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无锡地铁三阳广场站工程实践,分析地铁地下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且面积超过单线标准车站站厅公共区面积2.5倍时,其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性能化设计分析所采取的消防措施.提出量化站厅公共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限制车站内商铺的总面积、强化防火分隔和防排烟系统、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等建议.推荐站厅层起火工况下,站台层滞留乘客通过列车往下站疏散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吴波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5):59--62
西安地铁2号线钟楼站是一座非典型的分离岛式车站,明暗挖相结合;车站线间距大,左右线站台分离,站台采用暗挖工法.以满足车站功能为前提,将典型车站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重构,从而形成一套新的车站空间系统.线路中间根据功能需要布置两层明挖主体,通过暗挖横通道与两侧站台连接.与典型车站相比,车站公共区及设备区的设计均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月亮湾站为例,从公共区空间形式、与周边地块及建筑的对接、对城市空间景观的影响、装修风格等方面对其设计方案进行总结设计,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及特色车站方案的切入点及思路,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交通空间以及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4.
解放桥站是天津地铁3号线标志性车站之一,其站厅层公共区净高8.65 m,是国内首座地下高大空间地铁车站。介绍该站环控系统构成并重点阐述站厅层公共区高大空间环控系统设计难点及特点,为以后地下高大空间地铁车站环控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铁二号线位于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为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骨干线路。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车站装修设计,从装修的基本理念、车站空间功能分配、公共区空间效果的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后期装修及设备安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鲍宁  董玉香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6):112--116
新加坡地铁东北线(NE线)运营之前,陆路交通管理局为其主持了一个“ARTIN TRANSIT”项目,邀请19位本土艺术家针对每一座车站的文化背景和装修风格创作一批艺术作品,从而将交通建筑与公共艺术结合起来通过对新加坡地铁东北线车站的实际案例调研,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两部分出发,总结出新加坡地铁车站建筑的特点:空间分布灵活多样,商业业态丰富完善,室内设计注重城市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等,为我国地铁车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的排烟效果,以郑州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利用FDS(火灾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的排烟工况下的火灾数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以下结论:在安全疏散时间内,除了着火点周围3 m区域范围,其他位置均能够满足乘客的安全疏散要求;火灾时,相比排烟管道设置在站厅层公共区围护结构两侧区域,排烟管道在站厅层公共区中部区域时更有利于乘客的安全疏散;在进行排烟设计时,站厅层公共区易发生火灾部位周围沿站厅层长度方向上12.6 m范围内、宽度方向上6.45 m范围内不应设置排烟防火阀。  相似文献   

8.
分析点式感烟探测器、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在地铁电缆夹层、高大的车库空间、装修方案复杂的车站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等场合应用的不足,通过对吸气式烟雾探测技术与传统的火灾探测器在地铁环境中的应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吸气式烟雾探测系统具有安装灵活、易维护等特点,推荐在地铁上述重要或特殊场所采用吸气式烟雾探测报警技术.  相似文献   

9.
谭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21-后插2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不仅担负着乘客进出站、购票、乘车、换乘和休息等多种职能,而且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重要展示场所.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装饰问题尤为重要.合理、整洁且优雅的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和匠心独运的公共空间装饰,既能使乘客拥有良好的乘车体验,同时也能使乘客欣赏和领略到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经济特色.尤其是对于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国际商务人士和外来游客而言,每次的乘坐过程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游览,会对这个城市留下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沙市轨道交通分期建设的1、3号线共用站厅换乘车站侯家塘站为例,从接口划分原则、设计和施工范围、工程预留接口等方面,对车站土建、机电系统和装修专业的设计接口及施工接口进行分析,梳理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减少分期建设的两条线路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最后给出换乘车站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铁9号线车站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方位地阐述北京地铁9号线车站的人性化设计,该设计不仅停留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概念上,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优化上,充分考虑站内乘客和运营管理人员、城市公共交通接驳和城市的整体规划,重点对换乘站和标准站的设计、全线公共设施采用标准的差别化、无障碍设施的系统化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综合设计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阳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3):55--58
以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高架段)施工设计为例,分析研究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整体交通规划相协调,车站设计与物业开发相结合,车站建筑与内部装修设计、绿化设计及周边环境一体化设计,车站建筑与标志系统及共性运营设施相协调的综合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地铁高架车站形式类比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高架车站作为地面建筑,周边情况复杂,限制因素多,其对城市的影响也比地下车站大。为解决地铁高架车站在设计过程中,车站不同形式对用地、道路、客流、景观等多种因素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对地铁高架车站周边地块及道路对车站形式的影响入手,再深入到不同功能需求下车站本身的站型及内部公共区布置形式,利用分析法得出各类型高架车站的特点,总结出不同类型车站对不同外部条件及功能的适应性,得出适应常见条件因素的优选方案。旨在为地铁高架车站设计工作中快速准确地形成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京都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铁车站与城市关系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日本京都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指出在轨道交通网络化的今天,车站已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而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元素.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除了应满足基本交通功能外,更要与城市设计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铁站域空间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地铁车站空间"与"地铁站域城市空间"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区别。结合地铁站与城市空间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阐述了城市空间与地铁车站空间、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整体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了在地铁站域空间语境下空间设计系统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空间环境的角度对地铁车站设计进行人性化探索。从地铁车站空间组成入手,重点分析了地铁车站的外部及内部空间特点,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车站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提出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功能空间,保持空间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并且有序组织客流,可创造出人性化的地铁车站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明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重要性,设置的内容、形式和位置应规范统一,体现人性化理念。阐述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北京地铁换乘站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现状问题;结合国外地铁标识系统的设置原则,对我国地铁车站标识系统设计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青岛地铁车站的内部空间及外部环境进行系统阐述,并结合青岛本地地理和环境特点,对即将投入建设的青岛地铁提出了建议.车站的内部空间环境,应注重反映地域文化,注重内部结构变化,并注意变换车站形式.车站与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应注重地上与地下联合运营,加大综合开发力度,结合地形地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和界定,通过分析占比较大的标准车站公共区常规布置模式存在问题,从客流特征和人类行为心理影响因素出发,得出影响公共区布局优劣的关键因素,在于增加有效进站点选择和提高服务水平,并提出针对较大客流、较小客流及较大进站客流这3种客流特征所对应的车站空间布局模式解决方案,从规模、空间、功能、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布局特征和优劣。尤其是针对目前国内地铁愈加普遍的安检要求,从运营安全出发,分析应具有的公共区布局特征。通过分析,明确地铁标准车站通用标准设计应具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20.
地铁站域周边地下公共空间建设和利用呈现功能复合化、交通流线一体化、空间形态多样化、环境体验人性化的趋势。通过实地体验和问卷调查,对商业聚集型、交通枢纽型、办公聚集型这3类北京地铁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业态布局、联结方式、安全防护、认知导向等方面进行体验性分析,并归纳总结现有问题。提出地下空间一体化、地下停车系统共享化、步行系统整合化、环境导向精细化四方面优化策略,完善地铁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体系,使其朝着更加人性化、整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