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分析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机制的基础上,实地调研5.12大地震后汶川震区道路沿线的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其边坡动力失稳主要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沿发震断层长轴方向的地质灾害点数目明显比垂直于断层的短轴方向多;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该区域分布上以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地震引发的滑坡多集中在坡度20°~50°范围的边坡上,开始滑动的位置大多发育在边坡的中上部。此外,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关系也非常密切,距离发震断层越近,滑坡、崩塌出现的密度就越大;上盘区域内滑坡、崩塌的出现密度及震害程度都远远大于下盘区域,并存在明显的优势滑动效应;发震断层端部、错落、转折等尖端部位在错断过程中,能量释放最为强烈,这些部位的地质灾害发育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2.
对汶川地震灾区中公路上边坡崩塌、滑移等震害的破坏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引起公路边坡崩塌,滑坡滑移破坏,其塌滑破坏不仅与发震断层有关,而且边坡岩性、坡度和风化层厚度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边坡地质灾害又是其中主要类型之一。边坡灾害所引发崩塌、滑坡等成为了阻断交通的主要因素。所以,对地震所引发的边坡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对震区道路边坡地质灾害进行大量、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总结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的分布特征、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边坡动力破坏的主要类型以及边坡地质灾害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并提出了震后公路边坡病害的防治对策建议,以期在今后几年的公路灾后重建过程中能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公路交通的危害,灾害的超前识别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总结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灾前识别的目的和原则;运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方法,从孕灾环境、灾变迹象、设计施工影响等方面,研究了崩塌、滑坡类公路地质灾害的易发路段及其识别方法,提出了识别判据(其中崩塌灾害的识别判据8条,滑坡类灾害识别判据9条),使潜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识别成为可能,可以为公路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使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更加主动和超前。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文的灾前识别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3)
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中心,对周边G318、G109和S202等3条重要生命线工程进行了累计282km野外地质调查,主要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各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泥石流和滑坡,分别占60%、24%和16%。其中崩塌主要沿G318分布,以滑移式、倾倒式和错断式为主;泥石流沿G109和G318分布较多,以暴雨型的沟谷泥石流为主;不稳定斜坡数量相对较少,以公路切坡形成的不稳定斜坡为主。同时也常见溜砂坡、碎屑流和坡面滑塌现象。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群发性和集中诱发特征,且极易由一种灾害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是导致调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震后新建的映秀~汶川高速公路紧邻“5.12汶川地震”震中,沿线地形陡峻,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极其发育.根据项目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了路线总体设计原则和采用的关键技术对策,可为地震烈度高的山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高原山区公路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的致灾原因,以2016年—2020年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等高原山区公路典型灾害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灾害与公路断道的关系,得出了该地区典型灾害发生频率由高至低为洪水水毁、崩塌、泥石流、滑坡,断道风险由高至低为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水水毁的结论,并揭示了高原山区地形地貌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地质、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提供的物源条件与降雨耦合是诱发公路典型灾害的主因,且断道多发生在雨季5月—9月,灾害频繁爆发时段较雨季延迟。基于此分析,从灾害防治、防治管理及监测预警等方面提出了高原山区公路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8.
滑坡灾害遥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牛宝茹 《公路》2002,(10):15-17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不仅能直接成灾,而且经常为泥石流、崩塌等灾害提供物源,威胁工程设施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滑坡灾害遥感解译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描述了滑坡灾害的遥感影像特征,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对滑坡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资料收集和大量现场调研得出西藏境内G318沿线发育重大地质灾害324处(段),其中崩塌162个,滑坡39个,泥石流88条,雪崩3处,河岸坍塌10段,冻土冻融22段.崩塌以节理裂隙切割型岩质崩塌、坡面堆积滑塌型和高陡阶地滚落型土质崩塌为主,滑坡以大型深厚堆积层土质滑坡和中小型风化卸荷型岩质滑坡为主,泥石流以降雨诱发型和冰湖溃决型为主.沿线地质灾害在地域上不均、地形地貌上散中有聚、地层岩性及高程上相对集中、年际上具有周期性及年内具有季节性的发育特点,且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迭67%以上.最后,提出了分期分批分级治理的防治思路和不同类型不同成因模式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郭剑  魏小佳  王刚 《公路工程》2015,(2):15-19,33
芦山7.0级地震相对于汶川地震而言,其释放能量相差甚远,其破坏规模和范围也相对较小。震中芦山地震烈度Ⅸ度,房屋开裂受损严重,未出现大规模的山体垮塌、破裂现象。地质灾害以崩塌落石为主,其次为浅表层滑坡和"山扒皮"现象。流水沟滑坡是本次地震诱发的最为典型的滑坡,纵向坡长约200 m,宽80 m,总方量约20×104m3。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滑坡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着重于地震动力效应,结合地形地貌、岩体结构等因素,对滑坡的形成过程、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堆积体的次生灾害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阳市绕城高速公路沿线278段边坡的地质灾害排查,得出沿线边坡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溜塌、滑坍、崩塌及路基边坡滑移,并提出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排查要点,探讨了基于边坡自身稳定性与危害性两个关键点的边坡安全等级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在黄土地区修建的高标准无碴轨道客运专线。其中渑池至灵宝段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地区,为郑西客运专线越岭段,地形起伏大,沿线存在煤矿采空区、黄土洞穴、顺层、滑坡、错落、黄土冲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通过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其分布范围、特征,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朱俊霖 《路基工程》2013,(5):176-180
集中降雨和持续降雨通常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四川宣汉县三墩乡偏岩子滑坡原因就是其中之一。在综合分析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但在暴雨情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治理。  相似文献   

