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柴油机船舶机舱通风量不同计算方法的研究,结合船舶的不同用途,将船舶工况的概念引入柴油机船舶通风量的计算中,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实例。所总结的计算方法对各种用途船舶机舱通风量的计算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谭宝殊  王义 《江苏船舶》2015,32(2):42-44
通过在船舶计算软件中建立船舶三维船壳,可以精确计算船舶量吨甲板以下容积。基于船舶吨位丈量对精度要求不高,再加上船舶计算软件成本和三维船壳建模周期较长,尝试用一种简单的数据表格方法计算船舶量吨甲板以下容积。通过型值拆分,将特殊船舶线型转化为常规船舶线型求解船舶量吨甲板以下容积。最后通过一系列算例证明了该方法和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ANN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析和简化计算步骤,以及提高船舶电力系统脆性计算速度,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负荷削减模型,该模型不需要在线计算船舶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潮流计算和负荷削减计算。为说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负荷削减模型的精确性,又引入了基于直流潮流的线性规划模型,对船舶电力系统进行脆性计算。利用这2种脆性评估模型对实例中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别进行计算,验证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负荷削减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杨月容 《江苏船舶》2001,18(5):27-30
船舶交流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是船舶电力系统合理计算和船用电器参数正确选用的重要依据。短路故障是一个复杂的电磁过程,计算繁杂,点多量大。作者编写的船舶交流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程序,经过10多种不同类型船舶的计算,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5.
船舶破舱稳定性的计算会随着船舶类型、舱位、人数、碰撞位置不同而不同,目前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计算模型来实现船舶破舱稳定性计算,且破舱稳定性计算量大,建立的计算模型较为复杂。本文提出使用数据库技术、云平台技术建立一个综合的船舶破舱稳定性云计算平台,对概率性船舶破舱稳定性计算过程进行充分研究,计算分舱指数和概率因数,使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破舱稳定性计算相关数据的存储及查询,打通所有应用端、存储端和计算端的接口,并通过云平台的性能监控优化船舶破舱稳定性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波浪水池进行船舶航行预报,是计算船舶水动力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建立船舶水池的数值控制方程,然后利用网格划分对船舶周围的流场进行划分,最后利用Wigley-III船舶模型计算船舶在规则波中航行时受到纵向、垂向和纵摇力矩的系数,将其与势流理论(3D-BEM)和DUT计算方法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佟鑫 《中国船检》2013,(9):99-102
船舶吨位分为总吨位和净吨位。总吨位代表船舶的总容积,是衡量船舶大小的主要参数,它用于船舶登记、区别船舶等级、计算保险费及衡量船舶技术管理的标准等;净吨位代表船舶能用于营利的有效容积,净吨位又称计费吨,它是船舶向港口交纳各种税收和费用的依据。因此,提高船舶吨位丈量计算的精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船舶稳性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船舶稳性计算的特点,包括船舶的浮态、静稳性、动稳性、初稳性、大倾角稳性和气象衡准。考虑到液货船舶的纵倾和自由液面对船舶浮性和船舶稳性的影响,探讨任意载况下自由液面对稳性曲线修正的计算方法,实现了液货船稳性曲线修正的实时计算。最后以一艘大型LNG船舶为例,对该船舶在港时的浮态、静稳性进行了计算,并与该船的装载手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述计算方法的精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船舶在浅水域的低速横向漂移运动对研究船舶停靠运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船舶停靠通常是一个低速慢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船舶特定的运动形式和几何形状,粘性水动力起主要作用,而兴波很小,其影响可以忽略,可以将自由面作为刚壁处理,从而使问题简化并大大减小数值计算的计算量.文中以标准Wigley船型为对象,对船舶在浅水中横向漂移运动的粘性流场和水动力进行了计算.为了得到准确、稳定的计算结果,分别选取了不同的计算区域、网格数量和湍流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他人的计算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确定了模拟船舶低速停靠运动粘性流场的有效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
