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 《铁道通信信号》2007,43(12):20-20
信号用的灯丝监督继电器主要有JZXC-H18型和JZXC-16/16型2种型号,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如下问题。1.JZXC-H18用在灯丝检测电路时,当其中一个二极管开路后,电路形成半波整流,室外灯光很暗,而继电器仍保持吸起,实际上不符合故障-安全的原则。JZXC-H18返还系数较低,在供电线路较长,灯泡断丝的情况下,灯丝继电器不落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世界铁路(地铁等城市交通除外,日本除外)的电气化方式和电气化里程分别进行统计,并按世界五大洲各个国家的电气化里程进行排序.世界铁路发展的主流是采用高电压的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为AC 50 Hz 25 kV,DC 3 kV及AC 16 2/3 Hz 15 kV,占全部电气化里程的90%.  相似文献   

3.
为实际测试板载继电器是否能够达到使用期限的要求,提高板载继电器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基于嵌入式的板载继电器寿命测试系统对板载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和电气寿命进行测试。在系统结构方面,分为下位机和上位机两部分,下位机以嵌入式系统为基础,通过主控模块完成对板载继电器的驱动及外围逻辑电路的搭建,对动作过程中待测继电器的接点状态进行采集并将故障信息进行编码,通过RS-232通信方式将故障编码信息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采用C#编程语言进行设计,具有对故障编码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与显示等功能。最后,通过系统联调实验验证此系统在信息采集、数据通信以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铁路》2008,(5):70
西门子公司运输部开发创新一代的7ST6系列数字化接触网保护和控制装置,具有远距离保护功能。7ST6系列适用于所有主要牵引供电系统频率(16.7Hz、25Hz、50Hz和60Hz)。这种装置还具有大电流快速切断功能,能满足瑞士联邦铁路、奥地利联邦铁路和德国铁路要求,在2ms短时内发现过电流并予以切断保护。传统的保护系统是保护、控制和测试灯分开设置,因此安装、布线、测试、投入运营和人员培训等需要高额费用。而7ST6系列则把保护、控制、测试和自动化等功能集中在一起,从而节省费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相似文献   

5.
典型故障1:韶山8型机车信号只点白灯1.故障现象。机车出库后只点白灯,回库后检查试验正常。2.工作原理。该车装配CZ2000型机车信号设备,因机车是双端操作,所以在机车两端排障器上分别安装2个接收线圈,并在接线盒内设立1个转端继电器。转端继电器是1个保持继电器,即I室通电接通I室,Ⅱ室通电接通Ⅱ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5Hz相敏轨道电路失调角直接影响JRJC-66/345二元二位继电器的可靠性。针对故障情况,提出了两项保证设备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地铁2号线列车继电器故障为例,统计分析了继电器在列车不同上线时间和不同运营季节发生故障的特点.探讨了继电器发生故障的原因,并通过全寿命分析,提出了继电器更换和维修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牵引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高质量的保护和控制装置。为此,西门子公司运输部开发了新一代7ST6系列数字化接触网保护和控制装置,不仅能满足目前牵引供电系统的需要,也为未来技术发展预留了空间。7ST6系列保护装置适用于世界上主要牵引供电频率(16.7Hz、25Hz、50Hz和60Hz),具有远距离保护等功能,并具有大电流快速切断功能,能满足瑞士联邦铁路、  相似文献   

