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管混凝土具有将钢材的良好延展性和混凝土良好的抗压性能有机结合的优势,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在土木工程建筑上。然而由于在具体的实践中,材料的复杂多样性以及配合比对材料的敏感性,导致在工程实践中还不能模式化地生产满足工程要求的钢管混凝土。文中结合信阳息县淮河大桥主桥——钢管混凝土索塔所需要的C5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要求,依据特殊高效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规范,通过对索塔钢管混凝土配合比的多次的摸索、思考与实践,获得了优质高效且满足工程要求的钢管混凝土。本项目钢管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过程的思考与经验,对于类似工程可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合江长江一桥为主跨530 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拱肋管内混凝土设计为C60高性能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采用真空辅助泵送法施工.根据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对不同水灰比、含砂率以及不同粉煤灰、膨胀剂用量的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配制出了符合工程需求的施工配合比.在合江长江一桥的实际工程应用中证明,拱肋钢管内的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强度达到要求,混凝土与钢管接触紧密,能全面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拉萨河特大桥主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萨河特大桥主桥钢管拱钢管及腹板填充C50微膨胀混凝土,采用泵送法施工。介绍对C50钢管混凝土进行的配合比试验,并研究其限制膨胀率等各项性能,以确定钢管内C50微膨胀混凝土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4.
钢管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应用到高性能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仅需少量试验即可完成对诸多配合比影响因素不同位级的考察研究。以高安筠州大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开展试验研究工作,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研究了各外掺剂对钢管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的显著性,得到了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的配合比设计方案。将数理统计原理应用于高性能钢管混凝土试验研究中,对材料研究及工程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支井河大桥为主跨430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拱圈填充C50微膨胀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根据钢管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的原理及设计思路,通过对不同水灰比、含砂率以及不同用量粉煤灰、膨胀剂的配合比试验研究,得出符合工程需要的施工配合比.工程应用表明,钢管内混凝土自密性稳定,混凝土与钢管接触较好,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南宁永和大桥C50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南宁永和大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其限制膨胀率等各项性能,通过多因素试验方法研究胶材用量变化、砂率、不同外加剂、外掺料掺量等因素对钢管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C50钢管混凝土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7.
胡勇 《公路交通技术》2010,(1):78-81,97
拱肋高强核心混凝土施工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要求一次成功,混凝土可泵性是钢管混凝土浇筑成败的关键,而可泵性的关键是混凝土的配合比。针对渝湘高速公路细沙河大桥拱肋核心混凝土灌注现状,通过对核心混凝土可泵性的研究,分析钢管拱肋核心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核心混凝土成功灌注的影响,以期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核心混凝土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雷俊卿  赵小星 《公路》2005,(11):177-180
陕西汉中潘家河大桥是中承式钢管混凝土公路拱桥,为保障钢管内的泵送混凝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特进行了40号泵送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得出了优化合理的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为工程现场泵送微膨胀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型钢管混凝土拱桥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武汉江汉三桥、湖北秭归青干河大桥、奉节梅溪河大桥为例,介绍钢管拱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各种原材料的选择及相容性试验,试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以刘家峡黄河大桥钢管微膨胀混凝土施工为依托,介绍了桥塔钢管微膨胀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环节,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和施工方案,制定并实施钢管混凝土在拌和、泵送、浇筑振捣、施工缝处置等过程中的控制要点,钢管微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刘家峡大桥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施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李锋  陈宝春 《中外公路》2011,31(1):113-118
针对福建漳州西洋坪大桥管内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探讨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工程质量控制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张臻 《公路》2004,(9):25-27
钢管拱的混凝土注压是该类桥梁施工中共同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结合潘家河大桥从混凝土配合比、压注工艺、机械设备和钢管混凝土易出现质量缺陷的几个方面,介绍了施工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路桥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结构日益增多,尽管钢管混凝土施工工艺十分复杂,但是其综合了钢材与混凝土材料的优点,适用于现代化工程建设,可满足土木工程结构的大跨度、重负荷要求。分析了路桥工程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难点,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进行探析,结合工程实例对钢管桁架梁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张鸿  方华  黄彭  叶奋 《上海公路》2005,(3):28-33
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目前一直没有一种大家公认的设计方法。文中提出把正交试验设计应用于高性能微膨胀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并以高安筠州大桥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制订试验计划及进行试验结果分析的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钱江四桥钢管混凝土顶升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钱江四桥主桥上部结构为11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拱肋管径最大达170 cm。介绍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泵送顶升法浇注管内混凝土工艺,以及管内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和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工程用钢管微膨胀混凝土的多目标性能需求,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膨胀剂、高吸水性树脂SAP、硅灰3种因素对C50钢管微膨胀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主次顺序、显著性影响。基于正交试验综合平衡法分析得出C50钢管微膨胀混凝土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配合比,并通过最优配合比设计参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最优配合比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相对于基准组均有较大提升,证实了该配合比的混凝土满足所需的多目标综合性能需求。此外,通过压汞试验研究了最优配合比混凝土微观孔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AP或SAP和硅灰的掺入使得钢管微膨胀混凝土最可几孔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孔隙均向小孔方向发展,使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提高; SAP和硅灰的复合掺入使得钢管微膨胀混凝土无害孔占比明显增加,有害孔和多害孔比例减少,孔径分布更合理,使其孔隙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该研究对于复合型外掺料在钢管密封环境中的应用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桥拱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上海公路》2006,(3):23-26
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前期的模拟段试验来验证钢管混凝土优化的配合比并获取超声法、敲击法测试结合面质量和混凝土芯样强度的测试参数,以便较有把握地在工程应用段运用以超声法为主、敲击法为辅的方法来测试混凝土与钢管的结合面质量,最后用钻芯法来验证混凝土质量,以达到综合评价钢管混凝土质量和及时发现、修补质量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钢管混凝土配合比研制与压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管混凝土中混凝土和钢管的收缩特性不一致,为了充分发挥钢管套箍作用,发挥该复合结构的优势,在管内灌注高性能微膨胀混凝土,以提高钢管的承载能力。同时,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设计要求混凝土从拱脚至拱顶两边对称采用泵送顶升一次浇注的施工方法。文中结合某大桥工程建设实例,对微膨胀高性能钢管混凝土的配制以及管内混凝土压注技术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该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研制方法是可行的,钢管混凝土压注方案取得了成功,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积累一些试验数据和宝贵的施工经验,可供其他类似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钢管拱肋泵送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配合比的组成设计的讨论,为钢管拱肋泵送混凝土的顺利施工创造条件,明确了配制同类混凝土所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李海龙 《隧道建设》2010,30(6):712-715
以深圳地铁3号线老街站换乘综合体及上盖物业楼工程施工为例,介绍钢管混凝土柱柱芯C80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通过现场高位抛落免振原位模拟实验及C8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多次试配,总结出适合高位抛落免振浇筑工艺的C80高性能混凝土各指标参数。解决了本工程钢管混凝土柱数量多、长细比大、作业环境复杂等制约柱芯混凝土浇筑的难题,进而保证了地下大型地铁结构与地面高层物业楼同步顺利、优质地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