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铁路运用现场应用的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存在兑现率低等问题,对列车的正点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我国采用的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它误报率高的原因,提出通过改进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探头的工作原理,由原有的探头采集每次一点改为每次进行多点采集,热轴判别方式由线到面的技术改进方法,来提高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热轴兑现率,并提出将红外线照相技术引入到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构想。  相似文献   

2.
"人-机-环境"是水面交通安全学的基础模型,水面环境探测是该模型的重要组成要素,利用雷达和AIS(自动识别系统)可以对目标位置进行探测,而视频监控对目标种类以及行为识别有显著效果.本文设计了一种近岸水域联合监控系统,系统以雷达、AIS设备支持的近岸监控基站为数据中心,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以基站探测参数引导辖区监控云台视轴...  相似文献   

3.
新型轴温监测系统在高速动车组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以往铁路客车和动车组的轴温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成、原理和运营中发生的故障情况,深入分析轴温监测系统的故障原因,研制出新型轴温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测温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保证高速动车组的安全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光纤传感)轴温探测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了利用空心光纤改造已有红外线轴温探测器。此项改造可以克服原探头的致命缺陷,并增强抗干扰能力,改造投资低,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处理车辆轴温可能出现的跳变、缺失、噪声等异常数据,有效降低误报率,提出了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车辆轴温状态监测方法,将轴温历史监测数据和历史统计数据进行指数平滑预处理,在训练阶段将数据反复迭代得到不同轴温模式的参考样本,计算了实时轴温和参考样本各数据帧之间的欧氏距离,得到帧匹配距离矩阵,运用动态规划和回溯的思想,求出累积距离矩阵和动态规整路径,将动态规整距离作为2个时间序列相似度的量化指标,找出最小动态规整距离对应的轴温模式,从而得到状态监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MATLAB仿真中,输入1 000个时长为50~300min的轴温测试样本,其最大响应时间小于0.4s,共出现29次错误匹配,误报率低于3%。通过对测试样本和参考样本的各数据帧进行指数平滑处理,有效消除车辆轴温出现跳变的干扰,虽然跳变值和跳变点数量不同,但相对动态规整距离无变化,对状态监测结果无影响。可见,车辆轴温状态监测方法能够满足车辆轴温状态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度要求,减少了误报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介绍了HTK391红外轴温监控管理系统的构筑、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交通量数据采集系统由红外线轴检测传感器电路、环形线圈检测传感器电路、数据处理分机板电路和计算机组成.能自动识别车型种类及记数,利用PC机实现数据报表,实时及远程监控.系统适用于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交通量调查使用.  相似文献   

8.
列车轴温光纤传感探测器的输入信号十分微弱并混有噪声,为此研制一种特殊的滤波 器就显得尤为必要。文中分析了该探测器的噪声源,并根据光电变换信号的微分表达 式建立了卡尔曼最优平滑方程,采用开关电容滤波器精确实现了该方程,解决了列车 轴温光纤传感探测器中的信号平滑滤波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探测率。   相似文献   

9.
以南水北调东干渠输水隧洞盾构法施工监控测量为例,系统设计监测点位的监测内容、布设方式、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检测环节,严格把控隧洞墙体位移及变形、支撑轴力、水位监测等监控测量各项指标,保证了输水隧洞的顺利完工。通过介绍隧道监控测量的方法,阐述了监控测量对指导施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列车轴温光纤传感探测器的输入信号十分微弱并混有噪声,为此研制一种特殊的波滤器就显得尤为必要。文中分析了该探测器的噪声源,并根据光电变换信号的微分表达式建立了卡尔曼最优平滑方程,采用开关电容滤波器精确实现了该方程,解决了列车轴温光纤传感探测器中的信号平滑滤波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探测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地铁车辆常用的LM型踏面、内侧距1 358 mm和1 360 mm的S1002型车轮踏面分别与60 kg/m钢轨匹配特性.进行了轮轨接触几何、非赫兹滚动接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轮轨接触分析表明,LM轮轨接触点能够均匀分布于钢轨型面,轮对等效锥度随轮对横移呈增大关系,接触斑面积偏小、最大等效接触应力偏大、磨...  相似文献   

12.
车轮定位故障是汽车行驶系故障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故障之一,它能够造成轮胎异常磨损以及车辆行驶中方向发摆、抖动发飘、跑偏等现象,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行车安全性,因此,车轮定位是汽车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此问题,探讨国内常用的检测车轮侧滑的单板式侧滑检测台结构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轨道车辆普遍存在的车轮多边形问题, 从轨道车辆的稳定性、曲线通过能力、平稳性三方面阐述车轮多边形对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从疲劳寿命角度评价车轮多边形对车辆-轨道系统零部件的影响; 基于轮轴和轨道结构特性、轮轨间动力作用、车轮材料及加工工艺方面研究, 对车轮多边形形成机理进行了归类; 归纳了车轮多边形产生的影响及其成因, 概括了现有车轮多边形检测与控制方法; 提出了车轮多边形研究展望, 为后续车轮多边形问题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车轮多边形会威胁到车辆系统稳定性, 降低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及车辆平稳性, 影响了旅客乘坐舒适性, 并对车辆-轨道零部件产生共振疲劳损伤; 轮轴共振是引起低速车辆车轮多边形的原因之一, 钢轨在外部激励下的响应以及局部模态与车轮多边形的形成也有必然联系, 轮轨摩擦振动则普遍适用于解释所有轨道车辆车轮多边形的产生, 车轮自身材质特性及制造镟修工艺也是车轮多边形现象发生的潜在因素; 动静态检测是处理车轮多边形现象的方法之一, 另外就是通过优化车辆-轨道系统结构、加强车轮生产工艺、对车轮踏面圆度及时修正等措施实现对车轮多边形现象的控制; 目前, 镟修仍是车轮多边形最直接处理手段, 应当改善镟修工艺。   相似文献   