船舶在波浪中的响应一直被船舶工程师广泛关注。本文以Wigley船为对象,采用线性回归计算船舶在规则波中运动的附加质量,采用刘易斯法计算阻尼系数。以新切片理论为基础建立和求解频域内的垂荡和纵摇的耦合运动方程,得到船舶在频域中的运动响应和波浪载荷,并与三维网格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这是一种可靠的、简单快捷的计算船舶在波浪中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船舶吨位是衡量船舶容积大小和装载能力的重要参数。船舶吨位丈量和计算是船舶检验中的重要而基础的检验项目。本文旨在探讨通过辛氏第一法则在内河船舶吨位核算中丈量和计算不规则型容积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船舶动力系统的推进轴系是指柴油主机输出端轴承到船舶螺旋桨之间的部分,对船舶动力性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船舶推进轴系的结构复杂,轴系的扭转和振动对各轴承和部件有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和降低推进轴系的扭振计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船舶推进轴系的扭振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推进轴系扭振运动和响应计算,并在软件Matlab平台上完成船舶扭振计算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张健  谢祚水 《江苏船舶》2005,22(1):5-6,10
在对多艘集装箱船进行弯扭组合强度计算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算例提出1套准确易行的大开口船舶 弯扭组合应力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并总结了大开口船舶扭转翘曲应力的分布规律,对船舶的设计和建造过 程中合理保证船舶总纵强度和扭转强度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船舶设计之初在已知船型参数有限的前提下需要进行船舶阻力计算,提出一种一维船舶阻力计算方法;考虑到船型确定后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船舶阻力计算,以获取更多的流场信息或相对于一维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一种三维船舶阻力计算方法.以具有真实物理水池船舶阻力试验结果的KCS船为例,分别基于一维方法利用NavCad软件和三维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中,根据主要船舶类型和不同船舶吨级,直接给出了船舶受风面积的计算表,通过2010年版和1998年版荷载规范中船舶受风面积计算方法的对比,阐述计算方法调整的必要性,并针对2010版荷载规范未能覆盖的大吨级船舶受风面积的估算提出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陆冬青  黄志清  邱云明 《船舶工程》2015,37(S1):206-208
建立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计算确定相邻的岸线线段和船舶轮廓线线段之间的凹凸关系,提出船舶操纵运动仿真中船舶碰岸检测算法,并对检测到的碰岸情况进行时间步长调整。编制了计算程序,对于船舶轮廓线端点位于岸线内侧和岸线端点位于船舶内部两种船舶碰岸情况进行了碰岸检测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良好,很好地避免了在船舶操纵运动仿真中出现船舶冲上码头或者岸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完整稳性规则》文件中有着对计算和校核船舶稳定性过程中的强制规定,具体体现在规则的引言和A部分中。这意味着要考虑船舶纵倾因素在船舶稳性计算校核过程中的影响。本文对传统的船舶稳性校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与调整,同时对实际例子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将进行调整修改过后的船舶稳性校对计算方法与之前传统的计算校对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比较,证明调整修改后的稳性计算校核方法更加精确,且满足规则的强制要求。并发现调整完善后的新方法在新完整稳性规则下对船舶的稳性的计算校核的结果更加精确合理,能达到为将来的船舶稳性计算校核埋下坚实理论基础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前提下,航运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港口和船舶的增加,现有的通航资源显得越来越珍贵。因此,在港口航道规划及海事主管机关的船舶安全监管中,都将船舶受自然条件影响产生的漂移量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进行考虑。但由于船舶漂移量计算参数较多,包括风、流及船型等多个要素,当需计算多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船舶漂移量并绘制曲线时,计算量相当大。而简单的手工计算和绘图显然不能很好的完成。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数值计算软件MATLAB7.0的船舶漂移量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利用其进行船舶安全航宽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级社成立于1956年,承办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和集装箱的入级检验、鉴证检验和公正检验业务,并经24国或地区政府授权代行法定检验。为履行好船舶检验职责,中国船级社成立了专门机构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一系列船舶检验规范,研发了“船舶静力学计算及稳性衡准系统V4.0”、“COMPASS(V0301)海船规范计算系统”等一系列重要船舶计算软件,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进行了相应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这些规范和计算软件为船舶的设计、建造、修理和检验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在保障船舶和水上人命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方面发挥了作用。中国船级社对上述规范和计算软件拥有完整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20.
码头的水动力特性对船舶航行的影响非常大。本文首先分析船舶在停靠码头的过程中护舷和缆绳的变形情况,然后对船舶的运动方程进行时域中的求解,最后进行码头波浪对船舶航行影响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研究船舶在码头的系泊力对研究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