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其间经历了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到台商大陆投资和贸易并举,从小额投资到大规模投资,从小额贸易到大规模贸易的过程。近30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从无到有飞速发展,1979年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而到2007年,两岸贸易额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年均增长30%以上。  相似文献   

2.
夏新 《经济导报》2007,(16):32-34
“台交会”十年来两易其名,先是增加了“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其后又增加了“进口”,两次改名反映出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之势,这十年间,两岸贸易额也从200多亿美元,增加到超千亿美元。“台交会”增加商品进口功能,将为台湾优秀商品进军大陆提供更便利的通道,也显示出祖国大陆对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积极态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赵晨 《经济导报》2007,(48):27-28
两岸政治的冰层下,经贸往来的汩汩涓流已汇集成不可阻挡的潮流。从1991年到现在,两岸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至今为止.大陆有差不多三百万台商.成立了一百多家台商协会.为台湾每年创造500亿美元的顺差。用亚太台商联合总会会长潘汉唐的话说:“没有这个交流,台湾现在更是苦不堪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2):44-45
台湾着名企业家、被誉为“台湾观光业教父”的严长寿对记者说,自扩大两岸直航以来,大陆观光客到台湾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对台湾旅游业是一利多,而未来大陆将会是台湾很大的市场所在.他认为应该谨慎地针对客源平衡发展,要确保旅游品质,不要只靠短打得分,应该利用文化旅游吸客,才可奠定台湾观光业永续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1):24-25
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吸引台商大量转移大陆,台湾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台湾当局却采取“融美联日防中”的对外经济战略,使经济发展走向下坡路。台湾与美日建立了具官方背景的经济合作关系,而海峡两岸尚未建立起官方的合作机制,仅是民间层次的往来,不利於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在美日和中国大陆三大经济体的影响下.台湾经济发展仍受到诸多制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34):36-37
多年媳妇熬成婆,喊了这麽多年的陆资入台.终於成事。2009年7月日,台湾正式开放792项陆资投资,开启两岸双向投资新时代。不过,第一阶段开放的项目,包括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都是台湾已经发展饱和的产业.对陆资吸引力不大,加上台湾并没有开放大陆投资者申请长期居留,  相似文献   

7.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9):40-40
多位台湾民进党籍县市长最近接连到大陆促销.民进党籍宜兰县长林聪贤在宜兰县童玩节会场上,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两岸都签订了ECFA,应在未签订前,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5):24-25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不断加大,也使台湾股市对大陆的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敏感,大陆的宏观经济政策,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的波动,这些方面都会对台湾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有些因素更是重大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据中新社5月26日消息:海基会举行“两岸复谈周年民调发布会”.会上副董事长高孔廉表示.截止目前约有30万人次大陆游客来台湾观光,以平均每人每天消费295美元计算,已为台湾带来6亿美元,200亿新台币的商机。如果以後每天能够保持2000-3000人的数量,全年总数量将达到80-90万人次。大陆商务人士来台人数增加八成.经贸专业人士来台增加4倍多。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9):32-33
外界常常将目光集中在台湾岛内选举与政治斗争上,而忽视经济以及与两岸经济柜关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看似小事却责为两岸经贸往来的大事。年初,大陆决定停止砂石出口後,很快对台湾砂石与建筑行业产生重大冲击,引起台湾有关部门与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经过数月的努力,海峡两岸在务实的基础上,大陆对台砂石出口有望在近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元旦,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性经贸政策,企图阻挡曰益发展的两岸经贸关系,然而一年来的检验证明,这个来自於“台独”政治意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受到台湾经济界愈来愈强烈的质疑以及内外环境的多种冲击,已难以为继。最近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台商投资大陆并未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而是台湾的投资环境导致台湾投资水平下降和经济停滞。预期在未来两年,台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会有小幅松动,以企业投资个案处理代替全面松绑的可能性较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杨剑 《经济导报》2006,(25):26-27
台湾避免边缘化的途径只有一条:台湾的东亚政策必须以建立两岸互信机制为突破口,以强化台湾经贸领先地位为首要目标,进而在东亚的经济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化解大陆对台湾向外发展经济的阻力,才不至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0):28-29
台湾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系,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格局有着密切关系。在冷战时代,海峡两岸经济往来完全中断,台湾与美日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台湾经济成为美日经济体系的一环.形成台湾对美日的依附经济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台湾与美日经济关系发展相对放慢,台湾经济重心由美日向大陆倾斜,美日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增长加快,两岸贸易依存度持续提高,显示出两岸产品互补性强,贸易关系日趋密切的特点。两岸农业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农业合作向集约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并得到大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随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大陆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台商在大陆经营发展面临成本增加和利润下滑的挑战,台资企业也进入了由纯粹代工制造向研发创新和创立品牌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两岸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台湾企业和产品在大陆市场上频频亮相,特别是两岸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以来,两岸汽车产业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台湾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也越来越为业内人士所关注。本文总结了台湾汽车产  相似文献   

16.
陈苹 《经济导报》2007,(29):31-33
金厦“小三通”促进了台湾金门地区经济社会转型,改变了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使金门从昔日两岸军事对峙之战地,转变成为两岸直接交往与合作发展的实验区。金门提出“一国两制试验区”的构想不论能否实现,都为最终解决两岸问题提供一个宝贵的思路,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对大陆有信心,对祖国统一有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大江 《经济导报》2007,(15):24-26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在“台独”理念下的两岸政策和经济政策使台湾经济逐步走向衰落,而岛内政治恶斗不停,族群挑斗不断,更加剧了台湾经济环境的恶化,在“三通”难通,岛内优势尽失的情况下,在台投资外商加速撤离台湾转向大陆,未来这种趋势仍将继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盛九元 《经济导报》2007,(24):24-25
两岸经贸关系与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台湾当局恰恰是在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上罔顾事实,不断设置障碍。在台湾当局执政下,不知不觉中将台湾顺应国际潮流的优势丢失,把台湾变成逆世界潮流而动的一个区域,在全球潮流中自我设限、自我封闭、自我矮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赵晨 《经济导报》2007,(49):34-35
台商在大陆发展的问题有多个侧面,但是无论哪个侧面都要放到两岸和平的基本构架中谈。潘汉唐认为,两岸关系发展何去何从,两岸如何交流的作用不可小觑,好的政治局面会对台商有很大正面作用。他相信,明年台湾的选举,无论是马、谢谁当选,两岸交流都会更好。他指出,全球化的今天是自由竞争的时代,台当局的经济封锁已经力不从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江素惠 《经济导报》2010,(33):39-39
台湾“立法院”8月18日晚上表决通过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自台湾与中国大陆于6月29日在重庆签定了ECFA后,两岸经济整合正迈步向前。马英九上任以来不断开放的两岸关系,从三通直航,观光客赴台、到两岸经济合作的协议,可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两岸关系未来在经贸发展荣景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