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哑铃肿瘤的个体化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Toyama肿瘤分型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患者术前、术中脊柱失稳因素实施脊柱内固定。对比术前、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椎管哑铃肿瘤均达到了一期全切。其中,神经鞘瘤20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加重。术后1月ASIA感觉评分为(219.34±1.62)分,ASIA运动评分为(98.61±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随访6~52个月,平均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依据椎管哑铃肿瘤特点分型并制订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可达到肿瘤的一期全切;术前、术中准确评估脊柱的稳定性,合理选择脊柱内固定,对于预防患者术后脊柱畸形,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脊柱神经外科是一门神经外科与骨科的交叉学科。我国的脊柱神经外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地域发展极不平衡。本文客观评价了中国脊柱神经外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脊柱稳定性的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临床上常用的一些保护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呼吁神经外科医师应该重视脊柱生物力学及稳定性的学习和研究,积极稳妥地开展脊柱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End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自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31例行Endo-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均行脊柱内镜镜下融合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34.80±34.98)min,术中出血量(100.13±18.49)mL,住院时间(6.65±0.17)d,随访时间6~18(14±2.3)个月。其中1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压迫,立即切开清除血肿后痊愈;2例患者发生类脊髓高压症,卧床休息后痊愈。术后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症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31例患者围术期VAS评分、ODI指数比较,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ndo-LIF术短期临床效果好,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的腰椎融合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微创脊柱医生的不懈努力,微创腰椎技术在本世纪发展迅速,获得患者和医生广泛认同,并已使用于临床。然而,目前腰椎微创手术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指南,各种各样的手术技巧和治疗策略更多依赖于术者的培训经历和手术经验。本文简要回顾了微创腰椎外科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微创腰椎技术发展中的挑战与未来的技术方向,从而使更多的脊柱医生快速掌握微创脊柱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微创腰椎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posterior pedicle screws, PPS)内固定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采用O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单纯OLIF(stand-alone)组58例和OLIF附加PPS固定组60例。患者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扫描检查。术后即刻及1、3、6、12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再手术率,行X线及CT检查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次随访时的Cage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118例患者中,141个椎间盘顺利完成OLIF手术,其中58例、68个椎间盘行OLIF stand-alone手术;60例、73个椎间盘行OLIF附加PPS固定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Cage沉降率单纯OLIF组为22.41%,OLIF附加PPS固定组为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再手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LIF stand-alone和OLIF附加PPS固定均能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一期附加PPS固定能显著减少OLIF术后早期Cage下沉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骨科自1978~1993年共收治先天性脊柱畸形427例,手术证实合并脊髓纵裂40例,其中17例术前经CT检查确诊。18个骨嵴中(1例为2个骨嵴),16个为骨性嵴,2个分别为软骨性和纤维性嵴。CT特征:椎管中央的纵行骨嵴将脊髓或马尾分为两部分,多数骨嵴两侧蛛网膜下间隙及脊髓不均称;该部椎管扩大;椎体及附件结构紊乱。CT是一理想、可靠的诊断方法,不仅能准确诊断损害的平面,而且能显示椎管的自然状态和骨嵴的轮廓及种类。  相似文献   

7.
