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主”、“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扬的同旗帜,也是先进的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探索民族文化出路的思想启蒙的结晶。如何实现传统儒学的现代转换,把“民主”、“科学”引进到传统文化中来成为当时文化界的热点。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派”,主张“打倒孔家店”,用“民主”、“科学”消融儒学;以梁漱明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则主张“走孔子的路”,把“民主”、“科学”纳入到传统儒学“内圣外王”的体系,从而开辟了新儒学的理论先河。“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本质应是一种文化的生长,“民主”与“科学”仍是其必然要求。因此,对待传统儒学,要运用“民主”、“科学”两把标尺,本着“批判-挖掘-超越”的原则,实现其向现代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德治"思想长期以来颇受人们关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归功于这套理论本身的逻辑性和体系性.爱民、富民、教民是其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正己、善政、用贤是其实现该理论的方式和手段,上述一切均是为了实现孔子所向往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3.
由孔子观人谈行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研究人体行为规律提供了一个模型,把人的需要,动机的研究放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第一位,注重人能否控制需要及满足需要的行为,能否摆脱需要对他的束缚,制约,能否在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坚守正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孔子在研究个体行为中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仁学与礼乐的内在联系是完整把握孔子思想及其美学思想的前提,本文在分析孔子仁学结构、礼乐之人性化精神及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认为:礼乐是仁学体系的构成要件;礼乐之于孔子不仅是实现仁学理想的手段,同时,礼乐所蕴涵的自由审美精神也是仁学实现的极致境界,因此,美与善的统一不仅是孔子美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仁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要真正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学生,造就大批的“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这与我们当前在推进新一轮“两课”改革过程中,特别突出强调深化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并将其作为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来贯彻,其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本文拟于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提高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角度,谈谈对政治理论教学活动中灌输与选择的一些思考。政治理论课程具有明确的灌输性质,这是…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从传播学本位和社会学本位对媒介社会学学术脉络的梳理,文章主张从Web3.0以降媒介全面切入社会生活微观、中观和宏观全领域的语境背景出发,从研究议题、理论和方法三个角度,综合梳理媒介研究学术史中的各类关联理论和方法实践,并指出芝加哥学派的“媒介与社会”学术传统为当下媒介社会学研究开展提供了历史基础,而社会学三大宏观理论家和布洛维等学者的中观理论可成为社会理论“媒介化”实践基础,进而从方法层面指出“界面”研究正在实现对传统研究方式的统合,最终在梳理学术史中“连接”资源基础上,从“重构”角度提出“行动-媒介-结构”媒介社会学进路的可行性,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隐逸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受到海内外学的关注。然而,孔子隐逸思想中的矛盾为人们所忽视。本试图剖析孔子隐逸思想中的矛盾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儒家命运观是消极宿命论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命”包含两个层次:一表示“天命”,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是道德的最后根据;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是对人的客观限制。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知命”一向难解,但是新出土的郭店楚简让我们知道“知命”即明白人应当做什么。孟子的“无义无命”思想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扬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说明儒家命运观决不是什么消极宿命论。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快浙江省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202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作为基础产业、先行产业,为保障全省目标的实现,省厅提出要在2015年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交通现代化的“两个率先”。经省政府批准,本届政府实施交通“六大工程”。交通信息化是交通现代化的标志,是交通“六大工程”的技术保障和有力支撑,是“三高”精神的有效载体和直接表现,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交通中心工作,促进交通中心工作,实现浙江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抓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实现了对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两个重大的突破,一是突破了以逻辑结论为逻辑起点的思维方式,克服了逻辑推演的缺陷;二是突破了形式决定论的思维方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本文通过对“摸论”与“猫论”揭示了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村公路建设用地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公路建设用地可持续性的内在本质,构建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理论的同异反态势排序法,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长曲线指数模型,并应用在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用地评价中。结果表明基于联系度的同异反态势排序法的评价模型计算简便,评价方法直观,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扩大内需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也带来了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建设。  相似文献   

13.
指出传统交通需求预测的不足,分析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本质以及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内在联系,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生成的相关关系模型,简化传统方法的预测过程。并简要介绍交通需求预测的模型及分类,为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相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云南省农村公路工程设计中的一些情况,对设计中规范的合理应用,以及农村公路设计中所遇到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排水及路面等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宅基地征收补偿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宅基地的补偿标准混乱、宅基地使用权及其上房屋的补偿标准缺失等问题。为避免征地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制定宅基地所有权的征收补偿范围和标准,明确农民有权因宅基地使用权的丧失获得补偿,规定被征收房屋的补偿范围等。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从破解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因素—农村土地流转这个难题入手,分析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在土地流转的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土地流转中的多边利益,实现农民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让农民以土地的权利参与城市化,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有关土地承包经营的几点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是立法者的立法技术选择的成果,而是国家所有权在法律上的创制,是我国特有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在立法上的体现,因而它本身存在许多制度上的缺陷。本文试就土地承包经营的立法背景、所存在的法律问题、法律制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公路社会经济效益产生的机理,同时考虑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的稀缺性以及现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评价的不适应性,并借鉴国外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评价的重视情况,提出在我国研究建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助于提高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被征地农民。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备、补偿标准偏低、以及残缺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原因,导致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缺失,给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被征地农民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指出其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最后得出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解决农民失地后的再就业问题等结论。  相似文献   

20.
周德胜 《交通标准化》2010,(18):139-141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路的水泥路面设计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只有做到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等级、合理确定路基的宽度与压实度、合理进行结构组合和排水设计,才能设计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路面,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