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荷载作用对应力吸收层厚度和模量的影响,文章采用二维有限元对应力吸收层进行了下基层裂缝尖端I型和II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结果显示:车辆荷载作用不易导致半刚性基层裂缝上的沥青层发生张开型的反射裂缝;未设置应力吸收层的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比设置应力吸收层的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大0.011 6 MPa·m~(1/2),应力吸收层结构削减了基层裂缝尖端剪应力的奇异性,可以延缓基层既有裂缝向沥青扩展;半刚性基层裂缝尖端应力集中因子KⅡ的大小对于应力吸收层的材料模量比结构厚度更为敏感。综合考虑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功能,应力吸收层厚度推荐为2cm,而应力吸收层模量的选择则推荐为400~600 MPa。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对半刚性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扩展的影响,文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弹性层状连续的二维路面结构模型,分析高温状况荷载的超载比例、既有裂缝长度和低温状况既有裂缝长度对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计算时考虑了路面非均匀温度场和温度与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关系。结果表明超载比例增加、既有裂缝长度增加都会导致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线性增加,低温状况温度应力作用比高温状况荷载应力作用更易加速Top-Down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低温地区典型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力学响应模拟,分别计算了温度应力和温度与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了不同时刻路面内部温度应力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温度作用,还是荷载和温度共同作用,路面结构应力随外界气温呈现周期性变化,设置应力吸收层可显著减小沥青层底拉应力,说明设置应力吸收层可抑制或减缓基层反射裂缝向面层扩展。  相似文献   

4.
反射裂缝为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而应力吸收层由于其优秀的变形能力及粘结能力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实体工程,研究了应力吸收层的原材料要求和施工工艺,并对其抑制反射裂缝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为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中使用应力吸收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空间中频繁的动态荷载扰动会对支护结构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探究喷射混凝土在高应变率循环冲击荷载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变化和破坏模式,本文依托老营盘隧道,采用直径50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对混凝土试件开展循环冲击试验,从应力—应变行为、动态力学性能指标、能量转化规律、破坏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次数增加,喷射混凝土峰值应力逐渐减小、极限应变和平均应变率逐渐增大;喷射混凝土吸收能基本不变,反射能增加、透射能降低;冲击过程中喷射混凝土试件中心细长微裂缝逐渐发育并增多,裂缝从外侧向中心处延伸,最后裂缝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发生突变破坏。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白改黑"复合路面结构在不同结构参数作用下的应力响应,建立了用于分析"白改黑"复合路面反射裂缝的优化模型,并通过疲劳加载试验,分析了防裂贴、玻纤格栅和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AMI)等防裂措施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AMI)的应力减少最多,分别减少了58%、47%、22%;防裂贴、玻纤格栅、SAMI均可提高复合路面的抗疲劳反射裂缝的能力,在防裂初期,玻纤格栅效果好于防裂贴和SAMI,但是在加载后期,SAMI防裂效果更为显著,验证了数值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基层沥青路面属于半刚性路面,在施工后极易产生反射裂缝,导致工程质量严重降低。为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延长,工程品质提升,可选择沥青砂作为应力吸收层来吸收和消散路面局部应力。本文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沥青砂吸收层的原理、材料配比和在运输及碾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以后类似的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通过应力吸收层复合试件的剪切、拉拔试验,分别对胶粉沥青应力吸收层、聚酯玻纤布应力吸收层、乳化沥青封层、热喷沥青粘层和加铺土工格栅五种应力吸收层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从性能特别是资源回收利用的角度来看,胶粉沥青应力吸收层的路用性能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防裂基布复合式应力吸收层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的抗反射裂缝性能,通过室内汉堡车辙仪成型复合车辙试件,采用德州罩面试验仪对设有防裂基布、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AMI-AR的复合试件和空白试件分别模拟反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试验温度为13℃和5℃,加载频率均为0.1Hz,分析不同荷载作用次数下不同防反射裂缝方案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防裂基布复合试件达到了最大循环次数,抗裂性能良好,且防裂基布的铺设能特别有效地分担水平荷载,使其较慢地出现由基层反射裂缝而引起的开裂破坏,在低温下这种延缓开裂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有限元法,对沥青路面开裂以后的温度应力及裂缝在温度作用下的扩展规律、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及其与路面温度分布和路面材料特性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设计沥青面层的厚度和优选温缩性小的路面材料是提高沥青路面抗裂性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探地雷达自出现以来,在工程领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运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探地雷达在路基灌浆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探地雷达用以检测路基的注浆质量,获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集肤效应伴热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河油田油稠、高凝油面积大、凝固点高,在集输过程中易凝、输送困难的特点,在集输过程中采用了集肤效应伴热的方法。