14.
王欢 《路基工程》2015,(2):226-231
拟建杭黄客运专线深奥隧道出口滑坡为典型的崩塌堆积体滑坡。针对此类滑坡,详细论述了滑坡区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基本特征;计算模型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的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其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对滑坡的稳定性、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崩塌堆积体滑坡基本稳定。为了施工和工程安全,应对滑坡进行加固,并提出经济合理的工程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三峡库区某滑坡的治理工程,利用Slope/W软件将破坏概率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破坏概率分析的滑坡稳定性评价,可以降低由于抗剪强度参数的随机性、测试的误差、地质体的不均匀性、外界因素变化的随机性等对于滑坡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影响,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岩性的实际分布状况。相比单一稳定性系数评价滑坡稳定性的方法,将滑坡破坏概率与传统的稳定性系数相结合,可较客观地评价滑坡的实际稳定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在滑坡含水饱和+地震条件下,该滑坡处于破坏状态。  相似文献   

16.
谭剑松 《路基工程》2015,(5):193-201
以现场考察和工程地质勘察为基础,详细分析了黔江至彭水高速公路红军渡互通A匝道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特征。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FLAC3D数值模拟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工况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面未全部贯通,但滑面的中部转折段存在潜在失稳的风险;在暴雨工况下,滑坡体的应力、位移、剪应变增量等各方面数值和分布面积都有显著的增加,呈现出局部失稳的状态。根据两个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处治设计。  相似文献   

17.
张亮  廖小平 《路基工程》2011,(1):172-174
在分析福宁高速公路八尺门滑坡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的变形特征、性质、变形机制,并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在大型堆积层古滑坡场地,地质环境背景的脆弱是触发古滑坡复活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而路堑开挖以及长时间的持续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经滑坡稳定性分析和针对滑坡病害特征,确定了四个滑坡体的主要整治措施。滑坡监测和试验结果显示,整治后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质钻探、物探等地质勘查手段,查明了崇遵高速公路金交椅滑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滑动带的位置,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并对两排抗滑桩受力的分配原则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滑坡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公路建设中所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滑坡等。为了防止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对赤峰地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等分析、研究,提出了赤峰地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一般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区特大泥石流主要沿主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后山断裂带展布,呈带状、线状分布。选取汶川地震区21条典型特大型泥石流进行分析,在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泥石流的流域面积、总物源量、物源分布模数与集中度、冲出规模等综合分析泥石流分布及活动特征,得出了震后特大泥石流在物源、水源及激发条件方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