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ANSYS的轿车转向节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疲劳破坏是汽车转向节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的一个问题,采用B级路面谱输入ADAMS软件建立的整车模型,得到转向节的载荷谱,并在ANSYS中建立了某型轿车转向节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静力强度计算,通过名义应力法并结合QTS00—7材料的S-N关系,利用ANSYS中的Fatigue模块进行了结构整体的疲劳寿命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转向节的疲劳寿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NASTRAN的汽车转向节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有限元方法在汽车应用的必要性。对某款车型前悬架在二三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PATRAN和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车型的转向节进行了强度和变形的分析计算.找出了该结构设计的薄弱环节.为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4100QBZL柴油机曲轴的疲劳寿命,建立该曲柄连杆机构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将多组试验测量的缸内压力作为驱动力,进行耦合仿真得到曲轴在柔性体模型下的主轴颈、连杆轴颈负荷仿真结果,并根据载荷结果对曲轴进行静强度校核。最后结合由多体动力学软件得到的载荷谱与有限元分析所得的曲轴在各个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果,以及通过材料的各项属性拟合出的S-N曲线,对曲轴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曲轴的静强度及疲劳寿命均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曲轴最危险部位的寿命次数也达到了1013以上,认为曲轴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共振原理对汽车振向节疲劳寿命试验台进行了设计计算,设计中对各参数的选择采用优化原理借用计算机进行,重点控制激振频率,偏心质量及摆臂惯量,使整机性能能覆盖轻型以下所有车型。  相似文献   

5.
后转向节是SUV车型底盘系统的关键承载部件,对整车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某SUV后转向节进行了强度和疲劳CAE分析,然后进行了台架刚度测试和强度与疲劳测试,CAE分析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某SUV车型后转向节零件的力学性能满足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汽车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汽车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理论、方法、作用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作了简要的综述。应用汽车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理论和方法,可以较精确地建立整车或总成的分析模型,进而实现虚拟样车的设计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及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基于试验场强化道路实车测试,结合零部件有限元动力学仿真和疲劳耐久性能仿真,探求考虑小载荷强化效应与Miner准则两种疲劳分析方法对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预测的差异性。通过室内实车振动测试与有限元仿真联合分析,确定前转向节疲劳损伤危险点(即路试应变监测点);提取试验场强化道路实测应变监测点应变时间历程,经过预处理、时域加速、雨流矩阵外推和载荷谱分级得到10级等效应力谱。结合低载荷强化理论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10级等效应力谱的疲劳效应和损伤效应进行分析,相对于传统Miner准则而言,考虑了小载荷强化效应使构件在加载过程中疲劳极限呈现上升规律,进而需要修正构件S-N曲线(简化),较初始S-N曲线向上偏移,基于修正后构件S-N曲线并应用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预估的转向节疲劳寿命较Miner准则提高了40.6%。此种方法考虑了材料强化行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Miner理论未考虑各级载荷间相互影响和材料硬化瞬态行为影响的缺陷,对实际零部件疲劳寿命估计与轻量化设计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自卸车转向节结构早期失效,存在断裂可能性等问题,参照车辆行驶状况和汽车设计手册,详细分析转向节在紧急制动、侧滑(向左侧滑)和越过不平路面3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运用UG软件和ANSYS软件,建立了3工况转向节有限元模型,分析3种工况下的转向节应力应变分布规律。通过寻找最大应力处和最大位移处,找出了转向节在各种工况下易损坏部位,并探讨了其易损坏的具体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向节最大应力小于材料许用应力,符合汽车设计手册中的安全条件,为转向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虚拟样机设计技术建立装载机模型,考虑到轮胎与工作机构的相互影响,对装载机的上坡过程进行纵向稳定性分析,模拟不同的坡度下装载机的上坡能力,得出最大坡度时装载机可能出现的运动现象;并对此做出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物理样机实测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的两大软件——ADAMS和DADS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多体系统分析(机械系统仿真分析)领域中最广泛使用的两个软件ADAMS和DADS,从理论基础、组成模块、分析功能和建模元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从而对二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便于选用最为适合的软件。最后,给出了二相应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和改善某MPV整车稳态转向特性,在Adams/Car平台中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实际测量获得的悬架和整车性能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稳态转向特性的评价指标对此MPV稳态转向特性进行优化,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维软件Pro/E建立转向系统的模型,导入Workbench后经修复及网格化后形成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转向系统各部件的应力分布,指出了转向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影响因素。为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有电动汽车底盘普遍为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不能很好的适应电动汽车特有的结构,为更好的实现四轮转向的功能,重新设计了适合四轮转向电动汽车的车架。应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通过整车虚拟装配确定了合理的四轮转向电动汽车的车架结构,进而建立了车架的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理论,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后,建立了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对车架在弯曲和扭转工况下的静态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应工况下的应力和应变大小;还进行了模态分析,避免了共振。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对车架结构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焊接加工得到了适合四轮转向电动汽车的车架,对以后电动汽车底盘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麦弗逊悬架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 R- W方法进行机构运动计算 ,编制了汽车麦弗逊悬架转向机构优化设计通用程序。优化模型中把麦弗逊悬架系统和转向机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运动分析 ,考虑了车轮跳动对转向误差的影响 ,并根据转向过程中的实际要求计入两个权重函数 ,使转向误差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15.
节能、舒适、廉价是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的基本要求,也是是现代汽车技术追求的主要目标,集中体现了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在节能、环保及舒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助力转向系统己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与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经成为汽车助力转向系统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组成、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功能作了简要介绍。依据转向性能的要求,定性地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曲线议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数学模型和整车八自由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基于扭矩输入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PID进行助力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改善转向轻便型和路感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能提高汽车行驶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MC9S12XS128单片机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介绍了其主要硬件电路模块的组成和软件总体设计,并对所设计的EPS控制器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电助力转向系统能够很好地跟踪月标电流,实现闭环助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