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基于门式刚架和预应力钢结构的研究成果,对全局布索预应力门式刚架进行了分析.根据结构的变形特征和受力机理,提出拉索参数确定准则,并依据该准则及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结构在预应力及竖向荷载下的内力及变形的求解方程;最后,采用SAP2000建立典型算例,验证了理论求解方程,分析了理论解与数值模拟间的误差.为门式刚架全局快速布索的初步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线性板壳有限元结构分析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轻钢门式刚架考虑柱腹板屈曲,梁腹板不屈曲的极限承载力进行材料、几何双重非线性分析,研究了柱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斜梁坡度、高跨比等几何参数的变化对刚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柱腹板厚度、柱腹板高度、翼缘厚度、斜梁坡度、高跨比可以提高刚架极限承载力;柱腹板高厚比在60~135范围内,翼缘宽厚比在9~15.43范围内变化时对承载力影响较大;而斜梁坡度在1/8~1/24范围内,高跨比在1/12—1/8范围内变化时对刚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工程分析时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桩码头大跨度非完全排架结构承载特性问题,采用ANSYS建立三维模型,研究不同工况对其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门机荷载对该新型结构的桩基内力影响较大,均布荷载主要影响中纵梁和横梁内力,而门机荷载则主要影响轨道梁内力;此外,中纵梁下方的桩基轴力明显较轨道梁下方桩基轴力大,而桩身弯矩则由码头前沿向陆侧逐渐增加;相邻排架间轨道梁下的双直桩对轨道梁的内力起到应力重分配的作用,使各轨道梁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各跨轨道梁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承载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文  张玉萍 《水运工程》2014,(10):71-75
采用ANSYS软件对移动机械荷载作用下轨道梁的刚性支承和弹性支承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不同模型下的结构内力以及支座反力。对计算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支座刚性系数变化对弹性支承轨道梁结构内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布弹性支承对支座处弯矩有较好的削峰效果,也能起到减小跨中弯矩的作用,轨道梁结构内力宜采用分布弹性支承连续梁模型计算;采用不同桩基时支座刚性系数的变化对结构内力影响较小,适当增大支座刚性系数对结构安全有利。  相似文献   

5.
运用ANSYS对门式刚架在考虑梁柱腹板皆屈曲后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双重非线性分析,研究了水平荷载、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斜梁坡度、高跨比等参数对刚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工程范围内,水平荷载对刚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腹板高厚比在80~200范围内,翼缘宽厚比在7.7~15.4范围内,高跨比(高度变化)在1/18~5/36范围内变化时,对刚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大;高跨比(跨度变化)在1/12~1/7范围内变化时,对刚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小;斜梁坡度在1/24~1/8范围内,刚架极限承载力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整体式闸室结构内力及位移受闸室高度影响较大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大高宽比整体式闸室结构内力及位移。得出以下结论:1)当高宽比超过某一数值时,整体式闸室底板边墩根部正弯矩值大于底板跨中负弯矩值,底板厚度由正弯矩决定。2)当高宽比小于某一数值时,趋势正好相反。3)对大高宽比闸室结构,在闸墙后方设置踵板或卸荷板均能减小底板边墩根部正弯矩值、增大跨中负弯矩值、减小闸墙位移。这样底板受力更均衡,从而减小底板厚度,以期优化设计、节约造价。  相似文献   

7.
以一座在建的多塔结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运用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ANSYS,建立多塔斜拉桥的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考虑拉索垂度效应、结构大位移和梁柱效应3种几何非线性因素,进行了大跨度多塔斜拉桥空间非线性静力分析,给出了桥梁结构主梁、桥塔以及斜拉索的位移及内力云图,结果表明:多塔斜拉桥的主跨跨中位移变形最大,为33.2 cm;边塔弯矩随高度的变化各不相同,塔底弯矩最大;斜拉索的最大索力在边塔外侧的辅助墩附近。  相似文献   

8.
李微哲 《水运工程》2012,(6):174-178
假定桩身位移为三次幂函数,结合倾斜偏心荷载下单桩受力微分方程确定的桩身弯矩、剪力与桩身水平位移关系,引入等效附加弯矩概念,提出了基桩P-Δ效应的等效弯矩有限元迭代法,编制了Matlab分析程序,并结合算例对成层地基中倾斜偏心荷载、桩自重、水平分布荷载、竖向分布荷载和竖向荷载综合作用下基桩内力位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弯矩有限元迭代法用于倾斜荷载下基桩P-Δ效应计算分析是有效的;当墩身较高时,墩身倾斜、墩顶偏心弯矩、水平力等对基桩产生的P-Δ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全直桩梁板式码头单层梁结构和增设底梁的双层梁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两者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底梁对结构自振特性、位移响应、桩基及横梁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设底梁可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减小结构侧向位移和桩顶弯矩,改善桩基和横梁内力分布,从而提高结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参数法计算桩的内力与位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桩在桩端弯矩和水平力共同作用下桩土共同工作时,用幂级数法求解参数法的微分方程,推导出了桩的内力与位移的具体计算式,从而求得桩身各截面的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剪力,以及桩侧土抗力。  相似文献   

