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据病毒研究室歧天茂等报道,目前国内外学者均以免疫荧光技术(IFAT)及免疫酶染技术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静脉血清中的IgM抗体做为早期诊断的依据。该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ELISA检测出血热患者血清IgG抗体方法,并与IFAT进行比较,两方法阳性符合率及阴性符合率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EHF患者发热初期ELIS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FAT法。实验发现,临床重危型患者发热期ELISA抗体滴度多数高于IFAT抗体滴度2~4倍,而恢复期则正好相反。故该方法适用于EHF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因ELISA系借助酶标检测仪判读结果。数据准确,无检测仪器者可以目测此色,判断结果,故便于基层人员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将IgM抗体捕获ELISA法应用于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尿液中的特异性IgM抗体,总阳性率72.62%,7~9病日可达83.87%;第3病日即可出现阳性;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尿中特异性IgM抗体检出的阳性率与病日(G=7.3858,P>0.05)及尿蛋白含量(G=4.4003,P>0.05)间均无明显关系;特异性IgM抗体的滴度与病日有关(F′=26.5331,P<0.01)与尿蛋白含量无明显关系(F=2.2074,P>0.05);不同病日尿液中特异性IgM抗体检出的阳性率与滴度呈正相关(r=0.9973,P<0.01)。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重点以免疫酶染检测了37例临床确诊EHF患者双份血清中的IgM抗体并与IFA—IgG抗体法进行了对比,所查37例EHF患者中2例早晚期血清免疫酶染IgM及FA—IgG抗体均为阳性,其余35例早期血清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FA—IgG法;晚期血清二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及阳性检出符合率为100%。阻断试验及2—ME耐性试验显示免疫酶染法检出的抗体系特异性IgM;该抗体可在发病第二日出现,整个病程均能检出。实验结果表明,免疫酶染IgM抗体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仅需要光学显微镜,观察清晰,便于基层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作早期妊娠试验的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并与生物测定法、乳胶试验、放射免疫法等作了比较,认为ELISA 试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易操作、测定时间短、无放射性危害等,实为诊断早早孕之理想方法。基文共作70例,诊断符合率为98.6%,诊断最早为29天(即排卵后15天),最长为闭经60天。ELISA 试验除作为早早孕珍断外,还能协助诊断病理妊娠及葡萄胎等之随访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一、本文检测95例出血热患者487份血清中,出血热IgM及IgG抗体皆为阳性,而非出血热流行地区健康人血清30份及非出血热患者血清30份,皆为阴性。二、出血热患者血清中IgM抗体于病程第1日可检出,3—12日阳性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其滴度2—3病日开始增高,3—6病日达高峰,持续6—12天,第10—14病日逐渐下降。IgG抗体于病程第2日可检出,4—5病日阳性率上升,7—14病日达高峰,其滴度于检出后逐渐增高,5—14病日始达高峰。三、患者病情轻重与血清中抗体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建立一种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方法,我们采用目前国内外认为标记简单、性质稳定、特异性高,简便易行的酶标记萄葡球前A蛋白(SPA)作为第二抗体,用于免疫酶染法及ElisA法,检测了53份宫颈癌、宫颈炎病人血清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对比分析,认为免疫酶染法优于ElisA法: (1)酶染法简单易行、方法稳定、不需要特殊设备,在普通显微镜下即可观察结果,而ElisA法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抗原要较纯,浓度要较高,温度要恒定等。  相似文献   

8.
<正> 康某,男,38岁。因高烧,头痛,腰痛,全身不适3 d,烦燥1d,于1986年11月3日入院。患者3天前起突然高烧、畏寒、周身酸困、恶心、呕吐、腰痛、伴烦燥不安,口渴。曾服解热镇痛药效差。2天前尿量减少,每日约200ml。既往体健。本地为“出血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使本病的研究进展很快。现就 EHF 病毒敏感动物和敏感细胞及血清学检测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EHFV 敏感动物1.1 小白鼠乳鼠:美国 Tsai 等将Hantaan 病毒接种于2~4日龄小白鼠乳鼠脑内,从第一代及以后传代中均能引起小白鼠  相似文献   

