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完成了西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的静载试验,记录了四片梁的弯矩重分布过程,指出了弯矩重分布是与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讨论了部分预应力比PPR对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完成了四片高强混凝土-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变截面预应力连续梁的静载试验,记录了四片的梁的弯矩-挠度曲线及弯矩重分布过程,指出了弯矩重分布是与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讨论了部分预应力比PPR对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最后对四片试验梁进行了材料非线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两跨等截面的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弯矩重分布出发,推导并提出变截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矩重分布的计算方法,以期在以后进一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能用于设计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完成了四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的静载试验,记录了四片梁的弯矩重分布过程,指出了弯矩重分布是与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讨论了部分预应力比PPR对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空间有限元方法,对3跨变截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进行了建造全过程分析。着重研究了施加体外预应力对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受弯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元生成技术实现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受力全过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跨度较大,且截面尺寸受限时,采用常规的墩顶强迫位移、桥面板施加体内预应力等措施仍不能满足中支座负弯矩区域的承载力要求。对中支座负弯矩区域桥面板施加局部体外预应力,对于改善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的受弯性能有较大的作用,能提高钢箱-混凝土组合桥梁的承载力,进而提高了跨越能力,具有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西宁南川申宁路五跨变截面预应力连续梁桥设计为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该项目五跨连续梁在次边跨范围内任意工况下不出现正弯矩,均为负弯矩,支点梁高较大,横梁横向不需要设置预应力,多跨连续梁预应力损失较大,计算时需要进行研究.由于支点处梁高较大,为保证桥梁在运营状态更好地工作,在支点一定范围内设置竖向预应力,作为桥梁的安...  相似文献   

7.
钢-混组合截面连续梁中支座顶部混凝土桥面板受拉,混凝土很易开裂退出工作。文中在综合已有钢-混连续梁支座顶部区域抗裂方法的基础上,以某70 m+120 m+70 m连续钢-混组合箱梁桥为背景,对支座顶升+负弯矩区张拉预应力、抗拔不抗剪连接技术+负弯矩区张拉预应力2种负弯矩区抗裂方案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抗拔不抗剪连接技术+负弯矩区张拉预应力方案,成桥阶段混凝土桥面板有较大压应力储备,可提高支座顶部区域混凝土板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大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以某120 m主跨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为背景进行抗裂技术研究。采用MIDAS Civil 2020软件建立大桥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研究增强配筋技术、后浇成型技术、预应力技术以及抗拔不抗剪连接技术对桥面板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基于不同抗裂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效果,提出适用于大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的综合抗裂技术。结果表明:增强配筋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裂缝宽度,但当配筋率超过0.015后,效果明显降低;采用后浇成型技术,调整混凝土桥面板的浇筑顺序可明显降低成桥时负弯矩区桥面板应力;张拉预应力筋可有效提升负弯矩区桥面板的预压应力水平;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可显著降低活载下负弯矩区桥面板应力水平;采取优化桥面板混凝土浇筑顺序、在负弯矩区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同时施加预应力、增加预应力锚固区的配筋率的综合抗裂技术,可明显降低负弯矩区桥面板拉应力,同时对桥梁结构的其他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连续梁的内力重分布的研究,可以帮助更好地分析连续梁的受力性能,而目前国内外对此主要是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预应力结构尚少有研究。该试验以一个1:4的三跨预应力连续梁模型为基础,以弯矩调幅系数、边支座反力与中支座反力的比值(边/中)为基本参数,通过体外预应力加固前后的对比试验,对连续梁桥弯矩重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较加固前稍大;加载至部分钢筋屈服时,加固前后各跨中最大弯矩调幅系数在-8.34%~-12.62%之间;两墩顶负弯矩区段的最大调幅系数在19.44%~29.59%之间,边/中由初始的32.1%降至28.38%~27.59%。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预应力钢-混箱形组合连续梁墩顶部位(负弯矩区)的受弯性能及预应力设置方法,以广吉高速某组合连续梁桥为背景,以1∶4的缩尺比制作该桥负弯矩区模型梁进行纯弯试验,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组合梁负弯矩区的破坏形态、裂缝开展及开裂弯矩等力学性能;模拟改变预应力位置及预应力张拉水平,研究预应力设置对组合梁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梁最终发生塑性弯曲破坏,破坏时裂缝均匀分布且间距与箍筋间距相近,模型梁开裂弯矩为156.0kN·m;在不同预应力张拉水平下,混凝土板对称轴单侧预应力筋合力点至对称轴的距离s与1/2板宽B的比值为0.15~0.50时,开裂荷载较大;预应力张拉水平越高,开裂荷载对预应力筋位置的变化越敏感;原型梁开裂弯矩为15 840kN·m,当s=0.4B时,开裂弯矩可提高约11%。  相似文献   

