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丁坝局部冲刷坑形成机理和最大冲深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波 《公路》1997,(1):9-12
根据丁坝周围的水流结构和河流动力学输沙原理,阐明了丁坝局部冲刷过程和丁坝稳定地形特征形成的原因,通过丁坝局部冲刷试验结果和地形特征分析,结合水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丁坝局部最大冲深的计算关系式,并通过收集的大量丁坝局部冲刷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推荐了计算式中的经验系数。  相似文献   

2.
Ⅳ、丁坝局部冲刷计算与冲刷防护丁坝遭到水毁,大多由于坝头的冲刷下沉破坏,由坝头的局部冲刷造成。所以,丁坝的冲刷埋置深度,主要决定于坝头的局部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3.
丁坝的平衡冲刷及冲刷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完成长历时丁坝清水平衡冲刷试验的基础上,对丁坝周围局部冲刷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根据试验资料、由量纲分析提出了丁坝局部平衡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丁坝局部平衡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丁坝与水流夹角,丁坝边坡对丁坝局部冲深的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4.
丁坝(群)附近的局部流场变化是引起丁坝局部冲刷的根本原因。为认清丁坝附近的流场分布规律,运用二维水深平均k-ε紊流模型,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绕流丁坝附近流场的分布。结果表明,丁坝回流区长度随着坝长的增加而增加;直角坝头丁坝比圆形坝头丁坝具有更强的扰流作用;丁坝群对水流扰动作用不及单丁坝。这些结论对丁坝的防护设计和施工工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沿河路基局部冲刷深度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对沿河路基局部冲刷影响因素如水流条件、河床沙条件和河流几何边界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模型试验,观测了河流各断面的水深、流速、护墙的冲刷深度和冲刷的发展过程及护墙附近的水流形态。针对弯道凹岸沿河路基的冲刷,对比分析了已有的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采用量纲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设置护墙后的沿河路基弯道凹岸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依托模型试验,对护坦的减冲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试验观测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设置护坦后的路基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供在确定路基冲刷防护工程结构形式和基础埋深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蒋焕章 《公路》1998,(10):18-22,45
介绍我国公路部门近年来研究提出的几个导流堤、丁坝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对这些公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修正意见,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导流提局部冲刷稳定深度计算公式。对如何使用试验资料制定计算公式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7.
钱江四桥桥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桥墩局部最大冲深和冲刷部位是桥墩墩台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数,为此应用系列模型延伸法进行不同比尺的桥墩冲刷深度试验,然后利用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桥墩冲深计算式,经检验与实测基本相符,为桥墩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丁坝,导流堤基础冲刷防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冲刷机理及消能抗冲原理,结合大量模型试验和现场实际试验工程以及调查资料分析研究,提出了丁坝、导流堤基础冲刷防护措施和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在水力方程中考虑环流对方程的修正,局部水深突然变化引起局部阻力对方程方程的修正,同时输沙方程中考虑环流输沙,建立了适合于河流丁坝局部冲刷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两坝局部冲刷计算,其最大冲深过程线与实验曲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双丁坝的布置会直接影响整治工程,对河床演变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较优的丁坝布置形式具有实际工程意义。通过水槽模型概化试验,测得不同工况下双丁坝周围流速的分布情况,并绘制不同条件下双丁坝周围流速分布图,结合理论分析,得到了流量、坝间距、坝长、坝头形式组合等因素对双丁坝周围流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漫水丁坝和丁坝群防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和工程现场考察,对漫水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河床变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不漫水丁坝为基础,提出了漫水丁坝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从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关于坝型,不同地区,不同河段等条件下修建漫水丁坝及丁坝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八字小桥涵出口设置挑坎较不设置挑坎其垂裙处冲刷深度有所减小;端墙小桥涵出口设置挑坎与不设置挑坎相比较,前者使两侧岸局部易产生较深冲坑,垂裙处冲刷深度剧增;小桥涵自由出流出口在铺砌顶面设置挑坎有增阻减速作用,但减小冲坑最大冲深效果较差.试验分析后提出了改进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挡水墙局部冲刷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德海 《公路》1992,(12):31-33
公路路基防水冲刷的挡水墙和桥梁上、下游的导流墙以及护岸墙受洪水冲刷时,挡墙处的水流发生变化,从水面向下直冲河床,水流状况与桥墩附近形成的旋涡相似。所以挡水墙处的局部冲刷与桥墩处的局部冲刷属同一类型。挡水墙(导流墙、护岸墙)处的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则可从有关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衍生而得。 1965年我国铁路和公路部门根据我国的实地观测资料和模型试验资料,提出了桥墩局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台阶型沉井附近水动力特性及沉井台阶位置对局部冲刷的影响,以优化沉井结构,以某桥大型台阶型沉井为背景,通过流体计算软件C FD建立三维定床水动力模型,分析该沉井台阶设置对水流流速和流速矢量、湍流动能、床面切应力等沉井附近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物理模型动床试验,分析台阶位置对最大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  相似文献   

