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射流曝气处理成都东站货洗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都东站货洗废水处理设施改造前为生物转盘工艺 ,由于该工艺流程不完善 ,处理能力不足 ,导致污水超标排放。因此 ,1997年选择射流曝气工艺对该站货洗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扩能。该工艺是利用充氧泵加压经射流器注入曝气池 ,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载体 ,微生物和污水充分接触 ,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其运行实践表明 ,该站的射流曝气工艺流程设计合理 ,占地面积小 ,处理能力大 ,投资省 ,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成都东站货洗废水处理设施改造前为生物转盘工艺,该工艺流程不完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污水超标排放。因此,1997年选择射流曝气工艺对该站货洗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扩能,该工艺是利用充氧泵加压经射流器注入曝气池,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微生物和污水充分接触,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其运行实践表明,该站的射流曝气工艺流程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处理能力大,投资省,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前言利用活性污泥法净化工业废水,有时容易发生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污泥膨胀。这种膨胀现象,几乎都是由丝状菌引起的。当绦状菌围绕在活性污泥菌胶团上大量繁殖时,活性污泥的沉降分离性能便会恶化,从而影响废水的净化。本文以绦状菌引起的膨胀为主,谈谈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一、正常的活性污泥为了区别活性污泥的绦状菌膨胀与其他原因的膨胀,以及活性污泥常发生的其它故障,须从活性污泥的组成及性质、生物相谈起。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活性污泥是褐色,絮花状,由各种微生物聚合的菌胶团。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次是霉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活性污泥中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均设有沉淀池,做为污水的预处理。沉淀池在运转中,有大量污泥沉淀,应及时清掏,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转和处理效果。目前,大型沉淀池一般设有固定连续清掏设备。而中、小型沉淀池由于污泥量较少,多为定期清掏,没有固定设备。其清掏方法一般为:人工和泥浆泵两种。人工清掏用时长、工费高,且因污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含酚废水处理的工艺方案选择,采用了调节池曝气、气浮处理及活性污泥微曝气连续生化处理技术,找到了在低成本下处理中浓度含酚废水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种类型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了解原水经沉淀处理后的水质变化情况。[方法]现场调查与测定。[结果]沉淀效率以斜管沉淀池为最好,水力循环澄清池次之,平流沉淀池最差;色度下降与沉淀效率呈正相关,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下降与浑浊度下降关系不明显。[结论]斜管沉淀池对水的沉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废水生化处理的不断发展,因此而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如不妥善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必然会对江河造成二次污染。废水经生化处理装置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含水率可达99%以上,对污泥的利用、处理或者运输都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活性污泥利用、处理之前,必须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脱水处理。国内对活性污泥的机械脱水,虽然有不少单位,用各种类型的机器做了一些试验,但至今说来作为一种生产性装置投入使用的确实还不多。我厂定型生产的15M~2自动板框压滤机自78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有二年多时间。这种加药混凝以及压滤脱水的工艺过程通过实际使用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对于我国国内尚无完全理想的污泥脱水装置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管理为突破口 ,对铁路编组站生产、生活废水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的运行情况进行剖析 ,抓好设备的管理和人的素质管理 ,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铁路运输企业,特别是莫斯科铁路局管内的机务段和车辆段的废水量和排放的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以及废水的净化情况,探讨了铁路企业水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呼吁交通部拨出专款对水环境的保护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最近浙江省青田温溪化工设备厂开发研制出一种“电镀槽边废水净化简易自控槽”,经试用获得良好效果,并获得国家专利。该槽安放在电镀槽边,取代原清洗槽,零件随同挂具一起浸入该槽清洗。槽内是不断循环。P~H恒定在9左右的溶液,在零件清过程中,使重金属离子形成  相似文献   

11.
乙炔发生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废渣呈渣浆状混合液。过去采用多级沉淀、人工或机械清挖的分离方法,不仅分离率极低、环境污染危害严重,而且劳动条件差、极易发生事故。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处理方法,用板框压滤机分离废渣和废水,分离率达99%以上,净化后废水可闭路循环使用,废渣呈块状可综合利用作为建筑材料替代石灰使用。  相似文献   