9.
DF7A、B型机车为目前我国大部分站段所采用的调车用机车,但是投入使用多年来,机油压力低一直是其使用的惯性故障,DF7A、B型机车在其主润滑油路未端安装有压力继电器YK2、YK4,当主油道末端压力低于3.0MPa时,YK2动作,柴油机卸载,主油道末端压力低于0.5MPa时,YK4动作,柴油机不能启动,从而对柴油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对DC3kV电力牵引的整个分析表明,它在能量和经济方面均优于AC 25 kV 50 Hz电力牵引,也包括过渡到交流传动时.如用DC 6 kV或12 kV网压,这种优点更明显,可以认为这是今后的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完善现有DMS监测系统中ATP设备关键信息的不足,通过加装非接触式传感器采集电源开关和继电器等关键数据的方式,实现正常情况下对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控制接口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异常情况下故障的智能定位,为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情况下,应急指挥人员指导应急处置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某日8时23分驼峰场办理39059次车自峰1全场溜放,第1钩16节车计划去Ⅲ部位26道。当这16辆车溜至323^#道岔(站场情况详见图1)时,8:32:08.30自动控制系统下达335^#道岔反位→定位的命令(DCJ↑FCJ↓),8:32:08.85反位表示继电器落下(FBJ↓)。但是经过0.95s,335#道岔的定位表示继电器(DBJ)并没有吸起,表明道岔未转换至定位,8:32:09.00控制系统发出道岔恢复报警,随后发出使335^#道岔回转的命令(FCJ↑DCJ↓),将335^#道岔转向反位。在道岔转换的过程中,8:32:12.86该车组进入335区段(335DGJ↓),此时335^#道岔的DBJ、FBJ均在落下位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ZD7型电子道岔模块采用高科技电子控制技术,取代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对驼峰分路道岔的直接控制。其软硬件设计充分考虑了故障-安全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为对电磁继电器进行无弧控制,基于自然换流原理分析无弧控制系统的拓扑和工作原理,给出无弧控制下延时和阈值电流等时序参数的选取原则;在形成无弧继电器样机基础上,通过搭建交直流380 V的试验系统,对无弧继电器进行试验测试;通过典型负载下的寿命试验,研究影响无弧继电器性能的关键参数;对无弧继电器的故障类型进行分析,给出危害较大的故障如短路故障保护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无弧控制虽然使得继电器吸合时间增大4 ms,释放时间增大10 ms,减缓了动作速度,但解决了电弧烧蚀问题,将继电器的电寿命提高1倍;无弧继电器性能主要受机械触点接触电阻和电流转移速度的影响;无弧继电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且在短路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地判断并切断发生故障的牵引电动机,在内燃机车中装有主极断路断电器。但此继电器并不指明哪一台牵引电动机发生断路。为此介绍了判断断路电动机的方法及处置各种牵引电动机断路故障的方法。同时指出错误地切除故障牵引电动机导致空转继电器,主极断路继电器和空转组件线圈的烧损以及随之而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振动往往会引起电磁继电器的性能降低,甚至失效。针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环境特点,提出了一种电磁继电器振动试验方案,设计了试验电路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动频率为40~130 Hz和振动加速度增大时,电磁继电器的释放时间与回跳时间无明显变化、吸合电压减小、释放电压和接触电阻缓慢增加、吸合时间的增幅及其波动量最为明显;在固有频率160 Hz下,性能参数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和剧烈的波动,最大波动量约为其他振动条件下的2倍;与振动频率相比,振动加速度对性能参数的影响更大些。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振动引发的电磁继电器性能参数变化中,吸合时间是较为敏感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如果在运营过程当中出现RSBJ继电器线圈断线等情况,导致RSBJ的线圈无论如何也不能获得电能,此时熔丝断丝报警电路是失效的。利用两个熔丝报警继电器后接点状态的串联保证出现故障时可靠断开采集电路进行报警,再通过单独采集RSBJ继电器的状态,判断出继电器自身是否出现故障。这样设置的理念符合报警电路正常工作的冗余度和可用性。铁路信号报警系统,能检查和监督设备会出现的故障和潜在的故障隐患,除此之外还具有故障诊断定位功能,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出故障的位置和原因,为处理故障节省时间,保证列车安全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8.
AC4 000 kVA变压器向接触网供电AC25 kV完成大功率交流传动HXD1C型六轴7 200 kW电力机车高压试验,在机车主变流系统完全工作时出现了网压上升及频率波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故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分析25Hz相敏轨道电路运用在电化区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提高轨道继电器返还系数解决轨道电路“压不死”问题的方案,对电压监控电路的设计原则、基本结构、可靠性及故障-安全进行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02年,法国在修建LGV Esteurop e enne高速铁路的同时,就已经确定了在该线建成后所使用高速列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运营特性。随着铁路机车车辆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负责研制生产新型高速列车的Alstom公司为了更好地满足这条新线的运输需要,采用先进理念和最新技术成果对列车设计方案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每一列TGVPOS电动车组由2辆头车动车和8辆中间附挂车共10辆编组,全长200m。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320km/h,可以在三种牵引供电系统(交流25kV50Hz和15kV16.7Hz,直流1.5kV)的电气化铁路线路上运营,安装异步牵引传动装置。新的动车结构与ThalysPBKA型高速列车动车相近,但技术性能有很大改进。中间附挂车在TGVR6seau型车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