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EPP材料的综合特性,并对比了汽车内饰常用的几种泡沫材料的散发性能,结果表明,EPP材料的气味性和VOC散发性要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泡沫材料;综述了EPP材料在汽车内饰部件中的应用,EPP材料以比重轻、低气味、低散发、可100%回收利用、综合性能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内饰件中;最后对EPP材料在汽车内饰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前商用车卧铺使用的主要材质有塑料和钣金,而这两种材料在重量上均不占优势,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EPP材料在卧铺应用的好处逐渐显露出来,文章主要论述在现钣金卧铺基础上进行EPP材料卧铺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EPP作为新型轻质材料,研究其在顶盖内饰板上的应用,将对顶盖内饰的减重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比分析了EPP材料、GMT板材和PU玻纤板3种基材在商用车顶盖内饰板上的成型周期、轻量化效果、吸音性、机械性能、隔热和环保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同等厚度下EPP基材顶棚在轻量化、保温性能、环保性能方面优于传统基材顶棚;但成型周期、挠度及高频区的吸音系数劣于GMT板材和PU玻纤板基材顶棚,为后续各类车型内饰顶棚基材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欧洲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法规(ECE R129)要求,建立台车座椅约束系统模型,施加法规中规定的速度曲线,以模拟汽车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后排儿童乘员的头部损伤情况。通过台车侧撞试验,验证了所建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压缩试验,对30倍发泡率EPP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确定采用包含应变率效应的MAT83材料卡片,以模拟EPP材料头枕在碰撞工况下的力学响应。以儿童乘员头部3 ms加速度和HPC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EPP材料和普通材料对儿童乘员头部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材料相比,采用EPP材料后,Q3假人模型HPC降低24.9%,头部3 ms加速度降低8.1%,有效降低了汽车侧面碰撞对儿童头部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交叉口的人车冲突,并保证交叉口行人与车辆通行的公平性,分析了行人与机动车在交叉口通行时的相互影响,将每个信号周期中的行人和机动车作为研究目标,分析交叉口行人和机动车的冲突特性,实时估计设置行人专用相位前后行人与机动车的吞吐量,得出动态控制模型中重要参数(行人和机动车每周期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运用0-1规划模型,以人车通行效率作为约束条件,以人车通过交叉口的公平性最佳为优化目标,建立数据驱动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EPP动态控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最后说明了EPP动态控制流程及实施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人流量的交叉口采用本动态方法可提升通行效率及公平性。灵敏度分析表明该动态方法适用于公交车比例为0.1~0.3的交叉口。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合上海市北京路常德路EPP控制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对信号交叉口EPP动态控制模型中的具体参数进行标定,并在3种仿真条件下(不设置EPP、设置EPP、动态控制EPP),分别进行仿真模拟。微观仿真结果表明,对交叉口采用动态设置行人专用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总体说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保证行人与机动车更为公平地通过交叉口,同时提高交叉口可通过的交通量并对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针刺地毯总成刺激性气味问题,分析了背胶毯坯、复合毯坯、PET复合棉、丙纶毡、EPP垫块和聚氨酯发泡材料等针刺地毯总成各部件的气味来源。结果表明,气味主要来源于各部件原材料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热降解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在此基础上,采取优化原材料以及控制工艺参数等改善措施,使针刺地毯总成气味品质满足了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天津市润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坐落在津南区双港镇科工贸产业园区。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在广东中山、安徽滁州建有子公司和生产基地。整个集团公司占地250余亩,职工230余人。润生塑胶是国内聚烯烃发泡、新型汽车内饰材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天津市重点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有天津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产品,主要产品有NPP汽车顶棚(基材)、聚乙烯、聚丙烯的发泡片材(XPE、IXPE、IXPP、EPP、EPE)及其制品,EPP/EPO汽车内饰成型件等。2010年"RUNSHENG"注册商标被评为"天津市著名商标",2011年又入选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项目支持企业,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铝合金材料的特点和在汽车车身结构上的应用现状,并通过对铝合金材料的分类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探讨了铝合金材料在车身结构应用上的优势和难点,展望了铝合金材料在车身结构应用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2021版C-NCAP中新增后排座椅的动态鞭打要求。后排座椅骨架不同于前排座椅,无法完全借鉴前排的开发经验,考虑到影响鞭打的因素众多,文章基于DOE试验方法,研究了头后间隙、头枕高度、头枕杆直径、头枕杆厚度、头枕EPP和靠背MTM等6个影响因子与鞭打得分各指标的函数关系,并给出了最优解:当头后间隙缩小至25 mm,头枕高度增高至低于头部10 mm,头枕杆直径增大至16 mm,头枕杆厚度增加至1.4 mm,增加头枕EPP,移动儿童座椅上固定点至坐垫上使得靠背MTM增大至60 mm时,鞭打得分由0.21分提升至1.48分。采用最优解方案的座椅实物鞭打得分为1.56分,与DOE最优解的得分水平相当,满足得分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介绍了用于制造发动机罩的各种新型轻质材料,并根据发动机罩的结构特点,比较了各种新型轻质材料在发动机罩上的应用.通过比较,分析了各种材料在发动机罩上应用的优缺点,并得出了新型材料在发动机罩上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1.
