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横向力系数的高速公路超高取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通过对横向力系数取值的分析,建立高速公路平曲线段超高值的优选模型,以保障驾驶员在平曲线路段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并根据交通组成和运行速度优选出超高的合理取值,为公路线形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84>>提出的使线形连续,协调,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最好设计成1:1:1为前提,导出了既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又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基本型和S型曲线的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公式,并确定了临界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对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混凝土及钢筋凝土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为使进一步修改质量标准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在道路平曲线设计中,超高与横向力共同作用抵消车辆在曲线行驶中产生的离心力,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现行城市道路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在超高设计方面的相关要求,借鉴美国AASHTO超高分配计算方法,以城市快速路为例,提出了不同圆曲线半径建议超高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技术的公路路线方案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实际,针对现行公路路线CAD系统尚不足以解决公路可行性研究,路线方案选定这类多目标空间决策问题的现状,论述了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建立基于GIS的公路路线方案决策支持系统的若干问题和系统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6.
公路平曲线的超高过渡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公路设计中平曲线超高过渡计算时遇到的具体情况,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要求,推导出超高缓和段内超高过渡工的通用算法,并提出了对“C型曲线”在两回旋线衔接接处进行超高,加宽过渡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无中间带的公路,从排水、路肩稳定、路容美观以及路面与边沟等协调方面比较了两种超高过渡设计方式(文中简称《路线》方式和《张氏》方式),列举了《张氏》方式的优点,并推荐采用该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平曲线半径和不同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分析,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提出了超高及超高缓和段的设置方法,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缓和曲线基本功能与平曲线线形协调要求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公路基本型平曲线的通用设计公式及方法,对公路路线设计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宣道光 《公路》2005,(6):64-69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及《公路设计手册(路线)》是公路路线线形设计的规范性文件,依据缓和复曲线(卵型曲线)的基本原理,导出了与其特性直接相关的公式,并与规范对比提出了分析意见,可供设计、测量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速度V-半径R-横向力系数μ-超高值ih的基本关系,通过计算,提出对现行路线设计规范中的横向力系数取值、最小半径控制值等指标的调整建议,并给出新的μ-R拟合公式,以供公路路线设计可进行平曲线半径及超高横坡取值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桥梁中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强度设计、裂缝验算、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进行了讨论,并根椐公路<<桥规>>结合设计实际绘制了全套钢筋混凝土设计用诺谟图。  相似文献   

13.
基于Supermap公路路线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三  朱添宝 《中外公路》2007,27(5):135-138
结合当前我国公路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实际,针对现行公路路线CAD系统尚不足以解决公路路线方案比选这类多目标空间决策问题的现状,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公路设计,开发了基于Supermap公路路线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对系统的开发目标、功能、结构和模块设计进行详细介绍,最后结合常(德)-吉(首)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公路平曲线线形协调要求的严谨分析,创造性地提炼出了公路平曲线双指数设计公式,对公路路线设计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宽容性理念在公路路线设计及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超高缓和段的设计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在工程实践中超高过渡大多数都是在缓和曲线全长上进行,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存在进入弯道开始路段外侧车道无法抵抗离心力的不足。美国AASHTO“绿皮书”《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中对超高设计方式有详细的规定,各类超高过渡的共同特点是在进入弯道(缓和曲线或圆曲线)前先有一个直线过渡段,使外侧车道进入弯道即可抵抗离心力。经过实例计算比较分析,认为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式更加缓和,更加利于行车安全。讨论了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法用于我国工程实践的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超高缓和段的设计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实践中超高过渡大多是在缓和曲线上进行。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存在进入弯道开始路段外侧车道无法抵抗离心力的不足。美国AASHTO《绿皮书》《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中对超高设计方式有详细的规定,各类超高过渡的共同特点是在进入弯道(缓和曲线或圆曲线)前先有1个直线过渡段,使外侧车道进入弯道即可抵抗离心力。经过实例计算、比较分析,认为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式更加缓和,更有利于行车安全,文中还分析了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法用于我国工程实践的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托G240监利县新沟至毛市段改(扩)建工程,本文介绍了公路超高排水常见类型及其特点,对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泄水口设置、路线纵坡及超高横坡进行了研究。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泄水口的尺寸及设置间距,分析路线纵坡及超高横坡对泄水口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无中间带的公路,从排水、路肩稳定、路容美观以及路面与边沟等协调方面比较了两种超高过渡设计方式(文中简称《路线》方式和《张氏》方式),列举了《张氏》方式的优点,并推荐采用该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现行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标准路拱横坡的公路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进行了规定.在道路几何设计过程中,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大于对应规定值时,一般习惯不设置缓和曲线及超高.该文针对这一设计习惯对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某高速公路事故高发路段处治案例,提出在特定情况下,即使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也宜设置缓和曲线和超高的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