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海洋装备增材制造研发中心致力于打造专业领域内技术实力最雄厚、设备规模最大、覆盖工艺最全面的增材制造服务平台。在非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同样也拥有强大的设备能力。研发中心目前拥有美国进口工业级FDM Fortus 900MC 3D打印机一台,进口Polyjet工艺Stratasys Objet 500 connex3 3D打印机一台。  相似文献   

2.
海洋装备游弋于海洋空间,承担着交通、开发和安全等重要职能,且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效能的倍增.通过对海洋装备的感知设备、控制系统、决策策略、运维技术和制造环境开展智能化改造,实现现有海洋装备的智能化;从海上无人机、水面无人艇、水下无人潜航器以及水下无人预置系统等方面,构建海洋智能化装备体系.从"装备智能化"和"...  相似文献   

3.
刘凯 《舰船科学技术》2020,42(16):205-207
由于传统技术在船用零部件制造应用覆盖率较低,因此研究有效率难以达到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增材制造技术在船用零部件中的应用,综合数据应用系统与应用信息管理空间,不断调整船用零部件结构条件,并配置系统操作信息装置,对增材制造技术进行精准分析,在较高程度上提升了应用研究的可操作性,优化操作信息,转变应用模式与研究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增材制造技术在船用零部件中的应用覆盖率高于传统技术,应用效果与技术要求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4.
吴洁  唐畅唱 《船舶工程》2023,(10):174-180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技术装备,针对该领域进行技术融合预测,有助于提高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水平,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基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中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领域专利数据,运用网络结构洞分析方法识别出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并用链接预测方法对关键技术进行技术融合预测,旨在揭示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专利技术组合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佳佳  王鹏静  汪晓菲 《船舶工程》2021,43(3):110-116,145
为了更好地支撑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采用专利地图分析法分别梳理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领域的总体态势、竞争形势以及技术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研法,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专用技术两个角度对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智能船舶、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在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技术创新方面,应注重基础及交叉学科体系构建,包括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材料技术等在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领域的应用,重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无人系统体系化建设,搭建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研制与应用的现实环境、应用目标体系及标准体系,形成高度融合、创新型联合体.  相似文献   

6.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继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之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具有数字化智能制造特征的先进制造技术,这种先进制造技术和传统制造方法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分类及应用,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船舶辅助设计、船体及配套设施制造、船舶专用装备制造、船舶再制造和实时维修、船舶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制备及构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在全球各大经济体同步复苏态势下提升我国船舶与海洋装备企业制造技术水平,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和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分析船舶制造业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规律以及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现状,研判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业市场发展趋势,助推我国相关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继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之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具有数字化智能制造特征的先进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凭借其逐点控制、快速自由成形等先进制造理念,在船舶制造领域逐步获得了推广应用。这种先进制造技术和传统制造方法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分类及应用,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船舶辅助设计、船体建造、船舶配套设施制造、船舶专用装备制造、船舶再制造和实时维修、船舶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制备及构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海洋科考需求为牵引,提出了多层级海洋科考装备体系;分析了国内外各类海洋科考装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海洋科考装备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海洋科考装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顶层规划、加大装备研发和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建议,为我国深海和极地科考装备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洋开发装备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对我国海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相关装备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本文就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水资源利用等几方面内容,介绍其相关装备与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整体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佳佳  刘峰  马维良 《船舶工程》2020,(2):I0023-I0029
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科技驱动日益强劲,海洋开发装备呈现高质量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智慧海洋成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又一角逐“高地”。作为智慧海洋建设的重要装备之一,海上无人系统装备综合运用了现代工程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  相似文献   

12.
谢奇 《广东造船》2013,(2):20-21
目前海洋矿山、冶金、建筑产业主要集中于海洋能源开发,因此,海洋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一般又称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得益于新近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长期看好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究新型海洋运输装备的事故风险因素及其后果影响,基于全生命周期事故致因理论,从船舶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引起新型海洋运输装备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船体设计和建造不当所引起的结构失效、液货舱晃荡效应所引发的液化介质翻滚和泄漏、船舶装备运行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失误以及遭遇自然灾害。针对新型海洋运输装备在海运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风险,提出应从船体结构安全性设计、新材料使用、液货舱的实时监控、船员对新型海洋运输装备的系统认知等方面加强关注以防范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专家问卷调研,基于上海市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分析,开展上海市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上海市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整合相关行业的领先技术、专家资源,聚焦智能船舶、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潜航器等自主船舶/自主航行装备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探索新机制,致力于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政策链等相互融合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胡翔 《中国修船》2011,24(5):3-5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大力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刺激了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巨大需求。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与船舶制造最接近的领域,修造船企业拓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又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日益增加的科考设备种类与海洋综合科考船有限空间之间的矛盾,将科考设备改进为模块化之后形成移动装船的模式,进而实现模块化装备和科考船之间的相互共享。通过分析现有模块化装备的应用情况,总结出其在海洋综合科考船上使用的局限性,基于目前的技术积累给出提升模块化能力的方案,以期解决模块化装备装船的适配性,提升使用效率,拓展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水上消防》2013,(6):42-42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提高海洋开发装备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提高海洋开发装备水平的途径和措施:加强海洋保障能力建设,充分挖掘航运、海洋工程、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船舶装备的国内需求潜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调查船为平台对海洋中各种现象进行直接观测是海洋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洋级以上的科考船不仅可以固定安装调查设备进行常规调查,还可以搭载AUV、ROV、UAV等其他平台,使得海洋调查能更接近目标进行观测,提高观测数据和样品的空间分辨率。随着现代海洋科学研究逐步向深远海发展以及多种装备和不同调查技术的应用,科考船除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外,有些设备的发射接收装置需要远离干扰源,并且要符合调查规范标准,因此实验室及其调查装备的布局尤为重要,合理布局将使综合科考船的性能发挥得愈发优越。  相似文献   

19.
《广东造船》2009,(4):23-23
“海洋装备制造业是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珠海的地理位置和资源都非常适合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要加快推进,尽快达产”。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舰船专家张炳炎在视察了高栏港的地理环境和深水海洋装备基地选址之后表示,珠海面向资源丰富的南海,发展造船及海洋装备制造业“条件良好,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院于1981年3月8日~14日在上海召开了海洋开发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座谈会。参加会议的除院属各研究所外,还邀请了石油部规划研究院、海军医学研究所等单位代表,共同就海洋开发装备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5名。会议由六机部副部长、中国船舶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船舶科学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林毅同志主持,并作了“充分利用现有船舶研究设计力量向海洋进军”的动员报告。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