15.
桥台的冲刷机理和冲刷深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水工模型试验观测和大量试验数据及图象资料,应用流体力学原理对桥台及丁绕流的流场和旋涡体系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桥台及丁坝冲刷的旋涡机理,发现并论证了决定冲刷的关键因素是天然河槽水力因素(弗汝德数Fr)和路堤及丁坝阻水因素(阻水面积Az或阻水长度LD)。根据本文和近年来国外发表的长历时平衡冲刷数据,应用图解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桥台及丁坝平衡冲刷深度公式。公式简明易用,并得到汛后工程实测资料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一、丁坝的性能与作用在河道与航道整治中,丁坝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整治建筑物。在公路和铁路建筑中,丁坝也常用来作为桥渡调治建筑物和路基冲刷防护建筑物。丁坝在公路路基冲刷防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丁坝防护路基冲刷的优点是防护长度大,相当于丁坝本身长度的3~10倍以上。采用丁坝配合其他路基冲刷防护建筑物,譬如挡墙、护坡、抛石、防水林与边坡植被加固等,将会更加合理和取得更为良好的综合防护经济效益。另外,采用丁坝防护路基冲刷,对于保证路基安全更为有利。当丁坝出现水毁时,如果及时进行抢险,将不会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和造成运输经济上的损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桥墩局部冲刷过程,通过在桥墩周围设置护坦以减小桥墩局部冲刷,并对防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设置护坦桥墩局部冲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复杂群桩基础冲刷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公路桥梁群桩基础的冲刷计算,根据我国现有公路桥梁群桩基础的现状,详细分析、研究各类群桩布设情况下的河流的阻力特性、流态、流速分布以及泥沙运动性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布设群桩条件时,存在四种冲刷机理:纵向掩蔽作用、纵向冲刷联动作用、横向阻力增大作用和横向冲刷联动作用。并根据该研究结果,修订完善目前我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中,桥墩非黏性土的局部冲刷计算公式中边界条件不合理部分,在原公式中仅考虑群桩横向排列影响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同时考虑群桩横向和纵向排列的综合影响系数。并用实桥数据进行验证后,提出了复杂群桩基础冲刷计算的推荐公式。这一结论使原有冲刷计算公式更加趋于合理,从而能运用于复杂群桩基础的冲刷计算。为非黏性土群桩基础的局部冲刷计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国内外桥墩局部冲刷公式的基础上,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例,验算了我国现行规范中的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分析局部冲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桥墩非黏性土冲刷公式中,65-1修正式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影响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因素有潮流作用和偏角大小。  相似文献   

20.
研究江顺大桥所处河道河床演变及桥墩冲刷,为工程建设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通过原型实测资料来分析江顺大桥附近水域的水沙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河床演变分析,针对江顺大桥工程所处河道的设计水文组合条件,采用《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推荐的公式计算桥墩冲刷深度,并按断面平均流速、墩前行近流速和主槽流速建立动床物理模型进行桥墩的局部冲刷试验,研究桥墩极限冲刷坑的深度和范围。结果表明江顺大桥桥址处河床会缓慢回淤,物模试验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理论计算结果偏安全。上述研究可为江顺大桥基础设计及冲刷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