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电机驱动风扇热管理系统优越性及某型公交车过热问题的研究,找出了公交车过热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原车系统的改进和装车试验验证,证明运用热管理的理念,采用电机驱动风扇热管理系统及换热系统匹配技术,是解决公交车及客车过热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车用发动机过热故障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某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过热故障进行分析。给出了冷却系统过热故障的各种原因及其组合方式,进行了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遵循故障树定性分析所得出的最小割集,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到引起顶事件的底事件故障,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发动机冷却系统过热故障的发生或减小其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过热是影响汽车正常使用的常见故障,本文通过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的阐述,分析车辆发动机过热故障的原因,构建发动机过热故障现象的故障树,确定故障诊断流程。为发动机过热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WS6430轻型客车装用的486Q发动机的过热现象,通过解体发动机分析了故障原因,认为:产生过热的主要原因是气缸势设计不合理,在使用过程中,变形量大而使水道面积缩小,使冷却液流量减小。改进缸垫设计和加工工艺,提高其回弹率,改善其压缩率和应力松驰,以解决过热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汽车制动轮毂过热引起制动失效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改善制动轮毂过热的研究方法。采用自动控制电、气综合控制水路原理,实现实时控制对过热轮毂进行淋水降温,有效解决了因制动轮毂过热而引起的制动失效,提高了车辆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ABG423摊铺机在路面连续摊铺作业中频繁出现发动机过热导致的油温过高报警故障,文中分析了摊铺机发动机过热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过热是冷却系中最常见的故障,在夏季,尤其是在城市工况下,频繁启动和怠速运转,更容易造成发动机过热。由于发动机过热会引起缸垫被“冲”、拉缸和活塞环卡死等严重故障。导致发动机过热的原因主要有:冷却液不足;散热器堵塞;水泵漏液;节温器失效;风扇或控制风扇运转的电气传感器失效等。从车主的角度来说要预防发动机过热,首先应保证冷却液的数量,为此笔者以富康轿车为例详细介绍检查和加注冷却液的正确方法。冷却液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过热”的原因分析柴油机过热是指柴油机工作时的温度超过正常温度。柴油机过热运行会导致柴油机功率下降,加速性能变差,各运动部件磨损加剧,严重时还会出现拉缸、粘缸、烧瓦和活塞顶部烧熔等恶性故障。导致柴油机的严重损毁,必须认真对待。造成柴油机过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读编往来     
《摩托车》2012,(9):30-31
发动机过热的危害请问发动机发动机过热有哪些危害?(丹阳东风)发动机工作时,在可燃混合气燃烧的过程中,汽缸内的温度高达3000℃左右,而活塞、汽缸、汽缸盖和气门等与可燃混合气直接接触的零部件就会因此而受热。如不对发动机进行有效冷却,发动机将会过热,不仅会使活  相似文献   

10.
苏丁  张纲 《汽车运用》2010,(11):46-46
<正>自动变速器内部过热导致油液变质如果油液变成了褐色或暗红色,说明油液已经发生了过热老化。其主要原因是:自动变速器油使用时间过长。一般  相似文献   

11.
FTA在汽车副分动器故障分析及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故障树分析(FTA)法对某水陆两栖汽车概念样车试验过程中出现过热故障的副分动器进行分析,找出造成故障发生的最小割集,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故障的改进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达到了副分动器可靠性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简述解决客车制动系统过热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年维修保养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所积累的经验,以ABG423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和S1800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为例,对摊铺机液压系统常见的液压油过热、螺旋布料器不能正常工作、熨平板提升困难、摊铺机跑偏或不行走和料斗不能正常合拢等故障进行了分析,并从若干方面提出排除方法和维修保养注意事项,对以后机械类似故障的维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成绩巨大。但在大好形势下,也应看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投资过热”、“泡沫”等隐患,政策刺激消费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质量滑坡更说明车市发展欠健康,繁荣背后隐含风险,应引起行业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王魏 《商用汽车》2012,(13):92-93
近年来,随着我国重型汽车的发展趋势,发动机功率不断提升,与之匹配的变速器输入转矩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经常出现因为油温过高而使变速器工作失效;主要表现为机械直接损坏,如橡胶密封件的老化和同步器摩擦片的烧蚀等造成泄露、润滑不良、脱挡或卡挡。虽不像发动机对散热器散热功能要求那么高,但是在一些特殊工  相似文献   

16.
负摩擦桩中性点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负摩擦桩中性点就是作用在桩上的正摩擦力和负摩擦力的分界点,即桩土相对位移为零的分界点,是桩中轴力、应力和应变最大的截面位置,也是确定桩基负摩擦力大小的重要参数。文中介绍了几种特别是有限单元法确定负摩擦桩中性点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得到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点及动力性换挡点精确计算结果.对发动机净转矩外特性曲线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并构造了求解共同工作点及动力性换挡点的求值函数.分别采用改进二分法和牛顿下山法来求解构造函数零值.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表明,这2种方法运行速度快、精度高,求得的动力性换挡特性提高了液力传动车辆的匹配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点云数据的虚拟预拼装主要包括点云数据采集、拼接控制点提取和拼接控制点匹配。针对完整点云数据存在采集困难、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提出用局部点云数据代替完整点云数据进行虚拟预拼装的策略;针对目前拼接控制点提取存在依赖专用软件、效率低且主观性大等问题,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霍夫变换等经典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大型复杂构件横截面和侧面点云数据的拼接控制点智能提取方法;针对拼接控制点对应关系需人工设定的问题,基于超四点快速鲁棒匹配算法、迭代最近邻算法和广义普氏算法提出拼接控制点智能匹配方法。以大型复杂钢拱桥为例,采用所提的方法对拱肋牛腿-拱间横梁节段和拱肋节段-拱肋节段进行智能虚拟预拼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虚拟预拼装方法不依赖专用软件、效率高、自动化程度好。研究成果可为钢桥施工质量和安装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和算法支撑。  相似文献   

19.
A map-matching algorith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very navigation system and reconciles raw and inaccurate positional data (usually from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with digital road network data. Since both performance (speed) and accuracy are equally important in real-time map-matching, an accurate and efficient map-matching algorithm i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three steps: initialization, same-segment, and next-segment. Distance between the GPS point and road segment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ading of the GPS point and direction of road segment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consecutive GPS points and direction of road segment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best segment among candidates near intersections. In contrast to constant weights applied in existing algorithms, the weight of each criterion in this algorithm is dynamic. The weights of criteria are calculated for each GPS point based on its: (a) positional accuracy, (b) speed, and (c) traveled distance from previous GPS point. The algorithm considers a confidence level on the assigned segment to each GPS point, which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density and complexity of roads around the GPS poin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95.34% correct segment identification and 92.19% correct segment assignment.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our algorithm is that the high correct segment identification percentage achieved in urban areas is through a simple and efficient weight-based method that does not depend on any additional data or positioning sensors other than digital road network and G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