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30只裸鼠皮下,建立实体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s2O3高剂量(5mg/kg)、低剂量(2.5mg/k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接受As2O3腹腔注射10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免疫荧光标记CD31并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方法测定Ang-2的表达;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砷剂治疗可抑制瘤块生长,2.5mg/kg和5mg/kg As2O3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33%和50.85%.As2O3治疗组的微血管密度(MVD)、VEGF荧光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2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可清晰标记肿瘤内的血管;对照组和As2O3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Ang-2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As2O3对Ang-2表达无明显影响,在As2O3治疗抑制瘤细胞VEGF表达的情况下,Ang-2表达可促进血管的退化.Ang-2主要在新生的内皮细胞表达,故可能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成为肿瘤新生血管研究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脑钠肽前体评定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脑钠肽前体(pro BNP)水平、心功能分级(NYHA)、经超声心动仪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UCG EF)、6 min步行试验(6 MWT)在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不同基础心脏病的老年心衰患者治疗前后的pro BNP水平,并与常规临床评估方法NYHA、UCG EF、6 MWT进行比较。结果 随治疗后心衰客观指标的好转,pro BNP水平下降,pro BNP心功能状态分级也降低,与pro BNP心功能状态分级比较,UCG EF心功能状态分级与其接近,其次为NYHA,6 MWT差异最大。结论 pro BNP是评定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并判断预后较为可靠的指标,尤其当合并肺部疾病采用其他方法评定有困难时更有价值,其次为UCG EF。 相似文献
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319-32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冠心病患者成功置入单个药物洗脱支架,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CI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Ang-2浓度。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患者,无再狭窄组101例患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术前Ang-2浓度[(849.6±234.6)pg/mL vs.(796.9±198.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ng-2浓度[(629.7±137.3)pg/mL、(504.3±107.6)pg/mL]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狭窄组术后Ang-2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低于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Ang-2浓度均明显降低,且无再狭窄组降低更明显,推测Ang-2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COX-2、VEGF的表达和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5例胃癌、癌旁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OX 2 (+)或VEGF(+)组MVD(6 1.2 9± 14 .31;6 0 .0 7± 15 .86 )均显著高于COX 2 (- )或VEGF(- )组 (45 .38± 12 .4 2 ;4 3.0 6± 18.91,P <0 .0 5 ) ,COX 2、VEGF均为阳性组MVD(6 2 .4 6± 14 .34)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组 (41.2 4± 13.6 5 ,P<0 .0 5 )或仅一项阳性组 (P <0 .0 5 )。COX 2、VEGF均与MVD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OX 2与VEGF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COX 2可能参与胃癌血管生成 ,VEGF可能是COX 2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5.
Cox-2、iNOS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中环氧化酶2 (Cox 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Cox 2、iNOS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和iNOS的表达率以及MVD 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7. 78% vs. 33. 33%, 68. 89% vs. 17. 78%,58.13±19.99vs. 24.02±10.28,P<0.01,P<0.005,P<0.05)。Cox 2 和iNOS均与MVD呈正相关(r=0.63,r=0.54,P<0.05,P<0.05)。Cox 2和iNOS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x 2 和iNOS在胃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两者可能共同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
目的探讨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与诊断价值,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的冠心病患者261例,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再狭窄(ISR)组(70例)和无再狭窄(non-ISR)组(191例),测定CAG复查前外周血big ET-1、NT-proBNP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结果与non-ISR组相比,ISR组血浆big ET-1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CAG复查前big ET-1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2.03,灵敏度为55.7%,特异度为91.6%;lg NTproBNP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2.72(相应的NT-proBNP值为624.0),灵敏度为65.7%,特异度为83.2%。相关性分析显示big ET-1和lg 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488,P<0.001)。结论血浆big ET-1和NT-proBNP关系密切,并且在预测和诊断ISR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 SOCS1)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相关肝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肝硬化及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及健康对照各25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中SOCS1 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浆中SOCS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各组患者SOCS1相对表达量、SOCS1 mRNA表达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如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2(TSP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改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5例NSCLC癌组织和30例肺癌旁组织中TSP2的表达及MVD的改变。结果NSCLC癌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MVD与NSCLC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55例癌组织中TSP2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149.10±2.94)明显高于30例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145.70±4.74)(P<0.05);TSP2的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转移明显有关。相关分析表明TSP2表达与MVD成负相关(r=-0.876,P<0.01)。结论TSP2与NSCLC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TSP2和MVD是临床估计NSCLC病情进展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1(2):164-165
