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型公务船如果具备一定的深海探测能力,可更好地执行任务。提出了通过加装深海探测设备使大型公务船获得深海探测能力的设计思想。分析总结深海探测任务的特点,明确了深海探测工作可划分为编制海图、测量海流、深海探测和可视确认4个流程,需要配备A型架、牵引绞车以及多种声学探测设备。并以某大型巡航救助船为例,结合船型特点和现有的布置条件,提出A型架和牵引绞车采用模块化安装方式,设置露天集中控制站,主要声学探测设备采用导流罩式的安装方式,超短基线采用自动收放系统,实现深海探测作业功能。最后分析了加装设备对重量重心、航速、稳性、浮态、人员居住、《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PSPC)》顺应性和舷墙结构等总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型公务船加装深海探测设备合理可行,是快速获得深海探测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综合调查船的换能器安装于船底部、其尺寸大、技术要求高、安装工艺复杂等技术问题,采用高精度测量、焊接变形控制、电缆管隧以及优化施工工艺等措施,提高声学设备的安装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全海深多波束是科考船重要的声学设备之一,安装在船体底部平坦区域,用于全海洋海底地形和地貌探测。多波束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基座安装精度要求高。文中结合某科考船实际多波束加装工程,立足于基座高精度安装需求,从基座设计、建造和现场安装等三个方面对多波束基座安装技术展开讨论。总结得出的相关工序、工法等满足该船多波束基座的高精度安装要求,有力保障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可为类似船型相关设备的设计、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作为一类具备特殊功能的现代大洋综合科考船,不仅要为载人潜水器深潜作业提供支持,而且要能够执行大洋科学调查任务。它的声学系统主要包括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中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单波束测深系统、深水浅地层剖面探测系统、深海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深海长基线定位系统、分裂波束声学探测系统、船载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和水声通信系统等。首先从基本功能、系统组成和典型系统等方面对上述9类声学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介绍内嵌安装、导流罩安装、Gondola安装和升降鳍等几种安装方式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安装建议。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变形测量系统,主要功能为消除舰船姿态测量设备和被试设备处于不同安装位置时由于船体变形对精度检测造成的影响.在介绍了激光陀螺工作原理和分析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总体方案构建,对惯性测量单元、时统模块和设备安装配置进行重点设计,完成了实船安装方案和验证方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各部分工作正常,测量精度优于25”,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声定位技术具备稳定的高精度定位能力,能够为各类深海探测装备直接提供绝对位置信息。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声学换能器阵安装在船底,便于大范围机动作业,成为现代远洋科考船必不可少的水声定位设备。首先介绍了超短基线定位的基本原理,然后系统介绍了法国iXblue、挪威Kongsberg、英国Sonardyne、美国LinkQuest和德国Evologics等公司的深海远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远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为例分析了国内发展情况,最后展望了深海远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舰船普遍配置了船载电视跟踪仪,这种设备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敌方舰船、飞机等的数据采集和测量。由于船载电视跟踪仪与船体相连,当船体发生振动、横摇等运动时,就可能影响船载电视跟踪仪的测量精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船载电视跟踪仪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对船体与电视跟踪仪进行动力学建模,并结合陀螺仪等硬件设备,设计该伺服控制系统。仿真试验表明,该伺服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电视跟踪仪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水声计量测试原理与方法,设计了一套多波束声呐声学关键参数的计量校准系统。利用多维运行控制装置,在消声水池中对多波束声呐进行了声源级、工作频率、波束宽度、脉冲宽度等声学指标的校准。阐述了校准系统的主要组成、计量器具控制和校准方法。实现了在等效自由场、远场中对水下声呐换能器位置的精确控制、声信号采集与分析等功能。通过不确定度评定,给出了该校准系统工作频率、波束宽度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通过参考值与标称值比对,求得被检多波束声呐声源级误差小于0.7 dB,工作频率误差小于0.03%,脉宽误差小于2%,波束宽度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型舰船装载大量的高精度电气设备,比如光电探测设备、武器系统等,而船舶变形和位姿变化会导致船载设备与船体产生运动偏差,降低设备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一种针对船体变形和位姿估计的系统。介绍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步骤,并对该系统的船体变形测量性能进行仿真测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下测量设备上浮至水面后回收打捞时,难以准确定位易漂走丢失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二代北斗系统的上浮自动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低功耗的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利用北斗卫星的定位通信功能,将上浮后的测量系统位置信息发送给船载用户终端,是一种可控、低功耗、体积小的装置,可应用于各类需回收的水下测量设备。  相似文献   

11.
雷达目标模型的构建是雷达目标数据仿真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就影响目标生成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包括RCS起伏等目标自身因素、雷达工作参数及性能指标的影响和电磁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目标因素、雷达自身因素及电磁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的数学模型阐述,并仿真了目标原始视频。该模型可以通过参数配置、基础数据替代等方式实现快速扩展。  相似文献   

12.
王明  胡典望  马建 《船海工程》2012,41(2):76-80
介绍船体建造过程中分段制作的精度控制及效果保障,从前道工序为后道工序服务的理念出发,基于过程控制、系统工程理论,对影响分段建造的材料精度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建立控制要素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规避,同时促进精度设计的不断改进,从而双管齐下,提高分段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船舶、汽车、航天、机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商业性有限元软件还无法在国产超级计算机上安装.本文探讨了超级计算机和有限元软件相结合的几种方案;提出了基于系统集成思想的软件并行开发框架;在分析有限元分析并行计算重点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框架实现的原理和机制,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从而为超级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最后实现了一个实例系统,对基于系统集成思想的软件并行开发框架进行了实现和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从解决某一舰船联轴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夹壳联轴器的一种设计改型方法。同时,按照该方法设计出一种改型的夹壳联轴器,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联轴器稳态工作时的内部受力和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以及强度校核,验证了这种改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徐硕  彭文  周冠男  吕霖  李莉  徐乐 《水运工程》2013,(2):133-136
长江电子航道图中涵盖了多种要素及其属性,是指导船舶安全航行的必备重要信息.但根据相关保密法律法规中的规定,部分要素及其属性属于涉密内容,不能对外公开.为了既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充分分析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和航道要素及其属性的基础上,对长江电子航道图航道要素密级及脱密处理方法进行研究,规定涉密要素及其属性的取舍情况.在保证对外发布数据安全性的同时,确保长江电子航道图能够正确指导船舶用户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6.
高桩码头结构中伸缩缝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桩码头开伸缩缝的宽度及位置以往不为设计、施工部门所重视,致使天津港高桩码头伸缩缝位置构件破损严重。通过对天津港高桩码头伸缩缝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伸缩缝宽度的计算式,可供今后高桩码头伸缩缝改造及《港口工程技术规范》中有关伸缩缝条款的修改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We investigated the com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sequence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fractions of wheat genomic DNA obtained using methylation filtration and Cot fractionation. Comparative ...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炮兵战斗力要素效能权重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数理分析法研究了数字化炮兵战斗力要素效能权重评估问题,提出了评估原则,构建了评估模型,得出了评估结论,对提高我军数字化炮兵的整体作战效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港珠澳大桥遂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外海条件下埋深最深的沉管隧道工程,该沉管隧道断面大、管节质量大、混凝土抗裂要求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工厂化预制工艺进行沉管管节的预制。由于预制工艺复杂,项目前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众多工艺的改进和创新。介绍了工厂法预制的工艺及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王新  何建敏 《船舶工程》2004,26(4):32-36
由于影响项目贷款风险的各要素之间有主次、轻重之分,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也具有模糊性,因而本文试图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贷款风险识别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Fuzzy集合论和AHP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并引用造船项目贷款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