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AMT气动离合器自动控制系统,采取了基于离合器接合指标逻辑切换的PID控制算法,其中电磁阀的控制采用PWM开关阀的比例控制,并基于该控制算法搭建了该系统的控制器。在AMESim中对AMT气动离合器自动操纵系统建模,并进行相关的仿真。离合器自动操纵系统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所制定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离合器的接合品质。  相似文献   

2.
分析设计液压系统油路及各液压阀工作状态,是开发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关键所在。在分析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控制原理基础上,利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对其液压控制系统中主要压力控制滑阀进行了建模仿真,阐述了系统中控制参数对液压系统的影响,为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软件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AMT换挡过程的离合器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离合器控制是AMT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系统地分析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接合特性及其对换挡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冲击度最大值为约束条件,以减少离合器滑摩功为原则,提出了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将该控制方法应用于某越野车上,对车辆换挡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换挡品质,满足了军用越野车辆对行驶平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桑塔纳2000型轿车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发动机特性数学模型。通过对汽车车速计算、线性2自由度汽车模型稳态响应的建立、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模型分析、换档规律的计算以及图像模型的建立和处理,设计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档特性仿真系统。系统仿真结果与装有AMT的桑塔纳2000轿车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二者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正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是基于手动变速器(MT)的结构,利用加装微机控制单元实现手动选换档操纵部分的自动化,其总体机械传动的结构保持不变。由于利用国内现有MT变速器厂的产业资源就能够实现AMT的产业升级,且AMT造价成本相对较低,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型汽车开始装载AMT变速器,但离合器的起步接合控制始终是AMT变速器的技术难点。本文围绕离合器的起步接合,研究并设计了双层模糊控制器,从而为AMT离合  相似文献   

6.
AMT是在原固定轴式有级变速器的基础上增加自动变速操纵系统构成的。在ECU的控制下,模拟驾驶员的操纵动作。通过控制离合器、换档和油门执行机构,自动完成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选档、换档操作以及发动机油门的调节,以实现起步和换档过程的自动操纵。AMT既具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原手动换档变速器(MT)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但由于AMT是切断动力换档,必须将离合器与发动机进行协调控制,因而其控制难度大于AT和CVT。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程》2021,43(5)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传统控制方式需要针对干式离合器"快-慢-快"接合规律的不同工作点进行繁杂的参数标定才能保证全工况性能。基于先进控制理论的控制策略与工具为汽车电控系统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中提出了包含显式抗扰控制律设计、虚拟标定工具开发和快速原型路试验证等内容的开发流程,优化了AMT电控系统开发流程,减轻了工程应用层面的标定工作量,实现了先进控制理论在汽车电控系统开发中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DMC-PID串级控制算法的AMT离合器接合位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MT离合器接合位置控制系统具有的时滞弱非线性特性,采用DMC-PID串级预测控制算法应用于该系统.利用TCU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时离合器接合位置跟踪过程中的波动、超调、上升时间和过渡时间等动态指标,均优于常规PID控制算法和单一DMC控制算法,大大提高了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ISG型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和电机之间增加一个自动离合器,将其定义为节能离合器。针对该ISG型混合动力系统中节能离合器接合问题,进行了节能离合器控制策略研究,并对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离合器控制仿真模型。分析了离合器接合量和接合速度随离合器主、从动盘转速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一、概述AMT是在传统手动变速器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变速器,其结合了AT和MT优点,通过加速踏板和操纵杆向电子控制单元传递信号。TCU(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采集发动机转速、车速等信号,实现最佳换挡规律与离合器模糊控制,对发动机供油、离合器分离与接合、变速器换挡3者的动作与时序自动匹配。江淮同悦车型AMT是在同悦MF514手动挡变速器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混合动力各系统的控制效率和响应性,针对P2结构混合动力系统控制对象的特点和整车的功能需求,提出了P2结构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构架和所有有效的工作模式,并从整车运行工况和模式转换效率的角度总结了所有有效的工作模式转换真值矩阵。为了满足各节点单元的协同控制要求,提出了P2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协同控制构架,约束了各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和接口定义,并对多个控制单元之间的复合控制过程进行描述。分析了2种不同动力源在液压控制的混合动力离合器的耦合过程以及混合动力离合器与换挡离合器控制过程重叠时所带来的动力迟滞,对离合器的压力控制和发动机的启动过程时序进行了优化。在不同的控制阶段定义了关键的控制目标,建立发动机扭矩、电机扭矩、混合动力离合器控制压力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发动机、电机、变速器之间通过HCU的协同控制方法能够高效地完成混动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整车试验验证了各系统的系统控制效果,整个模式转换过程的时间为1.5 s,换挡品质和动力响应性满足驾驶需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越野汽车机械自动变速系统的特点和液力变矩器滑差与闭锁离合器的控制原理,设计了换挡、滑差和闭锁液压控制系统,并确定了滑差和闭锁控制区域。利用功率键合图法,建立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对原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法对极点进行配置,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同时对闭锁、滑差过程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P2混动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混合动力系统动力耦合的响应性和舒适性问题,建立混动离合器C0起动发动机过程和并联动力输出模式下的功率流模型。对C0起动发动机的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针对C0的起动扭矩和电机的输出扭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匹配问题,提出以换挡离合器的滑摩控制来进行缓冲的策略。为了实现稳定精确的发动机起动控制,消除各自的扭矩控制、液压系统特性的误差,提出C0离合器起动发动机的自适应控制和B1离合器滑摩自适应控制,以换挡离合器滑差和发动机转速的超调量为监控对象,对C0离合器各阶段压力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优化发动机起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换挡离合器的滑摩控制可以很好地解决C0离合器扭矩和电机扭矩的匹配问题,即使在换挡过程中对发动机起动也能保证良好的舒适性,并控制过程时间在1.5 s内;在整车试验过程中,通过对C0压力的自适应调整,发动机转速的超调和起动冲击问题均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时离合器会介入传动系统,容易引起较明显的冲击感,是影响整车驾驶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基于离合器双模糊和电机转矩协调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减小离合器滑磨功为目标,对模式切换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划分;其次,结合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的基本要求和驾驶意图,制定离合器双模糊控制策略,分别对滑摩阶段的接合时长和转矩同步阶段的压力变化率进行控制;然后以离合器滑磨功和整车冲击度为优化目标,采用二次型最优控制算法对滑摩阶段的接合压力进行优化,从而获取模式切换过程中离合器的最优接合压力轨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计算离合器传递转矩,根据电机转矩响应快的特点,制定电机转矩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基于某混合动力试验样车,在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缓加速、中等加速和急加速下的模式切换试验,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较好地反映驾驶人驾驶意图,保证离合器的使用寿命,所产生的整车冲击度均处于合理范围之内,改善了整车模式切换过程中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教练车的一种新型副离合操纵系统的结构,该结构是在正驾驶离合操纵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演变,采用了一套独立的液压操纵系统,使得正副离合操纵系统能独立完成离合器的分离动作。  相似文献   

