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莹  席进  叶见曙  俞博 《中国公路学报》2012,25(3):107-111,119
为了研究适用于公路混凝土槽形梁行车道板内力的计算方法,将公路混凝土槽形梁比拟成带有边梁的弹性矩形薄板,考虑边梁的挠曲和扭转,运用功的互等定理,推导出槽形梁的挠曲面方程,求得行车道板弯矩及挠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边梁抗弯刚度及抗扭刚度的合理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一足尺模型试验梁进行了计算,并分别采用有限条法、比拟板理论、梁理论对不同边梁高度的槽形梁模型在轮载作用下行车道板的内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比拟板理论计算行车道板中部在轮载作用下的弯矩及挠度具有较高精度;相较于梁理论,比拟板理论可进一步反映截面尺寸变化对槽形梁内力的影响及其整体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提出将公路混凝土槽形梁视为带边梁的弹性矩形薄板,基于板理论推导出竖向荷载作用下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槽形梁行车道板的内力主要与宽跨比、抗弯刚度比、抗扭刚度比有关,为了使槽形梁受力合理、造价经济,建议抗弯刚度比宜等于或略大于10,抗扭刚度比宜等于或略大于0.6。  相似文献   

3.
端横梁是公路混凝土槽形梁重要的受力构件,其内力的准确计算十分重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端横梁对槽形梁受力的影响,探讨了端横梁的设置方法,研究了公路槽形梁端横梁的设计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端横梁的影响范围主要为距离端横梁约L/5的区域,其主要作用表现在影响行车道板的横向受力以及梁端附近梁体的变形,对行车道板的横向应力及弯矩影响较大,对边梁及行车道板的纵向应力和弯矩影响较小,对梁体的变形影响较大。从改善行车道板横向受力的角度考虑,建议端横梁高度宜大于等于行车道板厚度,端横梁长度宜大于等于行车道板厚度与端横梁高度之和。并完善了作用在混凝土槽形梁端横梁上的荷载分布模式,提出了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一座公路混凝土槽形梁跨线桥为背景,研究了公路混凝土槽形梁横向加劲行车道板和端横梁的设计计算方法,针对边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可能引起的梁端附近行车道板中较大横向拉应力,提出了相应地设计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跨线桥黄延桥为(24+40+24)m连续刚构体系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该桥主梁采用矩形钢管桁架和混凝土行车道板构成的组合桁梁;桥墩采用Y形双肢矩形钢管混凝土树状桥墩,下设菱形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在负弯矩区下弦杆和Y形桥墩的矩形钢管内设置PBL纵肋并灌注混凝土,形成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断面,以提高杆件承载力、改善受压钢管局部屈曲性能。为提高该桥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承载力、改善节点的失效模式,采取主管内灌注混凝土和支管与主管同宽两项优化措施。混凝土桥面板通过上弦闭口PBL开孔预埋钢板连接件与主桁相连。桥墩通过纵、横向呈方格网络集中布置的PBL开孔钢板与承台固结。  相似文献   

6.
根据无背索斜拉桥中大悬臂钢-混凝土组合脊骨主梁的结构和受力特点,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分析了混凝土桥面板徐变对组合脊骨梁内力分配的影响、钢箱梁扭转效应、组合悬臂挑梁受力及荷载横向分布、桥面板剪力滞效应等几个关键性受力问题,并利用外国规范验算了钢箱梁承压板的局部稳定性。由分析可知,混凝土徐变导致脊骨梁中钢箱梁应力增加,混凝土板应力下降;钢箱梁的扭转翘曲正应力可达到弯曲正应力的10%;大悬臂组合行车道板的横向分布计算取3片梁模型即可,且施工中采取预弯措施可防止组合挑梁的混凝土板受拉开裂;《本四桥规》中承压板容许应力计算公式约具有2.0的安全度;混凝土行车道板的剪力滞效应明显,塔梁固结处的行车道板还出现了负剪力滞现象。上述结论可为同类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板桁组合结构有限段单元,建立了考虑桥面板局部变形和桁架杆件次应力影响的大跨径板桁结合主梁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模型。该模型自由度少,计算方便,而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数值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可为大跨径板桁结合主梁斜拉桥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的行车道板(即翼板)通常是当作一端与主梁梁肋固结,一端为自由的悬臂板来计算的。由于这种结构的弹性分析十分复杂,从实用目的出发,提出了按荷载对板的有效分布宽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彦伟 《国外公路》2000,20(1):33-35