11.
戴江山  吴辉 《水运工程》2018,(6):257-263
钢管组合板桩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板桩结构,在大型深水码头中应用在国内尚无工程实例。此种新型结构计算方法尚未成熟,在设计计算中采用规范简化方法无法对结构位移进行全面分析,有必要运用多种数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结合施工的步骤,全面分析结构受力,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结合某20万DWT集装箱深水码头工程,利用Autodesk Robot、PLAXIS、ABAQUS等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一致结论:本工程设计施工工序合理,位移可控;大部分位移发生在施工期且位于桩顶,最大水平位移10 cm左右。该设计方法和结论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一种专门为软土基础设计的斗轮堆取料机的大车运行机构的设计特点 :门架支承按静定系统设计 ,采用侧向正三角形布置的 3组平衡梁台车来支承 ,大平衡梁与门架的连接 ,固定侧采用竖直锥形叉销 ,浮动侧采用柔性的氯丁橡胶轴承。在轨距偏差、局部直线度偏差、左右轨高差、局部坡度较大时 ,该机仍能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桩码头完建后整体温差对基桩内力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上部平台温变规律进行分析,认为斜桩、直桩对上部平台温变约束作用均可忽略不计,平台处于自由温变状态,存在水平位移为零的温变发散中心。基于刚性平台自由温变规律,提出了考虑斜桩码头平动扭转的三维算法,三维算法的桩顶位移、内力与有限元结果接近。对于全直桩或近似对称的斜桩码头,还可简化为平动的二维算法。并给出了直桩、斜桩内力的估算简式,由估算式可知,位于发散同心圆上的直桩内力大于斜桩内力,桩顶轴力、弯矩与桩径2次、4次方成正比,桩径对温差内力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桩基重力式支护结构由重力式胸墙和双排桩组成,是一种半刚性半柔性支护结构。对该结构的设计,相关单位根据规范采用平面钢架弹性支点法计算下部双排桩,同时将上部胸墙简化为悬臂梁进行计算,但由于胸墙为刚性体,受力特征及对双排桩的约束与悬臂梁不同。为了系统研究该结构在不同计算模型中的变形及内力分布特征,对比规范设计和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参照相关规范设计时,上部胸墙产生线性位移,后排桩的弯矩及剪力都大于前排桩;而在实体计算模型中,上部胸墙发生平动位移模式,由于基坑开挖受到主要的土压力差作用,前排桩产生的弯矩和剪力都大于后排桩。  相似文献   

15.
舰船蒸汽管路在工作中受力复杂,为了避免应力破坏需要进行柔性设计。本文按照柔性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建立舰船典型蒸汽管路模型,分别进行刚性设计和柔性设计状态下的管点合位移、合力及合力矩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蒸汽管路的柔性设计减少刚性设计管点受力最大值,但没有改变管点的受力趋势,支撑点附近的合力依然较支撑点中部位置管点大;柔性设计为蒸汽管路提供了更大的位移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管路管点,特别是支撑点附近的合力矩。分析结果对舰船蒸汽管路设计时的布置和固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下连续墙是在地下深处分段施工形成的,无法直接观察到其质量特征,形成缺陷难以修复。本文立足于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实测资料,通过对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墙顶水平位移、墙体垂直沉降、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及墙体内力等监测结果的分析,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自由高度较大的全直桩高桩码头,桩基设计是码头设计的关键。以某工程设计为例,对全直钢管桩高桩码头桩基增设2种平联撑措施前后的设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平联撑对码头平台受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合理的平联撑可有效减小排架位移、减小桩顶弯矩,使桩身弯矩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8.
为深化研究岸坡被动桩的承载特性,运用国际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岸坡被动桩进行三维模拟。研究发现,坡顶荷载是被动桩桩身位移与桩身弯矩的主要影响因素,桩身位移与桩身弯矩随着破顶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坡顶荷载对桩身弯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斜坡范围内;桩顶荷载对减小桩身弯矩有利。结果表明,基于ABAQUS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是研究岸坡被动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开展伯努利梁受迫横向振动机理研究,采用模态叠加法推导了伯努利梁受迫振动的响应表达式,分析了振动响应与激振力和激振力矩作用位置间的关系。总结了减振器安装位置的选择规律和激振力幅值的计算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验证,在某小型集装箱船的减振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