10.
用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76例脑囊虫病人血清或脑脊液、阳性率90%。囊液抗原与3例其他寄生虫病(牛带绦虫病、包虫病、肺吸虫病)的血清出现交叉反应,其光吸收值是0.28、0.31和0.33,抗体滴度在1:256以下;而囊虫病人血清光吸收值73.9%分布于0.5~1.5间,抗体滴度1:256~1:8192。囊虫病人脑脊液抗体滴度最高达1:16。12例囊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1~2年內血清抗体转阴者仅1例(1/11),有1例治后4年未转阴。  相似文献   

11.
用IgM抗体捕获法ELISA(Mac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同时检测3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特异性lgM抗体(SIgM)的动态反应。二法检出SIgM的总符合率为99.46%,所测抗体滴度的动态反应曲线基本平行,而MacELISA所测抗体滴度比IFA明显提高。早期EHF病人血清即有较高滴度的SIgM抗体,9病日~10病日达高峰,此后趋于下降。IFA法所测不同病日的SIgM滴度无显著差异(F=1.680,P>0.05),而MacELISA则有显著差异(F′=2.978,P<0.05)。二法所测不同病型EHF的SIgM滴度在病日相同时各型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聚肌胞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多种病毒感染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也是一种良好的非专一性免疫增强剂。本文总结国产聚肌胞治疗早期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双盲试验结果表明聚肌胞早期使用有促使退热加快,减轻肾损的作用,越低血压及少尿期的病例数亦较多,对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校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感染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次此感染验与实验大白鼠的感染有直接关系。并就动物鼠龄和饲养条件与感染阳性检出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病毒唑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EHF—IgG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病毒唑治疗组患者血清EHF—IgG抗体及CIC水平皆比对照组为低。说明用药后患者体内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降低,CIC形成减少,有利于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我院自1983~1985年100例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衰竭。根据临床表现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素氮、肌酐、血清电解质、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溶菌酶,尿红细胞形态观察以及部分肾穿病理资料而将其分成4种临床类型,其中75%为非少尿型,19%为少尿型,3%为慢性肾衰型,3%2次肾衰型。比较各型之间临床表现,肾功能和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故认为对流行性出血热肾衰临床分型的探讨,对指导防治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LiuZhengwen(刘正稳);ZhangChengwen(张成文);LiuQingzhen(刘清珍);HanSuxia(韩苏夏);WuSuge(吴素歌)STUDIESONDYNAMICCHANGESANDCOMPARISONSOFSERUMSPE...  相似文献   

17.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程中血清特异性IgG(SIgG)抗体变化作了动态检测,分析了SIgG的变化与病型的关系。结果表明,SIgG可于第3病日检出,此后其阳性率和滴度随病日的延长而增高,至第11~12病日,阳性率达100%,滴度趋于稳定的高水平。不同病型EHF有不同的SIgG反应,于第7~8病日,不同病型的SIgG滴度出现显著差异(F=4.004,P<0.05)。提示SIgG在EHF的免疫病理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1981年初步观察流行性出血热(EHF)各期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的基础上,于1984年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各组成分—血管紧张素Ⅰ(ATⅠ)、ATⅡ、醛固酮(ALD)的血浆含量进行了系统观察。54例患者ATⅡ从发热期开始升高,低血压及少尿期达高峰,多尿期后逐渐下降;ATⅠ各期均减低,低血压及少尿期最明显;ALD在低血压及少尿期与ATⅡ相应地增高。以上改变与病情轻重及尿素氮相平行。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RAAS与EHF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有重要联系,故早期稳定体液平衡并拮抗RAAS激活及其影响。是EHF治疗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