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河航电枢纽工程是以航运为主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工程,正确分析和计算内河航电枢纽工程航运经济效益是项目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航运经济效益概念,根据内河航电枢纽工程特点,建立了航运经济效益计算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各项效益的计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量化计算公式,供项目决策或评价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电枢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点不突出、要点把握不够等问题,对赣江流域不同航电枢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航电枢纽项目在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工程分析、生态影响评价、水环境和水文情势影响评价中的要点,对指导航电枢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减缓航电枢纽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优化航电枢纽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贵州省都柳江从江航电枢纽工程为例,综合水运、水利和水电工程定额标准,从人工、材料和机械的预算价格、定额耗量对比分析三种定额标准组成的单价,为航电枢纽工程建设选择适合的定额标准和合理地控制工程投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基于湖南省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机电设备管理的经验,探讨水电、航电枢纽工程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到运行、维护实施全过程管理的意义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具有点多、面广、施工难度大、各专业协同要求高的特点。当前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尚未集成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通航安全问题分析功能,存在建设管理单一化、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新一代感知与分析技术,以数据融合驱动为主要推手,通过B/S+C/S双架构开发一套航电枢纽工程智能指挥平台。依托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通过对施工多阶段、全过程的施工生产与航运数据的高效集成及智能指挥平台的可视化智能分析,构建航电枢纽工程智能建设指挥体系,实现对航电枢纽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通航的综合管理。信息的跨平台高效、流畅交互查询和智能分析展示,有效提升了航电枢纽工程建造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航电枢纽工程施工管理中场景可视化模拟的不足,提出航电枢纽工程信息化模型概念,并基于GIS、3 ds Max和数据库技术,建立航电枢纽工程信息化模型构建方法,实现航电枢纽全要素在全生命周期的动态可视化模拟;基于BIM 4D工程动态管理思想,提出航电枢纽施工动态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基于依兰航电枢纽工程资料,利用GIS组件式二次开发,研发依兰航电枢纽施工动态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施工动态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的可行性,推动水利行业现代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草街航电枢纽工程是嘉陵江航运开发的关键性工程。工程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拦沙减淤、灌溉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具有建设时间长、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布置复杂、施工单位多、施工专业多、各单位各专业干扰较多、合同管理面广、成本控制困难等特点。通过介绍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布置、结构、建设特点以及在建设中的体会,以期对水运工程项目建设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株洲航电枢纽船闸工程施工过程发生的变更与索赔情况,总结了工程合同变更与索赔的控制方法、办理程序、以及管理效果,探讨了低价中标项目合同变更与索赔管理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航电枢纽工程普遍具有工程投资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协调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出现信息沟通与人员协同不畅、工程计量签证与进度管控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梳理分析BIM技术在犍为航电枢纽设计优化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基于BIM技术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通过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能够在勘察设计阶段提升设计质量,在施工建设阶段实现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全方面的辅助项目管理,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黄品钦 《中国水运》2014,(3):124-125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航电枢纽工程也得到良好、快速的发展。水工金属结构作为航电枢纽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航电枢纽工程质量,因而加强水工金属质量监控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文中以《浅谈航电枢纽工程水工金属结构制造的监理预控》为题,主要从航电枢纽工程水工金属结构制造监理预控的重要性及监理预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