西安医学院神经外科,在党的培养和支持下于1954年正式建立并开始工作,按我们的设备以及临床轻验和理论方面还不够,在工作中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和挽救病人的生命,努力克服困难,为许多患者进行了合理的治疗。我们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不仅为某些浅在较易治疗的脑瘤患者,和其他神经外科疾患(如脑损伤,脑积水,脑脓肿,脑脊膜膨出,脊髓瘤等)进行了多次手术,同时也给一些被认为较困难治疗的如矢状窦旁脑角膜瘤,垂体瘤,笫四脑室肿瘤和第三脑室后部肿瘤成功的进行了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TLIF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TLIF手术(A组)和单纯后路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椎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术(B组)治疗的28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椎Cobb角、植骨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18~27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4.60±59.19)min、术中出血量(346.00±108.90)mL及并发症(1例)显著减少;术后患者下地时间(3.36±1.11)d、住院天数(17.36±4.19)d及病程(13.16±3.94)个月明显缩短,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ODI、ESR、CRP、Cobb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抗布氏杆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LIF手术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易操作、出血少、术后下地时间早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技巧及该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7月经Quadrant通道进行显微切除手术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及手术方式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共16例肿瘤患者,其中硬脊膜外3例、髓外硬膜下12例、髓内1例;包括颈段(C3~C7)3例,胸段(T1~T10)5例,下胸及腰骶段(T11~S2)8例,肿瘤均做到镜下全切,无中转开放性手术者;按病理分型包括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2例)、脊膜瘤(4例)和神经上皮性囊肿(1例)。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随访2~10月无1例肿瘤复发或出现脊柱失稳的并发症。结论采取Quadrant通道可进行长度小于2个椎体节段、横截面小于2/3椎管面积的硬膜外及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切除,但粘连广泛及髓内病变的手术应更慎重,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28例单节段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使用传统颈前路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A组),12例患者使用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NDI评分、吞咽困难发生率以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吞咽困难发生率B组低于A组;两组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在术后相同时间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NDI评分相比,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及高度增加率在术后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B组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术后各时间段B组均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C2~C7节段Cobb术后各时间段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单节段颈椎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Zero-P椎间融合器能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并在手术时间、术后颈椎生理结构恢复方面优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内固定失败的生物力学探讨毛晓岗,张国清,李曙明,耿介(西安第一附属医院骨科710061)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长管状骨骨折之一,多数需手术治疗,普遍采用V型和梅花型髓内针固定。近年来使用交锁或加压髓内针者逐渐增多[1]。使用髓内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30例单发性髁状突骨折患者行切开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 ,观察术前和术后、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X线片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满意 ,并发症轻微。结论 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侧入路脊柱内镜技术是最具代表性的脊柱内镜术式之一,历经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技术、TESSYS技术、偏心环锯技术、可视化成形技术、全可视化内镜技术和开放式手术视角下的脊柱内镜技术等一系列理念创新和变革,跻身易为医师理解和掌握、手术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的脊柱领域主流术式行列,并进一步凭借人工智能、各类导航等高科技技术的引入,形成兼容并包的技术集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探讨动力髋螺钉 ( 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生物力学机理。方法 用 DHS治疗 1 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 ,患者术前行骨牵引 ,手术在“C”形臂 X线机透视下进行 ,开放解剖复位后行 DHS内固定。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 1例患者骨折愈合 ,时间 6~ 1 0周 ,平均 8周。 1例术后感染发展为慢性骨髓炎 ,半年后取出内固定。其余髋关节功能皆优良。结论  DHA治疗转子间骨折具有解剖对位、内固定坚强 ,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采用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5.
探讨 Arnold- Chiari畸形的 MRI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 2例 Arnold- 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MRI诊断及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 术前 1 2例患者均经 MRI诊断。 4例行单纯后颅窝及颈 1~ 2椎板减压术 ,8例行后颅窝及颈椎板减压术加同期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手术有效率为 83%。结论  MRI是 Arnold-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最佳诊断手段 ;Arnold- Chiari畸形合并较大脊髓空洞时应同期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MRI对脊柱脊髓损伤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50例脊柱脊髓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粉碎骨折(4例)、压缩骨折(40例)、骨折脱位(3例)、椎间盘损伤(29例)、附件骨折(3例)、韧带断裂(1例)、脊髓受压变形(12例),脊髓信号异常(21例)。结论 MRI在显示脊柱序列、脱位、骨折片空向椎管压迫脊髓以及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面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9例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资料与同期其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伤后手术时间、术前牵引、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等因素,分析可能导致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前牵引与术后股骨头坏死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前牵引显著相关(P<0.05)。结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前牵引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伤后手术时间和内固定是否取出等与术后股骨头坏死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与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中青年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108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从随机化原则,将54例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组(A组),另54例分为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组(B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每次复查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d logue scale, VAS)评分,以及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椎体的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 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而切口长度相较于A组则更短(P<0.05)。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术后和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明显低于A组(P<0.012 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均安全有效。但Wiltse入路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减少,且切口长度小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组,术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均低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和评估AO带锁型颈椎病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前路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 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AO带锁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内固定。结果 14例患者获3个月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钢板和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该系统操作简单、稳定性可靠,近期合并症少,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需要,但仍需完善该系统,并进行远期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该文报告了13例椎管内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9例位于园锥部,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马尾部。其中1973—1982年有11例,占同期椎管内肿瘤的15.5%。12例经脊髓造影检查,13例均行手术治疗。园锥部之囊肿均在髓内,且常合并脊髓末端的变异和畸形。作者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特点将该病分为四种临床类型,对它的诊断、治疗、术后遗留症状和复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