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钙离子载体A23187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液氮保存下的肝星状细胞株,于37℃、50mL/L CO_2孵箱中进行复苏传代培养,同步化后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TGF-β_1(5ng/mL)组、TGF-β_1+低、中、高剂量钙离子载体A23187组,即5ng/mL TGF-β_1刺激24h,再分别加入1、2、4μmol/L不同剂量钙离子载体A23187作用24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记测定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不同浓度钙离子载体A23187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降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85.93%、61.71%、48.4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S+G2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离子载体A23187剂量越大,G1期细胞比例越高,S+G2期细胞比例越低(P<0.05)。随着钙离子A23187浓度的增加,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钙离子载体A23187可能通过阻滞大鼠肝星状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和G2期,抑制细胞增殖,同时上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人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like tyrosine kinase3-inte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方法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骨髓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 60例AML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率21.67%(13/60),10例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该突变;FAB各亚型FLT3-ITD突变率不同,有M3型突变率较高的趋势;FLT3-ITD阳性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于FLT3-ITD阴性组(P<0.01);FLT3-ITD阳性组完全缓解(CR)率低于FLT3-ITD阴性组(P<0.05).结论 FLT3-ITD基因突变多见于M3患者,FLT3-ITD阳性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CR率低的特点.FLT3-ITD基因突变可作为预测AML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脑内氧化应激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头部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备DAI模型,通过促氧化剂SIN-1及抗氧化剂GSH干预控制DAI大鼠脑内氧化应激水平,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检测脑干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氨酸(glutamate,Glu)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的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在6、24、72h的mNSS评分值均高于假损伤组(P<0.05)。与假损伤组相比,损伤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脑干SOD活力均降低,MDA含量均升高(P<0.05);与DAI+NS组相比,DAI+SIN-1组24h及72hSOD活力均降低、MDA含量均升高(P<0.05),而DAI+GSH组变化相反(P<0.05)。与假损伤组相比,损伤组在各时间点脑干细胞内Glu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与DAI+NS组相比,DAI+SIN-1组在各时间点细胞内Glu含量明显降低(P<0.05),DAI+GSH组在24h细胞内Glu含量有所升高(P<0.05)。DAI后24h及72h损伤组GLT-1表达水平较假损伤组均降低(P<0.05),同时DAI+SIN-1组GLT-1表达水平均低于DAI+NS组(P<0.05),而DAI+GSH组在72h时GLT-1表达高于DAI+NS组(P<0.05)。结论大鼠DAI后脑内氧化应激可降低神经细胞膜GLT-1的表达水平,抑制Glu的回摄取,从而加重细胞外Glu堆积,增强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氧情况下肾上腺髓质素(ADM)对卵巢癌细胞及在体肿瘤的生长促进作用。方法三种卵巢癌细胞系A2780、SKOV3、HO-8910于低氧环境中培养6~24h,采用RT-PCR分析ADM、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改变。通过质粒转染获得稳定表达ADM-shRNA的HO-8910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ADM表达沉默后卵巢癌细胞的细胞凋亡比例。建立卵巢癌细胞裸鼠荷瘤模型,各组裸鼠每天腹腔内注射5mg/kg的顺铂或皮下瘤内注射10μg/kg的ADM-shRNA,观察肿瘤体积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DM蛋白表达。结果 HO-8910细胞24h低氧使ADM mRNA表达上升4.13倍(P<0.000 1),VEGF、HIF-1α的mRNA表达则比对照组升高3.46(P<0.01)和3.91倍(P<0.000 1)。转染72h后,shADM组细胞ADM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降低48.2%(P<0.05),mRNA比对照组降低26.9%(P<0.000 1)。shADM组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shADM组:42.65%;正常组:8.4%;二者相比P<0.01)。顺铂+shADM组的抑瘤率为71.39%,显著高于顺铂+PBS组的39.21%(P<0.001)或者盐水+shADM组的49.45%(P<0.05)。结论低氧环境可诱导卵巢癌细胞ADM表达增加,激活VEGF和HIF-1相关信号通路,继而促进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存活。ADM基因沉默能显著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并加强顺铂对裸鼠在体瘤的抑瘤作用,因此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罗格列酮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生殖内分泌门诊150例PCOS患者,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135名月经周期规律的正常女性为对照组。PCOS组分为胰岛素抵抗(IR)组和非IR(NIR)组,IR组46例口服罗格列酮4mg,1次/d,共12周,3月后复测上述化验。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两组受试者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结果①PCOS组和对照组脯氨酸/丙氨酸(P/A)型频率分别为6.7%和5.9%(P>0.05),丙氨酸(Al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和3.0%(P>0.05);②PCOS组睾酮(T)水平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r=0.69,P<0.01);T与PPAR-γ2 Pro12Ala变异频率呈负相关(r=-0.91,P<0.05),PCOS-P/A组T水平小于脯氨酸/脯氨酸(P/P)组(2.24±1.14,2.58±0.83nmol/L,P<0.05);③罗格列酮组(46例)均是P/P型基因,用药后,27例排卵(58.70%),12人妊娠(26.10%),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0.02±0.01,0.03±0.01,P<0.05),T浓度下降(3.56±0.45,2.21±0.63,P<0.05)。结论①PPAR-γ2基因Pro12Ala突变的PCOS妇女雄激素水平低下,提示Ala等位基因是一个保护基因;②罗格列酮改善PCOS患者卵巢功能的临床疗效异质性与PPAR-γ2Pro12Ala多态性可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指标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断中的意义,从检验医学角度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实质。方法选择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病例组,另选同期50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于入院次日晨采集空腹全血样本同时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中性细胞比率(N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单核细胞比率(MONO%)、C反应蛋白(CRP)、T细胞(CD3+)、Ts细胞(CD3+CD8+)、Th细胞(CD3+CD4+)、Th/Ts(CD4/CD8)、NK细胞(CD16+CD56+)、B细胞(CD19+)、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3)、补体C4(C4)、红细胞沉降率(ESR)、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降钙素原(PCT)、S100蛋白(S100)、高敏肌钙蛋白T检测(TNT-HS)、总血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腺苷脱氨酶(ADA)、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HB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Fisher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证型与检验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与轻症组相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WBC、CD19+、NSE、DBIL和ALB水平较高(P<0.05),而MONO%、CD3+细胞和CD3+CD4+细胞、LDH及HBDH水平较低(P<0.05);②对重症手足口病判别能力较强的7个指标依次为CD19+、NSE、NEUT%、MONO%、DBIL、LDH、ALB,其对判别函数的贡献达100.0%;③重症手足口病的判别方程为:Y1=-190.462-0.102×NEUT%+2.926×MONO%+1.212×NSE+0.622×CD19++8.845×DBIL+6.181×ALB+0.104×LDH。