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线圈的几何尺寸、空间位置和激励方式发生变化时,空间中某一固定点的磁感应强度也会随之变化.本文以一般空心圆环线圈为例,针对不同的空间位置和激励方式,对单线圈、双线圈阵列和四线圈阵列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进行建模仿真与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阵列天线在电流同向时,其磁感应强度在空间中正向叠加效果最好;随着线圈间隔的增加,双线圈...  相似文献   

2.
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带中的临界电流值(IC)受到正交磁通密度B极大地的影响.所以,高温超导磁体的IC不仅仅由工作温度决定,而且也取决于BI的值.文章中,磁通量分布和工作电流根据励磁线圈在100hp级电动机中的变化求得.励磁线圈的磁通密度由改变励磁线圈的外半径和内隙求得.Biot-Savart方程式作为分析方法用来对磁体特性进行分析.3-维有限元分析软件用于高温超导电动机的磁场分布的计算.100hp高温超导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利用IC-BI曲线求得.  相似文献   

3.
100hp级超导电动机是韩国科学技术部21世纪前沿研发计划中的一个项目,这台电动机已完成设计.高温超导电动机(HTS)的理论模型由二维电磁场分析软件完成.该电动机由高温超导励磁绕组、低温阻尼层、气隙电枢绕组和叠层电机防护层等组成.高温超导励磁绕组由环型双扁平线圈构成,它是用Bi-2223高温超导体带绕制,运行温度为35K左右.高温超导带状导体的工作电流可由计算出的高温超导励磁绕组磁场分布和实际使用的高温超导体的特性Ic- B 决定,并把它们的磁各向异性现象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天津港集装箱公司早期从日本引进的3台住友岸桥,其起升机构采用块式电磁制动器,制动力矩6.6kNm,行程6~9mm,直流线圈电流2.1~19.6A,电压220V,保持电压20V,双制动同时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文利用电流互感器(CT)直接从高压输电线路获取电能,解决电网信息化运维模式下输电线路高压侧监控系统供电问题。取能线圈可以从传输线诱导电压,利用单片机模拟输出脉冲宽度调制(PWM)波控制充电模块,为负载提供稳定的3.4V直流电压,解决了核心容易饱和的问题,优化了电网信息化运维模式方案。基于这种取能线圈的电源进行全面的测试,并验证了它能在50-1000A的电流范围内正常工作,且可以提供稳定的输出。论文还设计了保护电路,以提高脉冲电流或短路电流对电网运维的可靠性影响,有效地解决了电网信息化运维在线监测系统供电问题。  相似文献   

6.
面电流传感器定标装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金属壳体地电流研究中,测试技术和定标方都需要经过定标的面电流传感器提供确定的电流值对其研究结果进行验证.介绍了50Hz~200kHz频段的面电流传感器定标装置的设计原理、试验方法及其研究结果,该定标装置可提供0.01mA~10A的已知面电流,对面电流传感器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7.
受LISN、电流探头、电缆等容量限制,目前无法按照GJB152A规定测试条件对工作于大电流的电子设备的电源线传导发射实施考核。本文将分流测量、降功率测量、不加LISN测量等方法应用在大电流设备电源线传导发射的测试评估中,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来研究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并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做了分析和比较,所得结论为工程中大电流电子设备传导发射的考核验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应用有限元方法得到在不同颗粒体积比浓度条件下,磁流变弹性体在成链方向的相对磁导率和磁致剪切模量随磁场强度变化曲线。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上述计算所得曲线,对该阻尼在电流和线圈匝数变化时,计算出阻尼器模型的磁致剪切模量随外加电流和线圈匝数的变化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模型的磁致剪切模量随外加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电流和线圈匝数达到一定值之后阻尼器模型的磁致剪切模量趋于稳定。分析了电流和线圈匝数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使阻尼器在设计阶段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从现行消磁工作线圈电流对纵向补偿效果产生较大干扰的事实出发,研究其干扰程度。计算得到相关消磁线圈电感,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具体计算了在工作线圈电流首脉冲换向过程中纵向补偿线圈感应电流的大小。进而提出降低干扰的改进方案,通过科学计算及仿真分析检验了方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0.
In及In-Sn电极电还原C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电还原技术在降低"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及消除密闭环境的CO2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用于电还原CO2的In及In-Sn电极,在三电极测试体系及电解槽中,对所制备的电极进行活性及稳定性测试.在常温常压和2 000 A·m-2的电流密度下,所制备的In和In-Sn电极(43 cm2)电还原CO2,生成HCOOH的速率分别达到0.585 L·h-2,0.922 L·h-2.在40 h的电解测试中,两者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In-Sn较In具有更高的CO2电还原活性,是一类更具应用前景的电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