集肤效应是一种新型的输液管伴热技术,伴热结构合理、热能利用率高、伴热温度可控、使用寿命长,是管道安全运行的最好措施。介绍了集肤效应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集肤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性对比,集肤效应发热部分和电源部分的基本结构,集肤效应伴热技术在辽河油田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广西高速公路声屏障降噪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实地监测结果,对广西高速公路沿线现有各类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高速公路声屏障设计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填充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均匀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2.36mm和1.18mm细集料颗粒对沥青混合料骨架空隙的填充效应。结果表明:2.36mm颗粒是影响混合料填充效应的主要因素;1.18mm颗粒对沥青混合料骨架空隙的填充作用明显弱于2.36mm颗粒,是填充效应的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软土地基公路扩建的特殊工程特性,提出了粉喷桩加固处理地基的方法,阐述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参数选择、计算方法及模型建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加固深度、不同置换率的粉喷桩对扩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半径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桥存在明显的扭转效应,可能导致梁体剪应力大、扭转变形大和内外支座反力差大。文章提出了扭转效应的五种导致因素,并结合一联曲线箱梁实例,计算分析了各种因素所产生扭矩的大小与分布情况,进而探讨了扭矩对梁应力和支座反力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曲线梁桥的抗扭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路面狭窄效应是一种负面的交通心理学现象,在布置交通设施时应尽量减小其对路面交通的影响.文章结合调查实例,通过计算路面狭窄效应衰减率,研究了路面狭窄效应对路面交通影响的原理与影响程度,具体探讨了路面狭窄效应与道路宽度、路侧隔离设施高度及路边建筑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选取福州市三环路的绿化带进行实验,主要以樟树与灌木、黄槐与灌木、刺桐与灌木、羊蹄甲与灌木绿化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树种的郁闭度,在不同噪声强度下,各树种搭配衰减效果,进一步分析郁闭度与单位长度绿化带衰减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刺桐与樟树绿化带郁闭度较高,黄槐次之,羊蹄甲郁闭度最低;黄槐的降噪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樟树与刺桐,羊蹄甲的降噪效果最差,且噪声声级越高,绿化带衰减效果也越理想;郁闭度与噪声衰减值关系相关性较差,郁闭度需结合树木枝叶相关特征来分析整个树木的空间立体结构,进而建立与衰减效果之间关联。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unifying framework to analyze whether a monopoly transit provider will under or over-supply frequency. To this end we couch the problem in term of Spence [(1975). Monopoly, quality and regulation.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6, 417–429] who analyzed the incentives to provide quality by a monopolist. We show that all of the results of a recent academic exchange discussing this topic are special cases of Spence [(1975). Monopoly, quality and regulation.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6, 417–429], albeit with an adjustment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st structure of frequency provision in the case of public transport. In theory then, there are cases when a monopolist may offer optimal or above optimal levels of frequency without requiring subsidies. However, public transport is rarely provided by an unregulated monopolist. Rather, these services are usually provided either by an exclusive operator under regulated fares or by a group of competing operators, with or without fare regulation. We show that in the first case frequency will always be below the social optimal level.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MIDAS软件对拉会大桥110m薄壁空心墩施工阶段的水化热温度效应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化热作用下桥墩温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墩壁中心最高水化热温度超过70℃,墩壁中心和外壁温度差最大在25℃左右;经过温度升降变化后,墩壁内外表面上均残余有一定的拉应力。分析结果对于结构温度裂缝的控制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