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据统计资料显示,过去五年间,全国有超过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仅2011年一年,因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就有3555起,共计死亡1220人。而在2012年上半年因酒驾所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平均每天有5人死亡。酒驾已经成为除超速、疲劳驾驶之外的又一大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酒驾新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且5年内不许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损毁、交通堵塞等严重后果,随着我国公路隧道数量及里程的不断增加,其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重视.采用图解法分析公路隧道道路与环境特征、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特点、交通事故的季节分布、机动车辆的碰撞方式及影响因素,并从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路面质量、交通标志与标线、车辆的维护保养及合理使用、提高驾驶员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提高公路隧道安全行使和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安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机动车辆的大幅度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威胁。近十年来,贵阳市的道路交通事故呈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在所有导致死亡事故的原因中酒后驾驶已跃居第四位,成为引发交通事故尤其是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分析酒精对人体的危害及我国酒后驾驶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根据新疆奎克公路酒后驾驶交通事故的特点,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提出预防和防治酒后驾驶事故的对策,可为酒驾交通事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危害交通事故是指在交通事故统计中造成主要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事故,为识别高危害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探寻其致因,提出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分析方法.将道路交通事故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灰类,构建4个灰类的白化权函数,通过灰色定权聚类系数确定高危害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和致因.以深圳市为例,基于全年交通事故数据,识别出深圳市高危害性交通事故的4类主要形态和6种主要致因.研究表明:车辆碰撞是高危害事故的主要形态,驾驶过程中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酒驾以及未保持安全车距等是产生高危害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高危害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和致因,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对策,有利于减少高危害交通事故,提升道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私家车数量也大幅增多,由私家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人为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及对私家车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的诸多方面,探讨私家车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并从私家车驾驶员、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以及车辆技术的改进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次要道路进口道机动车辆的运行特征,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影响次要道路进口道机动车辆速度变化的各种因素.提出和验证了理论分析,构建了预测模型,探讨了其对交通安全的潜在影响,并提出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次要道路机动车辆在由路段进入次要道路的进口道时进行了减速;小客车驾驶人倾向于采取更剧烈的刹车.随着主要道路平均车头时距的减小,次要道路进口道机动车辆的减速度增加.当次要道路的机动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进入交叉口进口道时,将倾向于采取猛烈的减速操作.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辆长期载重运行、与地面摩擦力大及天气温度过高等原因会使车轮胎爆炸而造成交通事故.除使用高性能轮胎外,对轮胎保护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PLC的轮胎监控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原理及组成,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对轮胎温度、压力、转向信号的检测,驱动数码管进行温度显示,利用洒水装置进行过温处理,实现过压报警和倒车提示.如有异常,使车辆熄火.大大提高了机动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交通运输部机动车辆制动液产品行业质量抽查结果、国家质监总局机动车辆制动液产品的专项监督抽查结果和北京、山西、安徽等省市的流通领域监督抽查结果,分析了我国机动车辆制动液产品的质量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大多涉及酒驾或逃逸,以80后居多终身禁驾,意味着这辈子再也没有资格开汽车和摩托车了。据中山市交警支队透露,去年中山市共有90人因酒后驾驶肇事等原因被终身禁驾。据中山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被处以终身禁驾的90名人员均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90人中,32人因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36人因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构成犯罪;10人因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逃逸构成犯罪;还有12人未取得驾驶证发生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车辆超速行驶交通事故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车辆能够适应快速运输的要求,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也不可忽视,由此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给社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阐述了超速行驶对驾驶员交通特性、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以及超速行驶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出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既确保较高的运输效率,又不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驾驶员依据不同车型在良好道路上用经济车速行驶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从机动车肇事责任主体的一般理论入手,通过对机动车肇事归责原则的分析,明确了在租赁车辆肇事时租赁公司和承租人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形,对此类纠纷的司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点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每年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对近十年来上述重点违法行为所导致的交通事故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各种重点违法行为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驾龄、不同车型驾驶人的违法肇事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重点违法行为每年导致的交通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特别是超速行车导致死亡人数近年来大幅上升;同时,低驾龄驾驶员每年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4%,而大客车驾驶人因上述违法行为导致的死亡人数是小客车的5.2倍,大货车是小货车的2.9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交通心理学的交通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司机的驾驶环境、心理因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进行研究,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车外环境、车内环境及司机性格、习惯对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道路结构、完善交通标志、治理交通秩序、改善车内环境、加强驾驶员心理教育及应用交通心理学原理调控行车速度等一系列交通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涉酒驾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发生交通事故的首要原因。文中主要从年龄、驾龄,涉酒驾驶的行为取向,心理特征及对涉酒驾驶后果的认识程度等方面,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区近千名机动车驾驶员调查,分析研究涉酒驾驶主体的构成及其认知活动的特征,指出年龄35岁以下、驾龄5年以下的机动车驾驶员为主要的涉酒驾驶主体,是重点防治与干预对象,并提出针对性的涉酒驾驶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Vehicle-bicycle separation lines are frequently used to isolate motor vehicles from bicycles on China's urban roads. Conflict between motor vehicles and bicycles exists in these road sections. It is regularly caused by bicycles crossing the vehicle-bicycle separation line onto the motor vehicle lane. Thus, it is imperative to research the probability of crossing travel of bicycles. First, two presumptions for bicycles to cross travel are stated. One is that bicycles need to cross the traffic marking; the other is that the space among the adjacent motor vehicle flows is available for bicycles to cross. With this observation, the probability of conflicts between motor vehicles and bicycles can be obtained as a product of their probabilities. Based on this probability, the result was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probability for bicycles crossing the traffic marking obeys a negativ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which is derived. The result was shown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was compared to actual survey data. The available probability for bicycles entering into motor vehicle flow was found by the use of a traffic survey. Therefore, a probability function was proposed with different spaces that led to a probability model for vehicle-bicycle conflicts. At last, using the survey data, the probability model proved to be correct.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车辆能够适应快速运输的要求,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超速行车危害,驾驶员超速行车原因,机动车超速行驶引发事故原因及机动车超速行驶的防治。提出在保证交通安全前提下,既确保较高运输效率,又不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驾驶员依据不同车型在良好道路上以经济车速行驶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混合交通干扰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交通中不同车辆间的相互干扰是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混合交通中车辆型号差异、行驶速度差异等产生的相互干扰会导致驾驶人产生安全心理压力,从而出现不安全操作,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需要通过优化行车环境,加强驾驶人培训和管理等措施,来减小环境给驾驶人带来安全心理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着重选择渝黔高速(重庆—贵州)重庆段、渝涪高速(重庆—涪陵)、成渝高速(重庆-成都)重庆段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005年—2006年共计746起单车掉线事故(ROR)资料,从事故发生数量、事故分布形态、事故发生时段、事故涉及车型以及事故路段分布5个方面探讨了高速公路ROR事故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在高速公路上大规模实施路侧振动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对高速公路ROR事故的安全管理以及路侧振动带的类型选择、设置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