳布置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公交在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践,但对于站台的形式及位置的选择,我国还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在阐述快速公交站台各种形式的适用性及布置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路中式快速公交站台设置在交叉口进口和出口的适用性及位置形式。最后,以乘客时间效益为主要指标,建立了乘客出行延误模型,提出适合我国混合交通特性的站台最佳布置方法,为我国快速公交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城市交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公交车的运行特点入手,用数学方法描述公交车从发车到到站的运行过程,建立公交车到站模型,并利用简化模型分析公交站台车辆到站规律,计算车辆到站频次.最后,利用排队理论建立公交站台服务水平的计算模型.运用排队论模型对北京市某公交站台进行评价,证明对站点设置位置和停靠模式以及站台的线路数和线路发车频率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站台内公交车的排队情况,提高公交站台的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4.
从6月25日起,乌鲁木齐市40个公交场站和58个BRT站台多了一支巡逻队伍,他们负责保障公交场站和车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文化主题站台、传统文化主题站台、网络安全周宣传主题站台、学雷锋主题站台……近年来,郑州快速公交党委坚持为民导向,按照“一站台一主题、一主题一品牌”的要求,打造“BRT主题站台”系列服务品牌,通过这一载体进一步推进党务、业务、服务深度融合,彰显了郑州快速公交特色,体现了城市温度。郑州位于黄河之畔、天地之中,这座二七英雄城日新月异、澎湃向上,作为这座城市的服务窗口,郑州公交以快速公交专用站台为平台、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成为展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公交停靠站作为重要的城市公交设施,其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公交站服务水平低,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等问题.针对目前城市公交停靠站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公交站台设置的形式、方法、位置、站台物理条件及停靠线路五个方面入手,基于这五方面对公交站及公交服务水平的影响,归纳公交站台设置改善措施,并结合实例展开关于公交站设置的实际研究.通过对公交...  相似文献   

17.
受城市道路红线条件限制,许多公交车站只能设置直线式公交站台;这种形式的站台很容易产生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共享超车道感应信号控制的优化方案,使用VISSIM软件对共享超车道前后车辆的延误水平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共享超车道能有效地缓解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在交通量较大和公交发车频率较高情况下,通过设置带有共享超车道的直线式公交站台能有效地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保障近道路交叉口上游路段的公交优先通行和社会车辆有序通行,提升了交通的流畅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是城市客运的主要交通形式,智能公共交通充分考虑了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的统一,本分析了智能公共交通服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站台服务的服务体系构成,从公共交通优先策略出发,介绍了公共交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先方案、先进的公交调度系统、服务于先进调度的客流数据采集技术和站台服务系统,并从智能公交调度应用系统的角度介绍了目前应用的多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快速公交是一种快速、准时、安全的运输系统,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和发展弹性等优势,顺应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水平登乘在快速公交中被广泛应用,能使乘客登乘方便和迅速,以达到减少巴士车辆在站台的等候时间、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营能力和效率的目的。水平登乘不仅要求巴士车辆的地板高度与站台高度基本一致,还要求其车门与站台边缘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大值不超过10 cm。如何精确靠站停车,给驾驶员及运营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难题,快速公交自动引导车辆技术因此而产生。当今世界有3种成熟技术,分别是机械式、光学、磁力自动引导车辆技术,详细介绍以上3种技术,包括代表城市和工作原理及费用比较。通过此介绍,能够为解决我国快速公交运营中水平登乘存在的巴士车门与站台边缘距离过大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乘客换乘量和停车泊位的BRT站台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系统(BRT)的研究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引进了BRT,为了保证公交的快速通行,对BRT站台规模的研究日益重要。首先找出快速公交站台规模的影响因素,由此结合排队论的相关知识,从站台乘客换乘量和泊位对站台规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基于乘客换乘量和基于泊位的站台规模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出站台的最小面积和最小长度;再以最小宽度为验算指标,当指标冲突时,结合调整原则,最终得到合理设置的站台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