测定 59例甲状腺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受体 (SIL- 2 R)。结果显示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 SIL- 2 R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 (P <0 .0 1 )。良性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甲状腺癌术后 5~ 1 0 d血清中 SIL- 2 R较术前增高 ,可能与术前血清中 SIL- 2 R高水平及手术干扰机体免疫有关。术后约 2 0 d基本降至正常。甲状腺癌血清中 SIL- 2 R升高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提示检测血清中 SIL- 2 R对判别甲状腺疾病良、恶性 ,估计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心功能分级及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83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均符合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Ⅱ~Ⅳ级;25例心功能I级,心力衰竭病史≥6个月;89例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与心衰患者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并测定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心功能I级者血清Cys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不同病因心衰组相互比较,血清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ysC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UMA水平与血清Cys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心衰患者血清CysC的改变较Scr的改变出现迅速。结论血清CysC水平对预测CHF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及评估心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83-87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的细胞因子IL-17在不同临床分型慢乙肝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轻度30例、中度34例、重度29例、乙肝肝硬化3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21例,另外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各组外周血IL-17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及HBV DNA载量(对照组除外),并对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外周血IL-17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轻度、中度、重度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分别为(8.103±2.061)ng/mL、(25.551±7.078)ng/mL、(45.442±18.358)ng/mL、(75.378±19.05)ng/mL、(97.16±17.066)ng/mL,5组间及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健康对照组、乙肝肝硬化代偿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组外周血IL-17水平分别为(8.103±2.061)ng/mL、(34.517±8.905)ng/mL、(45.615±15.623)ng/mL,3组间及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失代偿期组较代偿期组有所增高;3152例试验对象的外周血IL-17水平与ALT、AST、TBIL、HBV-DNA正相关;与血清PTA、ALB负相关;42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e抗原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外周血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5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533,P=0.013)。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随炎症加重而升高,且可能对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疾病进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SCC-Ag、CEA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Ag)和癌胚抗原 (CE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IMX) ,检测 134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C Ag和CEA的水平 ,分析SCC Ag和CEA检测值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 Ag、CEA升高与肿瘤病理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SCC Ag、CEA检测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以及对病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和囊液CA125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血清及囊液CA125水平。结果巧囊组囊液CA125高于血清CA125水平(P<0.01);巧囊组血清和囊液CA125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与病情程度成正相关(r=0.8564,r=0.8118,P<0.01);血清CA125与痛经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545,P<0.01);而囊液CA125水平与痛经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血清和囊液CA12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CA125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测定CA125有助于EM的诊断及病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慢性肾衰(CRF)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长期透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5s表达水平为1.81±0.79,与正常对照(1.05±0.13)相比有所升高(P<0.05)。结论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7.
胃癌患者血清NO、细胞因子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应用形态学方法测定胃癌患者RBC C3bRR、RBC ICR及NTER ;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 α、IL 6和IL 8含量 ;用生化方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NO含量 ,RBC C3bRR和NTER明显降低 (P均 <0 .0 5) ,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 (P均 <0 .0 5) ,但仍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血清TNF α、IL 6、IL 8含量及RBC ICR明显增高 (P均 <0 .0 5) ,术后血清IL 6、IL 8含量及RBC ICR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 <0 .0 5) ,但仍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胃癌患者TNF α、IL 6、IL 8间呈正相关 ,RBC C3bRR与血清IL 6、IL 8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多项免疫指标的联合检测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理、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