11.
前言后张连续梁的预应力弯矩总效应分析,关键是要算出各支点的次力矩。因为次力矩在两支承间是按直线变化的,在自由端(端支承)则等于零。因此,梁跨上的预应力总弯矩可按钢索对中心轴的偏心距求得的初预矩,与之以支承处次力矩按内插所得之值,二者叠加求得。目前国内常用的次力矩计算方法有:三弯矩方程、力矩分配法和连续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界面滑移效应对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抗裂性的提升效果及工作机理,设计并制作采用常规剪力连接件和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钢-混组合梁各1组进行负弯矩区加载试验,分析试验梁预应力施加效率、关键部位纵向应变、梁体刚度及关键截面界面滑移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抗拔不抗剪连接件时,梁体抗裂性更好,界面滑移效应可避免以往负弯矩区预应力通过常规剪力连接件传递到钢梁的情况发生,明显提高预应力效率;同时可使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承受的拉应力分布更均匀,有效降低中支点截面的拉应力峰值,使后续裂缝宽度增长缓慢;加载前期2组梁体总体刚度没有明显不同,加载后期界面滑移使梁体结构刚度下降,变形增加,但变化幅度较小;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对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的抗裂性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多孔连续梁因其受力合理,能有效减小建筑高度,故在设计中普遍采用。而2孔连续结构一般因墩顶负弯矩及跨中正弯矩均较大而不予采用。针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上跨京秦高速公路的设计实例,从提高其承载能力、刚度,改善受力性能的角度,介绍2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4.
预制一组预应力构件,并排架设在两个相邻墩中间,以它为模板再现浇一层顶板混凝土形成组合梁桥。这种形式用于12m以下的跨径非常经济。各跨的现浇顶反如果连续浇注便形成连续梁。提出了连续梁支点负弯矩的计算方法以及它对跨中正弯矩的减载作用。文末附有设计实例,要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斌  张喜玲  周利金 《公路工程》2008,33(3):160-163
体外预应力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桥梁工程和和建筑结构以及结构加固,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有效偏心距这一概念,分析了预应力连续梁折线形体外索几何参数与固端弯矩的关系,通过对一三跨预应力连续梁的计算分析,指出了为使体外索在整个结构中的效率达到理想状态,需要根据不同的荷载条件合理选择体外索的几何参数,文中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建议,可供体外预应力连续梁结构设计时确定体外索几何参数参考。  相似文献   

16.
悬臂施工连续梁桥分阶段预应力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针对悬臂施工连续梁桥外荷载分阶段作用的特点以及对结构的响应,提出一种分阶段设计预应力新方法。具体就是在悬臂施工阶段接零弯矩平衡配束,合拢阶段配置后期束以满足使用阶段无拉应力,最后根据截面抗主拉应力要求配置抗剪竖向钢筋。上述后期束配过程以及支座反力作为变量构造迭代格式,并研制了计算机自动配束程序。上述软件已用于三座桥(两座已建,一座在建)的预应力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施工方法对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内力、配束的影响,采用Midas有限元程序,分别对3种不同施工方法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进行模拟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工方法引起的连续梁内力变化较大,进而影响配束方式;只有对不同施工方法的内力变化及体系转换过程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连续梁在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8.
李聪 《公路工程》2021,(1):18-22,80
钢-混组合梁桥体系在市政桥梁工程中近年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正弯矩区混凝土桥面受压,钢梁受拉,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但在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受拉会引起裂缝问题.综合使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应力技术、调整桥面板施工顺序、有效运用支点顶升法,提出了一种新型装置来控制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拉应力和裂纹....  相似文献   

19.
凌忠  蒋严波 《中外公路》2012,(3):195-198
通过总结国内外联接铰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厄瓜多尔国家联合大桥多跨长联预应力连续梁联接铰的设计特点,靠近跨中部位设置联接铰用于传递两联主梁活荷载产生的剪力和弯矩,约束两端主梁的竖向、横向相对变形及相对转动,释放主梁混凝土收缩徐变、体系温差及地震产生的纵向相对位移,解决了多跨长联预应力连续梁位移过大的难题。施工中采用钢管支架现浇、水箱预压等措施控制线形。  相似文献   

20.
周奇  张南  许琦 《公路工程》2008,33(1):28-31,47
针对体外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建立了后张法预压应力在组合连续梁端头向全截面传递的力学模型,根据剪力连接件荷载一滑移本构关系及对称截面处的界面滑移为零等的边界条件,解得混凝土翼板轴向预压应力分布函数。进行了一根体外预应力钢箱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直线预应力筋及通长折线预应力筋张拉试验,得到的分布函数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试验及计算表明,影响预压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钢梁与混凝土翼板之间的约束作用。从预应力锚固点到中支座对称点,预压应力逐渐减小,预应力筋越长,预压应力降低趋势越平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