结论①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及肝脏、心脏功能等均有所改变;②CD19+可能对手足口病重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③临床上有可能运用判别方程进行手足口病重症进展的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陕西省中医院肾病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中青年组发病比例最高(90%);各年龄段均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肾功异常在≥60岁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9.3%和28%。2免疫荧光IgA+IgM病理类型所占比例最高(36%),其次为单纯性IgA(29.7%)、IgA+IgM+IgG(17.7%)、IgA+IgG(16.7%)。Ⅰ~Ⅲ级分型中免疫荧光单纯IgA所占比例最高;在IV和Ⅴ级中以IgA+IgM沉积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5.5%、81.8%。所有IgA肾病中表现为C3沉积的比例较高,为63.3%。3肾组织病理改变分级以Lee分级Ⅰ~Ⅳ为主,占96.3%。Ⅰ~Ⅴ级病理改变的临床表现均以血尿、蛋白尿为主,相比其他临床表现更多见(P<0.05),各病理分级中血尿、蛋白尿、血尿合并蛋白尿、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肾功能异常的比例以Ⅴ级为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Ⅴ级病理改变中尿RBC、尿蛋白异常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病理类型Ⅳ级血清中C3下降最显著(P<0.05);病理类型Ⅴ级病例血清中IgA升高的比例最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中肌酐异常的比例随着病理类型分级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以病理类型Ⅴ级血清肌酐异常的比例最高。结论 IgA肾病具有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多样化等特点,IgA肾病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但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MHC-I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即TAP-1、TAP-2及HLA-I)表达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鼻咽癌石蜡切片中TAP-1、TAP-2及HLA-I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鼻咽癌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空腹外周静脉血IL-10含量,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AP-1、TAP-2及HLA-I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43.1%、46.55%、50%,均低于鼻咽正常组织中的表达90%、95%、95%(P<0.05);鼻咽癌组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3.41±10.04)%vs.(40.15±3.56)%](P<0.05),CD8+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32±8.29)%vs.(22.89±2.24)%,P>0.05],鼻咽癌IL-1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3.12±1.23)ng/mL vs.(3.69±1.03)ng/mL,P<0.05];TAP-1、TAP-2及HLA-I表达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CD8+T细胞比例与TAP-1、TAP-2及HLA-I表达成正比,IL-10表达与TAP-1、TAP-2及HLA-I表达成反比,而CD4+T细胞比例与TAP-1、TAP-2及HLA-I表达无明显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提示,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器官转移、病理分型、TAP-1表达、TAP-2表达、HLA-I表达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无远处器官转移及HLA-I表达为鼻咽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P=0.043,P=0.045)。结论鼻咽癌中TAP-1、TAP-2及HLA-I低表达,且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相关;远处器官转移及HLA-I低表达预示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urvivin反义核酸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皮下荷瘤Bal b/c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对其抗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在Bal b/c小鼠皮下注射C26细胞,建立皮下瘤模型,采用瘤内注射的方式,将实验分空白组(C)、lipo2000对照组(L)、紫杉醇组(T)、survivin反义核酸组(A)、survivin反义核酸联合紫杉醇组(A+T)5个不同组,观察肿瘤的生长状态,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1各治疗组均达到了(T/C)<60%,与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证实给药干预有效;小鼠瘤重的抑瘤率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T、A、A+T各给药组均能抑制小鼠瘤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抑制肿瘤质量增长方面而言,二者联合用药[瘤重抑瘤率为(54.16±0.32)%]将紫杉醇[瘤重抑瘤率为(21.82±0.84)%]的抗癌活性提高了59%以上;2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空白对照组几乎没有肿瘤细胞凋亡。T组及A组有一定量的凋亡细胞,以上试验结果提示,紫杉醇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A+T不仅加强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且二者的协同作用可能对肿瘤耐药性有所影响,最终使得其促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尤为显著;3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A+T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而不影响β-actin的表达,C组和L组相比无明显变化,T组、A组、A+T组A值的比值分别为0.895±0.011、0.704±0.121、0.345±0.019,经方差分析,A+T组与C、L、A、T组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反义核酸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可能通过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联合用药可降低机体耐药性,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环保固定液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固定液4%中性缓冲甲醛、传统透明脱蜡液二甲苯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的差异,评估qRT-PCR法及其环保技术平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市中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手术切除的原发性NSCLC标本91例,同一肿瘤病变部位切取5个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A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B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C组使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D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E组使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分别测定5组NSCLC中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1)B、C、D、E组与A组比较,EGFR基因发生突变人数百分率、基因靶位点突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C、D、E组与A组比较,EGFR靶位点突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好、特异度强、符合率高。结论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试剂,应用于qRT-PCR法检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以传统试剂应用于直接测序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好,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