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国外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工务养护维修经验,分析我国现行的高速铁路工务维修模式,从宏观层面对高速铁路工务的维修管理体制建设和微观层面工务的检测、养护、维修作业组织方式建设和工务的养护维修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对不同的组织模式分析对比,提出我国未来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应进一步向工务、电务、供电三方业务和信息集成的"管、检、修"分离的综合维修集成管理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实现对高速铁路轨道、路基、桥梁、隧道、边坡和涵洞等工务设施进行结构安全监测的可行性.将光纤传感器嵌入到边坡及路基结构模型中进行试验.研究表明,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实时、远程、在线和连续监测的功能特点,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工务设施结构安全信息采集的需要.基于光纤传感的安全监测技术,结合对监测信息分析评估的方法和软件系统,能够应用于高速铁路工务设施的安全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里程的快速发展,在高速铁路网络化运营条件日趋成熟的背景下,亟须深入开展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管修问题研究。鉴于高铁不同的运营线路特点及开通时间,目前我国高铁工务设备维护初步形成"混合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委托管理"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为强化高铁工务、维护安全监管、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分析了高铁工务新特点及检修作业存在问题,从人员管理、机构设置、天窗协同和作业效率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工务维护创新、工务检修作业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09,(12):6-7
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项目,刚在12月初获得香港立法会工务小组通过合共669亿港元的工程拨款,期望这项经历多年争议和僵持的工程可以在2010年初全面开工建设,争取于2015年完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铁路进入现代化高速铁路时代,铁路装备水平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现代化通信技术不但在铁路装备升级换代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为铁路系统互通、互联和融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现代化通信技术在列车运行指挥调度、机车车辆定位控制、工务、电务、供电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展望现代化通信技术推进我国铁路现代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列车定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高速铁路列车定位技术的一般概念,阐述了高速铁路中常用的列车定位技术。最终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列车定位模型,综合利用基于卫星的列车定位技术和基于查询/应答器的定位技术,大量减少了地面的查询/应答器,并对这些定位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铁路线路高平顺性特征及路基线下工程的日常维护与整治,通过布设监测断面、选择桥梁上稳定CPⅢ点作为路基沉降监测基准点和采用监测线路中CPⅢ点作为转点尺承的观测方法,设计了高速铁路路基运营维护沉降监测技术方案,解决了地面沉降区沉降监测基准点选择难和维护监测施工时间短的难题,并在长三角高铁网路基运营维护沉降监测中得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运营期三等变形测量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郑兰英 《轨道交通》2013,(12):30-31
2013年9月26日-27日,由北京铁道学会、上海市铁道学会以及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专业媒体RT《轨道交通》杂志联合主办,南车、北车集团、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大韩交通运输学会支持的[CRTSCHINA2013高速铁路大会暨产品展示会]在中国·上海浦东展览馆圆满落下帷幕。活动前夕.记者采访了济南铁路局工务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吕关仁,他对当前我国高速铁路线路维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及线下构筑物的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而铁路地理跨度大,采用定期的常规地面人工测量方法无法及时有效得到高速铁路沿线的形变,给线路的稳定性评价和列车的安全运营造成了潜在的隐患.本文以京津高速铁路永乐站至天津站区段为研究区域,利用时序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选用C波段雷达数据对沿线区域进行了形变监测,获得了该区域在2007-02-2010-07时间范围内的纵断面方向平均沉降速率曲线及沿线平均沉降变化率曲线;对比分析了沿线区域沉降变形规律,提出区域内差异性沉降是对线路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因素;并根据影响程度对线路进行了分级评估.该结论对于京津高铁的运营及维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桥上无缝线路附加伸缩力的远程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这一复杂体系,以国内某高速铁路建设为背景,通过对该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试验研究,研制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长期、远程和实时监测系统。利用远程监测所得到的应变,推导了伸缩附加力的计算公式。运用该方法对某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验证了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