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港黄浦江以其航道狭窄、通航密度大、船舶操纵困难而闻名。随着上海港向国际航运中心的迈进,其接纳船舶吨位、长度越来越大,其中有一部分需进出黄浦江。码头边由于受水深和航道宽度的限制无法掉头,所以在黄浦江内专门划定了三个相对较宽的水域作为  相似文献   

2.
上海港作为世界性贸易枢纽港,每天自外海进出长江沿岸及黄浦江各港区码头的船舶众多,由于受当地不规则半日潮的影响,为保证最大程度利用当地高潮潮高,船舶进出港时机通常选择在当地高潮前后3小时左右;对大、中型船舶而言,进出港的主航道有长江口深水航道、外高桥航道、黄浦江航道及宝山南、北航道等,辅助航道有(南水道)南槽航道等;为建立良好的航行秩序以降低航行风险和避免碰撞,VTS对船舶通航密度、航行速度及船舶间追越行为等进行了适度的管理和控制;因此,通常情况下船舶进出港口时体现为按序编队航行。本文分析了船舶编队尾随航行时产生的一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黄浦江航道航标配布出发,结合航道分析航标助航特点,为船舶提供航标助航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通航安全隐患,提高内河通航效率,对六磊塘(黄浦江—莲花南路桥航段)的通航环境、交通流特征和航道条件进行分析。该航道内现通航船舶尺度几乎全部超过Ⅶ级限制性航道对应的代表船型尺度。闸外段通航船舶船长以38~40 m为主,总长不低于38 m的船舶约占总量的50%。闸内段通航船舶船长以34~36 m为主,50%以上的船舶其总长在34 m以上。为充分利用航道通航水深资源,在结合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考虑平原河网地区闸控航道的特点,提出通航船舶控制主尺度。该尺度既能有效降低各类水上险情发生的概率,也能够较为合理地兼顾沿河水运需求和船舶通航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5.
蔡相芸 《港口科技》2023,(3):26-34+40
为了减少张华浜东排水系统工程建成后对黄浦江航道通航条件及军工路码头生产作业的影响,保障工程水域船舶通航安全,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开展航道通航条件影响分析。以吴淞口海军码头到浦东煤气厂码头段黄浦江航道为对象,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工程建设前后黄浦江航道内流场和流速的变化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排水口建成后运营期间军工路码头前沿航道内产生的横向流速不超过0.3 m/s,回流流速不超过0.4 m/s;工程建设对黄浦江航道内的水流条件及军工路码头的生产作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由于南槽航道水深的限制,长江口深水航道(以下简称北槽航道)几乎是所有吃水大于9米的船舶往来于外海与长江的唯一通道,该航道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着上海本港和整个长江下游航道船舶的通行,对上海和长江经济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戚建民 《航海》2014,(2):50-52
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条件的改善,通过深水航道的大型船舶流量显著提高。根据通航规定,凡吃水在7米以上的船舶可在深水航道进出,因而近年来吃水10米以上的大型船舶在深水航道迅速增加,不仅推高通航船舶流量的明显增长,而且使得通过深水航道的船舶实际吃水和尺度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夏军  施友仁 《水运工程》2019,(5):109-113
黄浦江为感潮河段长航道,与其他类似航道相比,黄浦江还存在港区集中、船舶进口时间不一且并非在最优乘潮时间之后即靠泊码头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对进港时间与乘潮历时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多站水位联合计算的方式,提出以进口时间作为限制条件,根据具体进口时间(潮时)推算航行到各航段所对应时间(潮时),并结合单站涨落潮时间与船舶过站时间的数学关系,进而计算需乘潮历时和可能乘到的潮位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计算,在进口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可得到船舶靠泊各个港区所需的最佳乘潮时间和对应的乘潮水位,并以此分别确定航道各段的维护高程,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减少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9.
推进苏北运河船舶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运河徐扬段航道(简称苏北运河)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整治后,全长404千米的航道有287千米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其余117千米为三级航道标准.自1988年续建工程整治后至今,货运量年均递增10.54%,2001年的货运量超过9 000万吨,货物周转量超过200亿吨千米.苏北运河航道技术状况的提高,为船舶向大型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市场经济机制的调节下,运输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的小型船舶不断地被淘汰,特别是90年代以后船舶大型化的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0.
狭窄、浅水航道船行波对内河航运安全、航道维护和水域生态环境等存在诸多负面影响。针对狭窄、浅水航道船舶兴波问题,选择内河巡逻艇,基于较为成熟的CFD技术,应用重叠网格(Overset mesh)、两相流、自由表面(VOF)、六自由度(6-DOF)等物理模型和Realizable 湍流模型,模拟分析了船行波波形耦合、反射生成的尾浪以及与岸边相互作用的拍岸现象,并对4.2米某巡逻艇在水深0.95米距离航道2米条件下航行时的升沉、纵倾和水动压力进行监测。研究表明,内河巡逻艇在狭窄、浅水航道波形耦合、反射以及拍岸现象明显,浅水效应、升沉响应、纵摇响应逼真;兴波拍岸位置 与 处的拍岸波高分别为0.02373与0.037065米。本文研究为解释狭窄、浅水航道船行波及航道其他船舶与岸边、桩柱等的相互作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超大型无动力船舶的拖航是一项高难度的航海作业,尤其是在航道狭窄和弯头众多的黄浦江水域。船舶操纵人员首先必须根据黄浦江水域的水文气象条件、通航环境等对拖航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拖带方案,选择合适的拖轮和相关的实际操作人员,在最佳的时机实施拖航作业。通过举例说明黄浦江拖航的复杂性,总结了拖航的经验,提出了超大型无动力船舶在狭水道及弯道拖航操纵作业的技术要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南支航道日前开通日前,一条长达18海里的长江口南支航道已全面开通,使长江口南水道实行定线通航制:吃水大于8.5米大型船舶从北航道进出;吃水大于4米,小于8.5米的中型船舶从南港航道进出;吃水小于4米的船舶可全天从南支航道进出。长江口南支航道日前...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上海黄浦江典型弯道水域通航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取经常在黄浦江航行的不同尺度代表船型,在不同的吃水、风力和水流条件下弯道航行的船模试验.研究船舶通过弯道的时间规律和在弯道会遇概率,以及船舶通过弯道时航迹宽度和实际占用航道情况.为驾引人员在过弯操作、港航单位在调配船舶和海事部门在通航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ORINOCO RIVER)河口航道弯度大,宽度小(120米),富裕水深少,航道长,许多船舶曾在此搁浅。为此进出ORINCO RIVER的航船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思想上高度重视,航行中谨慎操纵,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现将有关航行操纵注意事项搜集整理如下,供船舶去此河道参考。 奥里诺科河是贯穿委内瑞拉内陆的一条重要河流,出口在大西洋08°56′N;060°11′3W,即海上灯浮“0”处。从海上灯浮向河道航行直至40海里处是一条疏浚航道,宽度约120米,深度11米左右。航道最大允许吃水根据季节而定,由港口当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对上海市内河航道冲淤情况及成因的研究尚未深入,本文利用2020~2021年上海市内河开敞航道的水下地形测量资料,研究发现:2020~2021年黄浦江上游段为淤积状态,位于青浦、松江、金山以及奉贤的黄浦江支流完全开敞航道与闸外开敞段,淤积状态与黄浦江上游段一致;位于闵行的与黄浦江中游连通的闸外开敞段,2020~2021年表现为冲刷,但也有个别闸外段航道为淤积;位于浦东、市区与宝山的与黄浦江下游直接连通的闸外开敞段,大体上为冲刷状态,但也有个别闸外段航道为淤积。建议加强对个别淤积闸外段的监测,及时掌握航道冲淤情况,确保船舶通航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长三角地区的航运飞速发展,作为进入上海港和长江沿岸港口的必经之路——外高桥航段,其船舶数量和密度大幅上升,为了配合已实施的《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为船舶航行提供一个快捷安全的航道,并使北槽深水航道和黄浦江航段的船舶限速有一个合理的衔接,提出了限速12kn的观点,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杰锋 《航海》1999,(5):34-36
一九四九年四五月间,国民党反动派一边高喊死守上海,一边将大批船舶财物劫运往台湾,同时把一些来不及劫走的或废旧破烂的船舶凿沉、放沉在黄浦江中,企图给即将诞生的上海红色政权制造经济上的困难,让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接收一个瘫痪的上海港。这些沉船确实使本来不宽的黄浦江航道更显拥塞,除小舢板和内河小货  相似文献   