美国最近研制出一种槽形梁桥。在两片边梁的底部设行车道,边梁既是主要轴重构件,又可作护栏。槽形梁可有效地增加桥下净空,以一种崭新的桥型进入桥梁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个考虑板件局部翘曲的平板结构主梁混凝土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模型,本文的分析方法和程序通过数值解算例与其它有关试验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可为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大桥引桥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加固工程中提出采用增设钢结构横向联结系来改善主梁结构受力性能的方案,采用Ansys软件建立4种数值模型:(1)原结构;(2)L/4处增设钢结构横向联结系;(3)L/6处增设钢结构横向联结系;(4)L/4处增设混凝土横隔板。通过计算4种模型下主梁跨中挠度比求得跨中横向分布,并对4种模型的横向分布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增设钢结构横向联结系或混凝土横隔板对改善上部主梁受力的作用很小。此外,探讨了加固改造前后不同行车道宽度对上部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板桁主梁整体受力性能和铁路桥面系局部受力性能,以(84+196+532+196+84)m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背景进行分析。采用ANSYS建立全桥和不同节段长度主梁的三维板桁结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板桁主梁的整体刚度和桥面板局部刚度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铁路桥面系构件参数(板桁连接方式、桥面板厚度、横梁刚度、纵梁及U肋厚度)对主梁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板桁主梁中横梁位置处钢轨的竖向线刚度较大,两横梁之间竖向线刚度较小,钢轨的竖向线刚度沿纵向周期性波动。铁路桥面板厚度对桥梁整体扭转刚度影响明显,铁路桥面板局部刚度与横梁、纵梁和U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的要求,分析了公路钢筋砼矩形板式桥涵行车道板的截面高度(板厚)取值的几个控制因素;从满足安全及经济的要求出发,推导出可供设计时一次合理选定板厚的简易公式,根据公式,可准确地选定板的截面,减少重复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单边索斜塔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塔梁根部应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板 (壳 )、梁及三维实体单元相结合 ,对长沙市浏阳河洪山庙大桥塔梁根部区域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 :主梁根部过渡段钢箱梁及混凝土的应力满足规范的限值要求 ,行车道板的剪力滞效应明显 ,徐变对主梁应力的分布影响显著 ;塔根部混凝土在施工过程及运营阶段均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 ,与试验结果相比较 ,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桥规关于整体式梁桥行车道板有效分布宽度计算的规定,讨论整体式简支板桥有效分布宽度的计算值。并用“弹性簿板理论”计算的精确值和在桥梁上的大型试验的实测值与桥规的计算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刘宗海 《东北公路》2002,25(2):85-86
在桥梁工程主梁安装上,就如何解决矩形板、空心板梁支座脱空分析及施工控制采取了有效措施,解决了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类(139+106)m独塔单索面不对称斜拉桥,广州大桥主桥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主梁采用宽幅大挑臂近似三角形斜腹板整体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塔采用带椭圆端头的矩形截面“一”字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墩为混凝土双薄壁墩。选择应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全桥静力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强度、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机场刚性道面是通过具有一定传荷能力的接缝,达到共同工作的目的,基于此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双参数粘弹性地基上四边弹性嵌固矩形板的新型力学模型。利用变分原理、Laplace变换和互等功定理求解了该系统的位移解析解,计算了弹性地基和粘弹性地基上有限矩形板的动力响应,探讨了地基参数和弹性嵌固边界刚性系数对板的动态响应的影响。得到了冲击荷载下双参数粘弹性地基矩形板系统参数影响的动力特性规律。该研究结果可为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板厚设计、参数识别和质量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斜梁桥的横梁布置及其翼板中钢筋的布置,在国内外均存在两种方案和做法:(a)横梁与主梁不正交而与支承线平行;(b)横梁与主梁正交。同样,翼板(即行车道板)中的横向钢筋有的与主梁斜交,有的则与主梁垂直。这两种方案或做法究竟何者较优,似乎尚未定论。本文认为,无论是横梁还是翼板中的横向钢筋,与主梁正交是正确的,与主梁斜交是错误的。理由是:(a)正交符合力学原理;(b)正交与实验研究结果吻合;(c)正交符合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公路》1965,(5)
少筋微弯版组合梁桥是我国自行研究提出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型式,与以往公路桥梁中普通采用的结构不同。它的行车道板和主梁肋均为独立的预制构件,梁肋为工型梁而不设横隔版;行车道版为单向微弯,底面为圆弧筒状的构件——微弯版。版和梁之间以就地浇注混凝土联结,并取消了防水层(照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