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合江长江一桥为主跨530 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共有2个拱肋8根拱肋主弦钢管,每根拱肋钢管分两边(半跨)同时灌注,拱肋管内混凝土为C60高性能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每次单边灌注方量300多m3,采用真空辅助泵送法分3级接力一次性完成灌注施工,施工质量好、速度快,可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梁伟 《世界桥梁》2021,49(3):51-57
成贵铁路鸭池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6 m中承式提篮拱桥,拱上主梁为单箱三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分为两端边跨34 m区域、两端中跨无吊杆32 m区域、中跨有吊杆204 m区域.中跨有吊杆区域拱上主梁采用吊索多点弹性支撑满跨吊架技术进行施工,即利用接长主拱吊杆搭设满跨通长现浇吊架来浇筑拱上主梁混凝土.吊索弹性吊架由底模系统、...  相似文献   

3.
长春伊通河大桥主桥为三跨飞燕式钢管混凝土异型拱桥。该桥拱肋由主拱肋、稳定拱肋及斜撑和横撑构成;V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双室箱形结构;边跨加劲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与V腿及主拱拱脚段固结,主跨加劲梁采用钢箱梁,简支在拱脚处牛腿上;主拱共设16对斜吊杆,全桥共设6根水平系杆。根据相似理论进行大尺寸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试验、全桥缩尺模型静力试验及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并总结该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控制要素。试验结果表明该桥主拱肋强度安全系数较高,其整体静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曾春清  徐勇  屈健  李林 《桥梁建设》2023,(2):105-111
成都西一线跨绛溪河大桥为(55+175+55) m三跨连续曲线异形钢拱桥,桥宽51 m。拱肋呈空间扭曲形态,两拱肋于主跨跨中交汇,拱脚处拱肋与边纵梁结为一体,拱间无其他横向联系,曲线内、外侧拱肋均采用单箱单室钢箱结构。主梁采用纵横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设4根纵梁,均采用单箱单室钢箱梁。主跨内对称布置8对吊杆,呈扇形布置。桥墩采用矩形实体墩,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均采用群桩基础。3号墩采用纵向固定、横向滑动的减隔震支座,2号墩及1号、4号桥台均采用双向滑动减隔震支座,并在桥台中间设置横向剪力键。应用BIM技术进行上部钢结构100%的正向设计,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采用MIDAS Civil和Abaqus软件进行结构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受力性能满足规范要求。该桥采用先梁后拱的总体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7月4日,主跨258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南浦溪特大桥主拱顺利合龙(见图1)。南浦溪特大桥为浙江省文(成)泰(顺)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跨越珊溪水库和峃院线,采用主跨258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计算矢高56.087m,计算矢跨比1/4.6。主拱轴线为悬链线,拱轴系  相似文献   

6.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施工方法有多种,文章以主跨计算跨径为346.49m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南宁市永和大桥主桥拱肋的施工过程为例,介绍该桥钢管混凝土桁式肋拱桥拱肋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钢管内混凝土灌注等关键的工序过程。可供其他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要的介绍了大跨径刚架拱连拱桥的设计,跨径为 24.25 m(边跨)+ 4×75 m(主跨)+ 24.25 m(边跨),主要介绍了刚架拱连拱桥桥型及结构特点、结构验算分析、施工要点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深圳北站大桥设计及施工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北站大桥跨越深圳火车北站,主跨为150m拱墩固结体系的下承式系杆拱桥。拱肋为钢管混凝土桁肋,桥面系为预应力钢箱空心板组合结构,桥墩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是国内座全组合拱桥结构,简要介绍其设计及施工概况。  相似文献   

9.
蒋甫海  方健 《世界桥梁》2022,50(2):31-36
深圳茅洲河碧道燕罗人行桥主跨108m,桥宽11.5m,矢跨比1/11.74,采用双层桥面布置,拱顶处互通.桥梁设计采用下穿式斜拉-拱桥组合结构体系,降低了拱脚水平力,提高了主拱刚度.拱肋采用分离式钢箱截面,截面高1.2m,高跨比1/90,拱脚采用PBL剪力键与混凝土拱座连接.主梁采用1.2 m高焊接工字钢梁,拱梁之间采...  相似文献   