14.
驱动工况单轮对横向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驱动工况下轮对横向稳定性,建立了考虑驱动力矩的简化单轮对动力学模型,针对不同轮轨的黏着特性,研究了弹性定位单轮的横向蛇行稳定性.结果表明:驱动工况下,轮对横向稳定性优于惰行工况,对于弹性定位动力单轮对,当平均蠕滑率为0.8%时,横向非线性临界速度为惰行时的1.1倍;驱动时,轮轨黏着饱和导致轮对摇头力矩减小,有利于横向稳定性,但纵向切向力增加使得横向切向力减小,对轮对横向稳定性不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程动稳定度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车辙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方法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价,对现行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缺陷进行分析,确定采用动稳定度DS进行判定的误差来源.提出采用全程动稳定度DSWP进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判定,对AC-13、AC-20、SMA-13、SMA-20、ATB-25等5种级配在不同成型荷载(500,700,...  相似文献   

16.
将车轮和轴箱分别简化为集中质量和转动惯量,用连续弹性Timoshenko梁模拟变截面车轴,建立弹性轮对与轨道耦合垂向动力学模型,分析车轴动态刚度与轮轨作用力、车轴自身振动特性和车轴动应力的相互关系。发现:轮对的一阶和二阶固有频率分别由76.34Hz和130.03Hz降低到53.68Hz和100.02Hz,车轴的一阶模态振动加速度和弹性振动位移分别增加60.12%和92.21%,轮轨动作用力增加6.23%,车轴轮座内侧和轴颈危险截面的动应力分别增加39.30%和34.13%。分析结果表明:轮轨动作用力和车轴的动应力随着车轴动刚度的降低而增加,因此,提高轻量化轮对的固有频率和动态刚度能保证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和提高车轴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7.
电力机车粘着牵引力的在线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轨粘着牵引力是决定电力机车牵引性能的重要参量,但不能被直接检测到。应用状态观测器的方法,以可检测量(牵引电动机电流和转速)为输入量,通过观测器输出可得到轮轨间粘着力的动态估计量,此方法可用于对电力机车动轮粘着牵引力实现在线动态检测。文中推导出观测器状态方程并给出模拟电路图。经初步试验,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轨道车轮的结构性能, 利用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ESO)建立了轨道车轮的结构优化模型; 以双S型轨道车轮为设计蓝本, 分析了轨道车轮的辐板设计域, 提出了轨道车轮在多工况作用下的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 介绍了利用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实现结构应力均匀化的优化思路; 根据《整体车轮技术检验》(UIC 510-5:2003)标准, 分别考虑了轨道车轮在直线工况、曲线工况和道岔通过工况, 不仅获得这3种典型工况共同作用下的拓扑优化结构, 而且还获得了3种典型工况依次作用下的6种拓扑结构; 对比了优化前后车轮辐板的应力, 并利用有限元工具验证了优化后车轮的辐板应力特性, 证明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对轨道车轮的拓扑优化是适用的; 在车轮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 优化后车轮辐板的厚度增加且不等厚, 有效地减小应力集中, 降低结构应力; 对比原双S型车轮, 优化后6种车轮模型的结构性能均有所提升, 分别提高了16.6%、20.7%、22.5%、21.3%、20.1%和19.5%, 其中, 方案3的优化车轮在3种工况下辐板处的最大结构应力分别降低了4.0%、14.5%和6.7%。研究有助于轨道车轮结构强度的提高, 并对多工况耦合作用下轨道车轮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轨列车转向架基础制动方式,对踏面制动热流密度进行推导,建立了车轮制动过程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了城轨列车在两次紧急制动和全程往返制动两种极端情况下,车轮踏面温度和热应力变化规律.车轮踏面所受的应力是垂直载荷、横向载荷和热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适用于Hertz接触理论,机械载荷对车轮踏面的作用效果采用Hertz接触应力来衡量,根据温度和热应力模拟结果,评估了城轨列车车轮的服役安全性,为发展城轨列车的制动方式和制动技术提供了比较可信的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有轨道精调和养护维修过程中往往只针对轨道的高低、方向、水平、扭曲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对轨底坡的相关规定较少.对现有客运专线同一轨道的一段区间进行轨底坡现场测量,发现轨底坡变化较大.通过建立国内某时速250 km动车组车辆模型,考虑LMD车轮型面与标准60 kg/m(CHN60)钢轨匹配,分析了在同一轨道具有标准轨底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