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简讯     
《公路》2008,(1)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通过交工验收2007年12月21日,经过三年半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通过交工验收。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工程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自慈溪市水路弯,接抗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引线终点,经庵东、附海、师桥、慈城,止于前洋,接宁波绕城高速公路,全长约58.7 km,总投资估算为51.9亿元。该项目于2004年8月开工兴建。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宁波乃至浙江的交通路网布局,有利于发挥宁波—舟山港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以港口为龙头的集疏运网络系统,为扩大港口…  相似文献   

2.
《中外公路》2007,27(6):70-70
日前,笔者从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获悉,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主线施工基本结束,进入标志牌、标线安装施工阶段。 浙江省交通厅质量监督局自2007年11月5日起,已开始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路面、桥梁工程实施中间交工质量检测,这标志着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跨海大桥从地区高速升格为国家高速公路,路线命名为“沈海高速公路”,编号G15。 国家高速干线——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从嘉兴境内的杭州湾大桥北接线进入海域,经杭州湾跨海大桥进入宁波境内,沿线经杭州湾大桥南接线高速公路、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前洋互通-姜山枢纽)、甬台温高速公路,从宁海出境。沈海高速公路在宁波境内还有一条联络线,即甬金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4.
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连接的高速公路有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沪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北仑港高速公路以及舟山跨海大桥沿线,未来还将与杭甬复线的杭绍甬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的浙江沿海高速公路和穿山疏港高速公路相连,  相似文献   

5.
《上海公路》2010,(1):I0002-I0003
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已于2008年就相继建成通车了,但由于两桥的连接工程迟迟未开工,致使在苏浙两省出现了省际的“断头路”,不过这一切即将成为历史。近日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和钱江通道(二期)工可、预可评审会上获悉,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二期)计划于2012年初开工,计划施工期为3年。届时,一条北接苏通大桥、南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快捷通道”将成为沈海高速在长三角境内的交通补充。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试验段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真空与联合堆载加固软基技术中的技术难点,即加固区的密封和真空度通过排水板向土中深部的有效传递。同时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各施工环节要注意的问题和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以期对该方法的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13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最后一根钢箱梁吊装成功焊接,标志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海盐,南至慈溪,全长36km,其中桥长35.7km,设计标;隹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100km,总投资约107亿元。大桥共有各类桩基7000余根,是国内特大桥梁之最。大桥历经3年7个月的建设,将于2008年5月1日全桥贯通。  相似文献   

8.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地处宁波滨海相、泻湖相沉积的软土地区,软土层深厚,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的正确应用和工后沉降量的有效控制,是建造这条路的重点和难点。该文结合具体工程地质特征,制订超载堆载预压、真空联合堆载、复合地基、联合桩等软基处理方案,通过对各方案的处理效果优劣情况和适用范围分析,可为全线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经验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上海公路》2014,(4):I0003-I0003
12月17日,随着海上栈桥平台桩的徐徐下沉,浙江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宁波段)在浙江宁海正式开工。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是宁波继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和象山港大桥之后的第四座大型跨海公路大桥。它将开辟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南北向的第二条交通干道,有效强化长三角、浙江沿海、乃至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之间以及港13与腹地的联系,进一步推动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前,《宁波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正式获批,这是继去年《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颁布后,在国内率先编制发布的地市级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新(觎戈吩规划布局由原规划的“一环六射二复三连四疏港”变为“二环十射四连四疏港”,里程由779km变为1023km。谋划新增了沪甬跨海交通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二通道)、四明山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余慈中心连接线,并调整了部分原有路线。  相似文献   

11.
<正>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拉近了苏浙两省的距离,但由于两桥间连接工程未开工,通行两桥须从乍嘉苏高速或上海绕行。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二期)计划于2012年开工,2015年建成投用。届时,一条北接苏通大桥、南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高速"快捷通道"将成为沈海高速在长三角境内的交通补充。  相似文献   

12.
2011年7月17日,杭州湾跨海大桥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竣工验收。历经10年论证,4年零4个月施工,2008年5月1日,投资134.54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南起慈溪北至海盐、全长36km的大桥成为中国跨海大桥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建设期间,大桥建设者  相似文献   

13.
姚飞明 《公路》2006,(9):30-33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超长栈桥桩基施工中,在三种方案中进行选择,决定采用振动锤法施工。本方案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滩涂区的施工特点,采用了振动沉桩计算理论来确定振动设备,根据振动设备选择相应的起重设备。所选择的沉拔桩设备在施工中取得了成功,并通过实践对振动沉桩计算理论进行验证,取得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嘉绍跨海大桥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56.7%,工程进度过半。目前主桥桩基、塔座、承台施工已经全部完成,桥墩墩身完工156个,占总工程量的92.9%。嘉绍跨海大桥于2008年底动工,预计2012年底建成通车,是继杭州湾跨海大桥之后杭州湾上第二座跨海大桥,总投资约139亿元。其中跨越杭州湾的大桥长约10 km,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  相似文献   

15.
<正>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路面施工进展顺利,绿化、监控中心、收费站、服务区等附属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可望12月底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高低与其吸引交通量的多少直接相关,并进而影响到高速公路的营运效益。本文在对杭州湾南北两岸过湾交通出行路径研究的基础上,以车辆营运成本、车辆时间价值以及高速公路通行费三者为车辆行驶总成本,采用多路线比例交通分配模型为理论依据,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合理收费标准进行了研究。同时,本文还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对杭州湾跨海大桥收费标准的合理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7.
泉州湾跨海大桥工程位于福建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是福建省境内的重点工程。文中从南岸引桥顺河道布置、路线与规划区的结合、秀涂互通方案优化、填海路基防护、桥梁耐久性等方面,对泉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南岸陆地区引桥及北岸接线的设计重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滩涂引桥50 m箱梁,采用整体预制、梁上运输、整孔架设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设计阶段中遇到的困难与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空间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净空为47m,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为改善行车安全性,国内首次在栏杆外侧设置了风障(高度从近塔4.27m至远塔3.4m),为了确保整桥隽秀的景观前提下开发了带转向机构的拉索减振器,对全桥拉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安装减振器后的实桥测试。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06,(9):I0001-I0001
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的杭州湾,水文、地质、气象等建设条件复杂,大桥在建设条件上的主要难点为:潮大流急,流向紊乱,不利施工;受台风、热带风暴影响,小气候反常,施工作业时间短;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冲刷严重;南岸浅滩存在浅层气分布,不利于桩基的施工;南岸滩涂受海潮涨落影响,大型施工船舶无法进入,施工组织困难等;同时大桥工程规模巨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