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城市轨道车辆的运行特点;节能的最佳运行方式;功率电子技术在驱动装置上的应用;城市轨道车辆自动控制的分类及主要任务;微型计算机在城市轨道车辆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典型自动控制设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轨道车辆辅助电源应满足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以开关电源技术开发城市轨道车辆辅助系统电源,并对电路及高频变压器进行了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投运率和运行可靠性,基于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和状态维修的先进理念,分析了城市轨道车辆维护、维修需求和现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同时支持定修和状态修的车辆维修保障策略。采用基于状态的分布式维修软件结构模型,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系统架构,并对系统的具体部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轨道车辆辅助电源应满足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以开关电源技术开发城市轨道车辆辅助系统电源,并对电路及高频变压器进行了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08,(11):14-14
10月30日,江苏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协会在常州市科教城组织召开了“新一代轨道交通牵引传动技术研讨会”。会议由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谢维达主持。会议就轨道交通车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式牵引系统进行了生动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市轨道动车组制动系统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国产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关键技术之一-制动系统,作者根据在200km/h电动车组制动系统研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新型城市轨道电动车组制动系统的设计原则,并拟定了适用于新型城市轨道电动车组的制动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能满足不同要求的城市轨道电动车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城市轨道车辆运行仿真和能耗计算的基础上,运用动态规划法研制了编制其最佳运行图的微机程序PRIOPT,并利用该程序作了实例计算和分析,为运营部门编制节能最佳运行图以及城市轨道车辆的节能运行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贝加莱公司生产的B&R2000系列PCC是一种可实现从简单的逻辑控制到复杂分散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以东风4C机车为例,分析了目前内燃机车柴油机起动中存在的蓄电池亏能及燃烧状态不好等问题,根据串励电动机及柴油机起动时的转速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PCC的柴油机起动及过程控制,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硬件构成.  相似文献   

9.
贝加莱公司生产的B&R2000系列PCC是一种可实现从简单的逻辑控制到复杂分散化的自动控制系统 以东风4C机车为例,分析了目前内燃机车柴油机起动中存在的蓄电池亏能及燃烧状态不好等问题,根据串励电动机及柴油机起动时的转速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PCC的柴油机起动及过程控制,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硬件构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产业成熟度不足,已运营线路客流效果普遍不理想,建设成本亦较高。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现状,梳理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和分类。通过分析中国已运营和在建的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客流效果,总结了系统制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运能轻量化、车辆轻型化、线下基础设施和系统设备轻量化、资产轻量化等方面。提出应综合论证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或城市组团和片区中的功能定位,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建设和资源共享条件合理确定系统制式。最后,从系统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建议两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不断实践,推动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和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轻轨车辆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轻轨车辆总体结构、走行部及电力传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城市轻轨车辆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低地板、独立旋转车轮和IGBT等技术。同时概括介绍当前国外城市轻轨车辆的主要应用型式,分析未来城市轻轨车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城市轻轨车辆的运营特点和技术要求,论述了城市轻轨车辆微机控制系统的方案选择,并就系统的组成和软硬件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号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控制设备,对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条件具有重要作用,是轨道交通关键技术之一,本重点 行车与列车运行自动化控制系统ATC的组成、作用和功能,并对如何解决其关键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轨道列车工业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工业设计视角对城市轨道列车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列车的安全性、舒适宜人性、美学和文化特性,使其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首先,结合相关标准,阐述了我国6类城市轨道列车的主要外形特征;然后,概括提出了城市轨道列车端车和中车车体造型设计、车体涂装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共性约束因素和关键参数取值范围,总结给出了城市轨道列车外观设计的相关要点;接着,围绕司机室驾驶界面和客室旅客界面,对我国城市轨道列车车内环境设计研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这两大界面设计各自研究的现状及侧重点;最后,对我国城市轨道列车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列车-线路-人文多要素耦合理论与设计方法、列车车内空间及界面系统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价技术和列车车内视觉环境评价与优化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轮轨间的最佳粘着利用对城市轨道车辆节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车辆的粘着特点,提出了改善其粘着利用的途径,并指出了装设粘控装置能实现最佳粘着利用,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为基础,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模糊聚类估算模型. 并以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1号线为例,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里程、敷设方式长度、敷设方式比率、车站总数量、敷设方式车站数量、车站比率、车辆数量、运营工作量和平均站距等14个特征属性,依据2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样本数据,按高运营成本和低运营成本两类,分别计算了地上线和地下线二种敷设方式的运营成本. 估算结果表明,地下线路敷设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为地上敷设方式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及满足日益凸显的实用需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启动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工程建设.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在设定场景执行紧急救援时的功能需求分析,指出了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的主要区别,提出了不同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的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的通信系统组网方案.并对该方案的系统构成、系统功能、系统特点及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无线图像传输环节采用的COFDM技术做了简单介绍.该方案能够对轨道交通领域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综合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碳排放效率,以探索高效、绿色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路径。首先,利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测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排放量,构建涵盖车辆、人力、能源、环境、运输效益的要素体系;然后,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odel)模型测度我国23个省会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GML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变化特性;最后,采用面板模型厘清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与网络规模正相关的差异化态势,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GML及其分解指数的变化特征有所差异; 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对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效率具有提升作用,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指数每上升 1%,碳排放效率GML指数分别提高1.906%、2.338%,火力发电比例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仍需要技术进步的推动。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提出了提升碳排放效率的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开发了轻轨车辆专家系统。此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有关轻轨车辆的最佳参数,运量及牵引计算结果,为轻轨车辆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几种典型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包括跨坐式单轨车辆、悬挂式单轨车辆、胶轮路轨车辆、胶轮有轨电车和虚拟轨道车辆,探讨了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未来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研究集中于抗侧倾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和车-桥耦合振动,根据跨坐式单轨车辆抗侧倾稳定性变化规律提出的临界侧滚角理论阐明了稳定轮和导向轮预压力的设置原则,给出了稳定轮和导向轮预压力与运行舒适度、曲线限速之间的联系,跨坐式单轨车辆提速的关键是开发性能更优的轮胎,并控制由于运行速度提高所引起的振动恶化;悬挂式单轨车辆动力学研究集中于车辆运行性能和车-桥耦合振动,其倾摆特性和横风引起的倾摆稳定性是悬挂式单轨车辆的特有动力学问题,由于车-桥耦合振动引起的钢质轨道梁低频噪声是有待研究的问题;胶轮路轨车辆在国内的研究刚刚起步,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改善车辆的横向平稳性;胶轮有轨电车动力学研究集中于车辆运行性能和导向轮/轨关系,研究难点在于阐明其导向稳定性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车辆,虚拟轨道车辆提出了许多新的动力学研究问题,包括循迹控制、机械架构与循迹控制策略的匹配性、纵向力分配、分布式驱动等,或将成为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