12.
铁路蒸气机车每当运用一定公里后,需要进行洗检架修,对易磨损的部件进行镀铬修复,使其恢复部件原有尺寸和增加表面硬度防腐防锈。从这一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铬酸蒸气和废水排入大气和下水中,造成对车间作业场所和厂区外环境及水系的污染。丹东机务段和卫生防疫站本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原则。在分局环保部门关怀下,几年来治理机务部门的合铬废水、废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段电镀室和防疫站环境监测组的同志们,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成功地实现了《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和铬酸气的净化、回收。现仅将我们对合铬废水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故生化法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一种基本方法 ,最早的生化法是活性污泥法。该工艺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 ,当管理不当或进水水质改变时 ,经常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污泥沉降性能变差 ,随水流出的污泥导致出水水质恶化。为解决此问题 ,人们在曝气池中加入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和生存的载体———填料 ,发展了接触氧化法。在接触氧化法工艺中 ,在充分曝气供氧的条件下 ,好氧细菌和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 ,形成生物膜 ,污水流经填料时 ,污染物被吸附和降解。当生物膜变厚时 ,由于缺氧 ,好氧菌死亡 ,借助于外力(水流冲…  相似文献   

14.
<正> 1 概况澄清池的特点是反应池和沉淀池的综合,水力循环澄清池是属泥渣循环型澄清池,要提高其能力必须做到:使原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混合、凝聚、絮凝,迅速地形成较大的凝结体,避免翻池现象,并且尽量增加沉淀面积。我段两座池子虽设计能力为75m~3/h,但在实际运行中水处理能力仅为50~55m~3/h,于1978年进行了技改,2号池增加了第二反应室水平面积,缩小了清水区面积,同时分离区上部  相似文献   

15.
铁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车内使用的材料释放TVOC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影响乘客舒适度,甚至危害其身体健康.文章利用紫外光解联合常温催化氧化净化技术设计出一种单体VOCs净化设备,并使用该设备对未出厂的车辆内部VOCs进行净化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净化设备对车内TVOC的去除率可达到80%,净化效果良...  相似文献   

16.
1920年,美国在上水处理中首次采用活性炭除去恶臭味,自那以来,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事例逐渐增多。近些年来,当人们发现活性炭对氯仿及多环芳烃等致癌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之后,对活性炭在上水处理中的研究明显增多,应用也得到了迅速推广。与此同时,当在不同的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活性戾进行试验时,也发现活性炭不仅对低浓度的有害物质,而且对高浓度的有害物质都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表现出了许多突出的优点。例如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它具有对废水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分析了1980~1982年西安西站,上海站、石家庄站和通化站有地区代表性的四个货洗所共计326个实测数据,并进行了数理统计处理,试图对评价调节沉淀池处理COD的效果给出定量的结论。通过分析认为调节沉淀池对COD的去除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同时还认为去除率和浓度之间存在着双曲面数关系,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厂于1976年推广无氰电镀工艺后,杜绝了氰化物污染源,但是,旧工艺中遗弃的两吨多氰化镀锌沉渣和2001高浓度氰化镀铜废液还无法处理,分别封存在三个槽子里,五年来,处理这些沉渣与废液已成为工厂老大难问题。一、含氰废水净化处理现状及我厂处理方案含氰废水除来自电镀外,在煤气、焦化、冶金、化工等各部门都存在。经了解这些部门含氰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聚合氯化铝的投加混合方法对混凝气浮法处理废水效果影响得出结论:目前混凝气浮法废水处理实践问题是水力条件不合理,割裂混凝反应与气浮过程的关联性.用混凝气浮法处理废水,要考虑污染物颗粒亲水性与憎水性;要设计良好的水力条件;要保证混凝反应和气浮过程同步.特别是处理含亲水性污染物的废水,混凝剂只能采用泵后投药.混凝剂和溶气水应同步加入,混凝过程和气浮过程才能同步,才会有良好的气浮处理效果.处理洗涤污水不宜采用泵前投药、混合反应装置投药和混合反应漕.  相似文献   

20.
一、污水处理设施简介工艺流程:污水→阻粪池→调节沉淀池→消毒接触池→排入下水道二、污水处理监测结果 1.消毒液、接触池中氯浓度测定结果(见表1) 2.消毒前后微生物指标测定结果(见表2) 3.污水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见表3) 三、污水处理失败原因分析 1、该工艺流程中只有阻粪池,没有化粪池,易使大颗粒悬浮物直接进入消毒池中。该设施也没有沉淀池,只有调节池且兼有沉淀池作用。在有升提式一级处理流程中,调节池可兼做沉淀作用。但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