铝是汽车工业重要的轻型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汽车向轻量化方向的发展,铝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福特汽车公司开发的1996年型金牛星旅行轿车的行李厢盖,是由铝材料冲压制成的。这种材料的应用不仅减轻了车重,而且向人们展示了福  相似文献   

12.
<正>天津市润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坐落在津南区双港镇科工贸产业园区。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在广东中山、安徽滁州建有子公司和生产基地。整个集团公司占地250余亩,职工230余人。润生塑胶是国内聚烯烃发泡、新型汽车内饰材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天津市重点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有天津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产品,主要产品有NPP汽车顶棚(基材)、聚乙烯、聚丙烯的发泡片材(XPE、IXPE、IXPP、EPP、EPE)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和国内整车企业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应用,主要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在整车设计、制造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10)
建筑物表面渗漏以及路面的水损坏是土木工程常见病害,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水对材料润湿,与气候等共同作用造成材料损坏,应用疏水材料可以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对目前国内外疏水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疏水材料的作用原理,并总结了疏水材料在建筑防水、防污、防腐及道路防水抑冰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的应用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汽车工业界以节能和环保为研发目标的主旋律下,文章概述了在汽车材料中,使用新型轻质材料对于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所做出的贡献.并根据汽车发动机罩的功用及其结构特点,系统地介绍了用于制造发动机罩的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和复合材料等新型轻质材料.根据这些轻质材料各自的物理特性和加工成型特性,比较了其在汽车发动机罩上的应用,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了各种材料在发动机罩上应用的各自优缺点.结合汽车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要求,得出了新型轻质材料在发动机罩上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6.
改性聚丙烯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丙烯因其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为满足在汽车上的应用,对聚丙烯进行改性使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改性,使用填充、增强、共混、共聚、接枝及交联等方法达到聚丙烯改性目的。改性聚丙烯材料是在汽车中应用较多的材料之一,文章对改性聚丙烯在汽车上应用较多的零部件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改性材料作了分析和讨论,揭示了改性聚丙烯在汽车应用的方向。实践证明:根据汽车零部件的要求进行改性聚丙烯材料能满足使用要求,达到减轻汽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任中杰 《上海汽车》2009,(12):35-38
讨论了不同轻质材料在汽车进气歧管上的应用,通过对材料性能、加工工艺、主要优缺点的分析,探讨了不同材料在进气歧管中的应用前景及新型进气歧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汽车尾门是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文章梳理了尾门轻量化材料目前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每种尾门的轻量化程度和优缺点,总结出尾门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趋势,为其他汽车尾门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处理的球铁(ADI材料),在单缸柴油机曲轴上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论述了ADI材料的组织性能,该材料在曲轴上应用的可行性,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加工工艺的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轻量化车身材料成为电动汽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高强度钢板、铝合金、镁合金、金属泡沫等轻型材料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并例举了国内外的应用发展情况,指出塑料、复合材料是未来轻型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