16.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离合器性态会发生变化导致起步性能下降,为降低离合器性态变化对起步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和滑模控制的DCT起步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建立DCT起步动力学模型、发动机模型和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将DCT起步问题转化为参考轨迹跟踪问题,通过工况识别并利用极小值原理获得了不同起步工况的参考轨迹;在DCT起步动力学模型中将与离合器性态变化相关的项定义为不确定项,设计扩展状态观测器对不确定项进行估计,同时结合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获得了起步发动机转矩和离合器油压的自适应控制率;为了跟踪发动机转矩和离合器油压的自适应控制率,设计了发动机转矩跟踪控制器,同时对液压系统采用了PID闭环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仿真以及台架试验验证所提出的DCT起步控制方法对离合器性态变化的自适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起步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由离合器性态变化导致的起步延时,同时1挡缓起步和急起步的仿真冲击分别减小了53.11%和43.42%,试验起步冲击分别减小了35.66%和30.31%。  相似文献   

17.
The shift comfort and efficiency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 vehicle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clutch shift control system, especially by the electro-hydraulic clutch sub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new design principles of electro-hydraulic clutch systems developed and modeled in detail, the clutch-to-clutch control system is analyzed in three time intervals: oil filled phase, changing phase of clutch torque and synchronous phase of clutch speed. The demand pressures for the engaged clutches calculated in each phase and is precisely built up by using fuzzy slide mode control, the time of hydraulic pressure building-up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dither current in simulation. All control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by Cosimulation between software Simulink and SimulationX. Finally, the optimal algorithm of the clutch shift control is written into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of a testing vehicle. The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ggested control strategy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8.
AMT离合器的综合模糊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申水文  罗邦杰 《汽车工程》1997,19(6):347-351
车辆起步时离合器操作必须与发动机协调,其控制过程是较特殊的非线性问题。本文综合了模糊控制、专家控制和分级控制的思想,提出综合模糊控制的观点,并通过了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19.
重型AMT变速箱控制难点是不同工况下离合器及选换挡执行机构的控制及协调,传统的开发方法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进行调试和标定,这种方法虽然实时性好,但是效率低、成本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文通过对熟练驾驶员的手动箱驾驶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提炼出不同工况下离合器及选换挡机构的控制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应用到AMT变速箱开发中,并通过样车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缩短AMT变速箱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