10.
本桥为主跨组合跨径300m组合体系拱桥,在主桥边拱拱圈、主拱拱脚及边跨钢—混凝土过渡接头处均采用了钢箱混凝土材料,介绍了钢箱混凝土在本桥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南宁大桥主桥为主跨300 m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钢箱拱桥,属于飘浮体系。为了改善主桥结构的抗震性能,在主梁与肋间平台之间设置了液体粘滞阻尼器。介绍大桥液体粘滞阻尼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崇启大桥主桥采用(102+4×185+102)m六跨变截面钢箱连续梁桥,主桥钢箱梁最高达9 m.在该桥高腹板设计过程中,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研究,制定高腹板结构设计和验算思路.腹板在顺桥向不同区段采用4种不同的板厚,在箱梁内侧保持平齐.腹板横肋纵向间距1.4m,加劲肋均采用T形构造;腹板纵肋采用扁钢构造.墩顶附近梁段靠近底板的腹板纵肋与横肋焊接,其余部位腹板纵肋在横肋处断开.按照规范方法对腹板强度、最小厚度及纵肋设置位置合理性、纵肋刚度、横肋间距和刚度、区格局部稳定性进行验算,并采用ANSYS建立半桥板单元模型,对腹板强度和局部稳定性进行校核,结果表明,腹板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主桥为(130+2×275+130) m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桁架拱.该桥采用"先梁后拱"法施工,其施工控制的难点和重点为主梁两合龙段同时对顶合龙与两跨拱肋竖转合龙,施工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线形控制和应力监测.采用预测控制法对施工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通过3种有限元模型对比,适当修正主梁预抛高值.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和应力监控结果表明,主梁和拱肋成桥线形误差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宁波明州大桥主桥为(100+450+100)m中承式双肢钢箱系杆提篮拱桥,该桥中跨拱肋及加劲梁采用缆索吊方案施工。缆索吊装系统设计承载力达4 000kN,采用缆扣合一结构,主要由塔架及稳定系统、主索系统、起重牵引系统、索鞍、卷扬机系统、锚固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缆塔和扣塔采用2台250t.m塔吊安装;缆风采用往复牵引系统安装,并通过安装分析,实现一次张拉到位;采用主索反置技术,主索采用类似缆风的往复牵引系统牵引过江,应用快速张拉调整装置张拉调节;主索张拉后进行牵引索安装、起重索安装、扁担梁安装、跑车连接、主索及缆风调整等,最后通过调试、试吊完成缆索吊装系统架设。  相似文献   

15.
邓家窑桥主跨长158 m,采用中承式拱桥与三角框架支撑的简支梁桥协作体系,以提高结构的跨越能力.经过设计方案比选,拱肋采用钢一混组合结构,即两侧拱脚段采用混凝土箱形断面,跨中段为钢箱断面;该桥拱脚水平推力由系杆及群桩基础共同承担,经过优化设计采用横桥向3排桩顺桥向4排桩基础+15 000 kN系杆力的组合形式;桥面系采用格构式钢一混组合梁,以减小上部结构重量,并方便施工.该桥经过10个月的施工工期,成桥景观效果、工程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洛阳瀛洲大桥主跨上部结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洛阳瀛州大桥为主跨120 m带悬臂刚架的中承式系杆拱桥,主跨采用先梁后拱施工方法施工.从施工角度重点介绍该桥结构体系、施工方法、质量控制,以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桥设计与技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桥采用(190+552+190)m中承式连续钢桁系杆拱桥结构,为双层桥面布置的公轨两用大桥。主桁拱肋为变高度N形桁式,中跨布置双层系杆。主桁构件选用3种不同材质,部分采用了变宽(高)度杆件。中间支承节点采用整体节点,其余均采用拼装式节点构造。上层系杆采用钢制杆件,下层系杆采用组合式系杆,吊杆采用高强度平行钢丝索。桥面系采用公路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轻轨为纵横梁体系的组合式桥面结构。主梁边跨采用临时墩辅助的伸臂法架设,中跨采用扣索塔架辅助全伸臂安装,先拱后梁,在跨中合龙。  相似文献   

18.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26m的双塔双索面半飘浮体系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采用分离式双箱PK断面形式,中跨为钢箱梁,边跨为PC箱梁,钢-混凝土结合段设于中跨距桥塔中心12.5m处。为使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平稳过渡,钢-混凝土结合段采用PBL剪力连接器的多格室传力构造。索塔锚固采用在塔柱内置钢锚箱的构造,为控制锚固区混凝土裂缝开展,在锚固侧混凝土塔壁内设置12фs15.24预应力束。为增强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进行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及钢结构防腐设计;采用全寿命设计理念,设置桥梁各主要构件检查维护通道,提出构件检查、维护周期及更换标准、工艺及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六沾铁路宣天特大桥主桥为钢管混凝土拱加劲三跨连续梁桥,主跨为100 m。主梁为双纵梁的"П"形双向(局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加劲拱圈由2条相互平行的拱肋及横向联结系构成,拱肋为变高度钢管混凝土桁架,拱圈平联采用"ж"形空心钢管桁架,吊杆采用钢绞线体系。计算主梁应力、挠度、自振特性及钢管混凝土的钢管及混凝土应力;经试算,吊杆预张力、安全系数均满足要求。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拱-梁结合部进行设计改进:主梁上翼缘增加4束纵向短束;加强纵梁上翼缘普通钢筋布置;优化竖、横向预应力根数和布置。采取先梁后拱满堂膺架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