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沼泽草甸层地区工程地质特征,以新疆兵团垦区沼泽草甸层试验路段为依托,探讨了该类地区路堤填筑过程中地基沉降发展规律,并通过对比分析经验法沉降预测模型,给出了适合沼泽草甸层地基的沉降预测模型.最后,以预测沉降曲线与实际监测值对比,结果表明,双曲线法预测效果较好,适用于该类地区路堤填筑时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软土的复杂性和各种沉降理论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利用有限的沉降实测数据,选取合理的模型及方法来预测软基的沉降。以深圳盐田港西港区纳泥塘地区软基沉降预测为例,采用了BP向前型网络模型和Elman反馈型网络模型两种不同的神经网络建模法,通过高度非线性的曲线拟合,推求工程后期沉降(包括最终沉降),并与曲线拟合法中的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泊松曲线法及 Asaoka 法对比,对拟合预测结果进行检验,使其具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和双曲线法的预测效果最好,适用于本工程的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3.
BP神经网络在悬浮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悬浮桩加固深厚层软土地基,提出了根据前期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沉降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工程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简便易行,可为今后的悬浮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测与施工控制中,把现场填土厚度、时间及实测沉降量信息作为学习样本,经过BP神经网络训练后,建立了动态仿真预测模型,用该模型预测当前及下一级填土后的沉降量,判断下一级填土是否可行及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以实现对软基沉降及工程施工的事前仿真控制,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深层搅拌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深层搅拌复合地基的设计还处于半经验状态,利用三种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法对收集到的实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发现神经网络法在天津市塘沽区深层搅拌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预测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路堤动态填筑全过程沉降变形特性,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高路堤与一般路堤分层动态填筑过程中地基面沉降、路堤面沉降和坡脚处地基剖面侧向位移的分布演变规律,讨论填料轻质化、压实度提高对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路堤分层填筑全过程中堤身荷载不容忽视,采用轻质填料可极大减小高路堤的压缩变形和地基沉降;随着压实度的提高,如路堤填土弹性模量增加2倍,高路堤路基面沉降则减小16. 9%,而地基面沉降和坡脚处地基剖面侧向位移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7.
目前公路较基路堤工程中常用的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未考虑荷载变化对软基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不能较好预测超载预压软基路堤的工后沉降。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利用实测沉降反算沉降系数和软基平均固结系数,以此反算的系数为计算参数,同时考虑超载预压对工后沉降的影响,近似地预测了超载预压路堤的工后沉降。由于计算中考虑了超载预压部分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此方法预测的结果较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软基路堤超载预压路段工后沉降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公路软基路堤工程中常用的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未考虑荷载变化对软基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不能较好预测超载预压软基路堤的工后沉降.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利用实测沉降反算沉降系数和软基平均固结系数,以此反算的系数为计算参数,同时考虑超载预压对工后沉降的影响,近似地预测了超载预压路堤的工后沉降.由于计算中考虑了超载预压部分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此方法预测的结果较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不等时距GM(1,1)模型预测地基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直线插值、三次样条插值、BP神经网络3种方法,用M ATLAB语言编制程序将不等时距序列转化为等时距序列,采用灰色理论预测沉降.由于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可以避免常规插值法所造成的一系列误差.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利用直线插值、三次样条插值和BP神经网络与灰色理论联合建模所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7.2%,5.9%和4.6%.由此可见BP神经网络和灰色理论联合建立的GM(1,1)模型用于预测路基沉降最为精确.  相似文献   

10.
以地处沿海软土地区公路某标段路基的n个代表性断面在路堤堆载期和预压期监测获得沉降观测数据为基础,用对数曲线方程进行拟合地基表层沉降预测方程并应用其预测各断面不同时期地基沉降,通过汇总该标段各断面资料综合分析地基的变形程度和路堤的稳定性,提出了在工后沉降超标段消减工后沉降措施和过渡路面结构替代永久性路面结构的施工改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山区公路地形复杂,高填路基多且容易变形,多层高填路基中各路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影响路基的变形。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考虑不同的路基几何形状和填料的物理性质,探讨了多层高填路基的变形规律,算例表明坡间路基顶面两边缘沉降是不均匀的,其中坡率的影响较坡高和密度的影响更明显。为消除坡间路基内外侧的不利高差,上层路基应尽量远离下层路基,即上层路基的边坡尽可能缓些,最好不超过1∶2;而且应尽量降低路基高度或将密度较大的填料置于下层路基中,以利于其固结沉降,减小上层路基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以江合高速公路D7合同段的龙井沟大桥变更为高填方而进行的桥和高路堤2种方案比选为依托,论述了高填方路堤设置的优势,如消化弃方、减少占地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工后沉降量大、边坡稳定性及后期维护费用高等.为类似路段进行桥路比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存在深厚软土的地基,耦合软土流变项指数曲线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可合理地反应出土颗粒骨架的蠕变过程及各时刻的蠕变量。基于加载卸载的应力应变关系,对耦合软土流变项指数曲线模型进行改进,并采用数学规划中的黄金分割法对模型中参数进行反演。结合工程实测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模拟,表明该模型对加载卸载沉降预测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对超载预压路基长期沉降预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丹庄高速公路软基工后沉降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后软基段的沉降观测与分析,对软基上的路堤、路面的沉降进行监控,预报路堤、路面的稳定性。对进一步掌握已完成的路堤、路面的沉降规律、稳定状况及对软基处理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合锦赤铁路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工程实例,分析了传统法观测路基沉降的弊端以及单点沉降计在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中的应用,结合现场试验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认为高填方路基沉降最基本原因是路堤自身重力,为今后高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技术参考。实践证明,单点沉降计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观测法所存在的精度不高、操作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的路堤一般都比较高,且桥涵较多,与一般公路相比,行车速度快,交通量大,对路基路面的要求更高。修建的高速路在穿越具有不良地基的地段时,不仅要求路堤稳定,而且对差异沉降和沉降变形特别是工后不均匀沉降量均有较高的要求。故如何减小工后沉降、减小偏压荷载以保证桥台的稳定,成为在湿软地基上修建桥梁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软基低路堤涵洞模型进行室内离心机试验,介绍了涵洞模型制作的过程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涵洞模型设计采用了必要的简化手段和替代材料,模型桩基设计采用了等复合模量的换算方法,同时考虑了道路面层与行车荷载的相关换算模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软基低路堤路段,涵洞设置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可以减小绝对沉降,但却增加了路面纵向差异沉降;从减少跳车现象、增加行车舒适性考虑,在软基低路堤路段涵洞设计时建议以控制不均匀沉降为主,以控制绝对沉降为辅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辛伟 《北方交通》2012,(6):23-25
详细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在公路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和计算方法,并根据某高速公路试验路段的实测数据进行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通过对计算值和实际沉降变形量进行对比,对CFG桩复合地基在公路路堤荷载作用变形计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路堤荷载下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结合某桥头过渡段带帽薄壁管桩(pre-stressed thin-wall concrete,PTC)联合水泥土搅拌桩(cement deep mixed,CDM)的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PTC-CDM组合式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对路堤填筑过程中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以及桩土沉降差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采用有限元对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路堤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CDM桩顶与桩间土应力增长缓慢,PTC桩帽上应力增长相对较快;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土拱完全形成后,大量的路堤荷载转移至刚性长桩;刚性长桩和柔性短桩的桩土应力比分别达到7.5和2.1;短桩的存在减少了长桩桩顶荷载和上部桩身出现负摩阻力的深度,中性点位置上移;短桩达到一定桩长时再增加其长度,对路基总沉降影响不明显,因此,短桩桩长可根据承载力要求的临界桩长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