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2 0 0 0年 1 2月 1 3日 ,南口机务段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 2 0 0 0天的好成绩。如何在一个高起点上 ,实现铁道部提出的“规范管理 ,强基达标” ,实现南口机务段安全生产长期稳定、持续可控 ,引起了“南机人”关于新时期管理模式的思考。南口机务段为此组织专门的课题组进行了“系统管理平台”的探讨和具体的管理实践。2 “系统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目标管理、标准化管理、A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管理、…… ,上述管理方法都是科学管理的总结 ,在铁路企业的管理实践中都得到过很好的运用 ,在铁路企业的安全生产中都…  相似文献   

2.
加强科学管理,增加高新技术硬件设施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阐述新时期的机务段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对影响安全的要素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评价及预测,从而实现机务段安全生产的最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当前全国正在蓬蓬勃勃地推行ISO9000族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把开展QC小组活动与贯标认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QC小组活动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功能与作用,不仅对推行贯标认证的有效性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QC小组活动自身的深化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贯标认证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源泉  企业在贯标认证的过程中,无论采用“受益者推动”,还是采用“管理者推动”的方…  相似文献   

4.
2007年全路电务系统为确保第六次大面积提速顺利实施,在提速线路上运用了CTCS-2、GSM-R、CTC三大电务先进技术装备;京津城际铁路、合宁、合武、石太等客运专线开始四电系统集成施工;青藏线通过国家验收;专业管理和维修改革取得进展;安全生产取得新成绩。2008年电务系统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务各项工作;以建立健全提速安全保障体系为抓手,牢固树立“零故障”新理念;以客运专线建设为契机,加快电务技术进步;以适应运输需求为前提,促进电务装备现代化;提升各级管理能力,促进电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现有网络资源下的机务段安全质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过程和实际应用现状。该系统能为机务段在一线安全质量检查、落实、验征、考核等环节实现闭环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平台,确保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责任人,实现机务段一线作业问题信息的有序可控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机车安全装备检修、运用管理水平,实现机务段监控所信息共享以及对设备、人员的科学化管理,哈密机务段严格依照铁道部220号文件精神,从监控车间现场管理实际出发,开发、设计了机务段监控车间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确保机车运用安全性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行为分析方法及其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存在“重处罚轻激励”问题。通过实施行为安全管理,采用行为安全管理过程及ABC行为分析方法,做到强化安全行为、弱化不安全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铁路安全文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案例分析,说明采用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可以减少不安全行为,对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强化行为安全管理措施,以促进铁路运输安全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电务安全管理主题,从质量管理“三全”角度阐述了电务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建立途径、手段和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总结了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安全管理机制促进安全生产的稳步推进的思维方法和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9.
机务段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加强科学管理及增加高新技术硬件设施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 ,并用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对影响安全的要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评价及预测 ,从而实现机务段安全生产最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风险过程管理”是铁路发展新形势下,对机务安全教育工作实际效果的考量,是对“教育先行”的企业技术培训管理在现场实用理论和标准规范执行上的更高要求,是“安全主题”牢驻人心的重要系统工程。溯本求源,回顾唐代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说的就是我们基层站段现场安全教育管理者自身的责任。面对可能产生负面效果的人员、设备和管理等诸多不确定性安全风险要素,要切实把握安全教育对现场作业管理的有效过程控制力和专兼职教师知行实践的影响力,就必须首先立足本职认真思考技能传道、标准授业和专业解惑,从当前安全运输生产实际和岗位职业技术发展规律人手,围绕机务行车安全管理具体工作要求,去协同开展培训实践的探索和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