18.
乐嘉钻 《水运管理》1996,(4):25-28,13
关于长江口深水航道开发的看法乐嘉钻一、开发长江口深水航道刻不容缓上海由一个小渔村凭藉水运的发展和港口的建设,逐渐成为一个大城市。1930年,黄浦江航道全线达到了长江口通海航道自然水深6.0米,满足了当时洲际运输主力船型吃水7.0—9.0米的要求(大船...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港是百年老港,属于典型的河口港。一直以来,装卸作业局限于黄浦江内,且受航道水深限制,不利于大型船舶航行进出。港口要发展就必须跳出黄浦江的局限,向外拓展开辟新港区。在交通部和上海市的正确领导下,20世纪90年代在吴淞口外高桥长江岸边建设码头。自1993年上海浦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外一期)正式开始承接集装箱装卸后,逐步构筑起了外高桥一至六期的崭新港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上海港的建设经历了从黄浦江迈入长江,而后奔向大海的过程,建成了洋  相似文献   

20.
液化天然气(LNG)因其在绿色航运、节能减排中的显著优势,正成为未来船用燃料的首选。长江江苏段是长江干流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的"钻石"航道,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竣工,全面提升了长江南京以下沿岸港口"大船"效应。研究江苏段航道LNG船舶通航安全是更大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