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分析了模糊控制器中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并设计出引入子模糊控制器对比例因子的权重系数进行在线调整,结合积分器共同作用来改善系统动静态指标的自调整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器.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器能明显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
翼滑艇推进系统模糊控制的仿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atlab平台上,设计了基于模糊逻辑工具箱的模糊控制器和规则自动拟合模糊控制器;建立了翼滑艇的智能推进系统模型,并用Matlab/Sireulink编制了仿真模型;进行了实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规则自动拟合模糊控制器,无论是从超调量方面还是从稳定性方面,都比工具箱的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无级变速汽车速度巡航模糊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开发无级变速汽车的车速巡航自动控制系统,本文建立了汽车直线行驶的动态模型,设计了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并对控制器在系统的时变参数和变外界负荷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性能,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种用于1/2汽车主动悬架的可调模糊控制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用于1/2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研究。在设计模糊控制器时,引入模糊控制规则调整因子,使得控制策略灵活,适应性强,并以模拟路面时间历程为输入对汽车1/2主动悬架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用这种可调模糊控制器控制的主动悬架,汽车的适性和操纵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汽车防抱制动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以双参数逻辑门限控制方法为基础提出了新的模糊控制逻辑,设计了基于角加速度的两级模糊防抱控制器,并对这种模糊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地适应不同的路况,与传统的控制器相比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在DCT电控离合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控离合器系统的强非线性、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等特点,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利用模糊控制器来调整滑模趋近律参数,从而削弱了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用该控制方法在MATLAB软件里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换挡进行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器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跟踪指令信号性能良好,抗干扰性能强于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算法的ABS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强非线性,采用基于滑移率的模糊控制策略建立了ABS的仿真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具有全局并行搜索能力的特点,对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对优化结果与原设计值的控制效果比较,表明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
模糊控制方法在汽车防抱制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将模糊控制理论引入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用以确定防抱制动系统的参数。针对简化的汽车模型,设计了普通模糊控制器和一种自透应模糊控制器。计算机数字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控制器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湿式离合器起步过程的工作状态,利用MATLAB软件的模糊逻辑工具箱设计了某重型车起步模糊控制器,建立了起步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能够显著减少滑摩功和冲击度,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汽车ABS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模糊控制理论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确定防抱制动系统的参数。提出了车速估算的模糊逻辑方法。针对简化的汽车模型,用MATLAB模糊控制工具箱进行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并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防抱控制的防抱控制系统鲁棒性强,控制效果好,可实施性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神经网络的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管继富  侯朝桢  顾亮  陈兵 《汽车工程》2003,25(6):586-590
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模糊控制主要用来对付系统的非线性;神经网络根据振动响应的方差递推结果来辨识车体的振动情况实时调节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使模糊控制器对路面的变化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在半主动悬挂1/4车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1/2车辆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的基础上,加入了发动机和人椅系统等因素,建立了"车椅人"1/4车体4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该车体的参数自整定的模糊PID控制器,并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恒定的发动机激励对座椅加速度影响较小,模糊PID控制器比模糊控制器具有更强的自...  相似文献   

13.
综述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以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推导建立汽车两自由度1/4车体模型,提出一种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对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以某空气悬架大客车1/4车辆模型为仿真对象,设计了参数自调整的模糊控制器,并以随机路面为输入、悬架动行程为约束条件、簧载质量振动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荷为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同时依据仿真模型设计了空气悬架试验台。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当汽车行驶工况变化时,引入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簧载质量振动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荷。  相似文献   

15.
韦军  聂巧丽  王升  牛礼民 《天津汽车》2012,(8):21-23,52
为分析半主动悬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文章对半主动悬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在ADAMS/View开发环境中建立1/4汽车悬架模型;然后基于MATLAB/Simulink设置模糊控制规则,对半主动悬架进行模糊控制,并模拟出随机路面输入信号;最后利用ADAMS/Control模块将ADAMS和MATLAB/Simulink悬架模型联合起来进行仿真,与被动悬架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模糊控制下的半主动悬架舒适性更高,行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更好。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悬架的舒适性和平顺性均优于被动悬架。  相似文献   

16.
汽车非线性半主动悬架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以农  郑玲 《汽车工程》2004,26(5):600-604,628
考虑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悬架弹性元件非线性特性,建立车辆6自由度的半主动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结构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来研究汽车半主动悬架的非线性控制问题,并考虑半车模型前后悬架的输入时滞,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神经网络非线性控制方法能够使人体和车身垂直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都得到很大的衰减,证实这种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可大大减少路面对车身的振动冲击,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7.
以汽车二自由度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半主动悬架系统,提出以车身加速度为控制目的的模糊控制策略。以白噪声随机响应谱作为B级路面的激励输入,对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后的被动悬架与半主动悬架对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控制策略有效的降低了悬架系统被击穿的可能性,提高了汽车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semi-active H∞ control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s for railway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to improve the lateral ride quality is investigated. The proposed semi-active controller is composed of a H∞ controller as the system controller and an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inverse MR damper model as the damper controller. First, a 17-degree-of-freedom model for a full-scale railway vehicle is developed and the random track irregularities are modelled. Then a modified Bouc–Wen model is built to characterise the forwar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R damper and an inverse MR damper model is built with the ANFIS technique. Furthermore, a H∞ controller composed of a yaw motion controller and a rolling pendulum motion (lateral motion+roll motion) controller is established. By integrating the H∞ controller with the ANFIS inverse model, a semi-active H∞ controller for the railway vehicle is finally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possesses better attenuation ability for the vibrations of the car body than the passive suspens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is done using a new modified algebraic model. Algebraic model is also more preferable because of its low computational expenses compared to differential Bouc-Wen’s model which is highly computationally demanding. This model along with the obtained model parameters is used as a semi-active suspension device in a quarter car model and the stationary response of the vehicle traversing on a rough road is obtained. The control part consists of two nested controllers. One of them is the system controller which generates the desired damping force and the other is the damper controller which adjusts the voltage level to MR damper so as to track the desired damping force. For the system controller a model reference skyhook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SMC) is used and for the damper controller a continuous state algorithm is built to determine the input voltage so as to gain the desired damping force. The analytical model is subsequently used in the quarter car vehicle model and the vehicular responses are studied. A simulation study is performed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the semi-active control approa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mi-active controller can achieve compatible performance as that of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ler except for a little deterioration.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半主动自适应悬架系统的整车道路友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的道路友好性与平顺性,设计了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控制对象的整车自适应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在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整车半主动悬架模型及其状态方程,并用该模型对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模型的输入采用B级和C级路面谱;道路友好性评价指标采用动载荷系数和动载荷应力因子;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2个自适应模块的模糊控制器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均采用车身与车桥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在B级和C级路面、不同速度下,半主动自适应悬架动载荷系数均降低30%左右,动载荷应力因子均降低40%以上,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行平顺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