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2月26日至27日,交通部水运司司长宋德星与加拿大运输部国际及政府关系司司长阿乐尼·特奈女士分别率海运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双边会谈,就修改双边海运协定有关事宜交换意见,并草签了《中加海运协定》修改议定书。修改议定书在税收、海上安全、船员证件及海运合作等方面对1997年中加双方签订的海运协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之更便于执行,并就中加双方进一步加强海运合作、密切海运关系达成了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政经     
《中国远洋航务》2009,(5):86-86
《中欧海运协定修改议定书》签署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与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运输部长朗格、欧委会副主席塔尼亚,日前在欧盟总部共同签署了关于《中欧海运协定》适用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修改议定书。该议定书的签署意味着《中欧海运协定》欧盟一方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全部27个成员国,中欧海运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海事信息     
中墨签署海运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墨西哥合众国政府海运协定》于日前在墨西哥城正式签署。中国和墨西哥在20多年前曾签有双边海运协定,但随着近年来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原协定在很多方面已不能适应双边贸易和海运交往的需求。作为与拉美国家重签海运协定的第一例,此次与  相似文献   

4.
寒星 《中国船检》2008,(10):64-64
爱沙尼亚是《中国-欧盟海运协定》欧盟一方的一个缔约国,《中国-欧盟海运协定》已于今年3B1日生效,目前欧盟一方有25个缔约国。2008年9,EJ24日签订的《中国一爱沙尼亚海运协定》在《中国一欧盟海运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中爱双边海员证件、船舶证书的承认以及海难救助等内容.明确在船员入境、停留、离境或过境、临时逗留方面,相互给予必要的便利安排。  相似文献   

5.
安飞 《中国船检》2003,(9):20-22
1988年至1998年是中美双边海运协定的第一个10年。此后的5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双方迟迟未能达成新的协定。至今年4月初,以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与以海运署署长舒伯特为首的美国代表团举行了新一轮的会谈,对部分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并在华盛顿签署了“协商备忘录”。经过近几个月不断的分歧与磨合,中美双方于2003年8月1日草签了第二份双边海运协定,此举也意味着中美海运即将实现第二次握手。  相似文献   

6.
《水上消防》2009,(3):43-43
3月31日.中国与欧盟在布鲁塞尔签署了关于《中欧海运协定》适用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修改议定书。这一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中欧海运协定》欧盟一方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全部27个成员国。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在签字仪式上表示,中欧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高度重视双边海运关系。2002年《中欧海运协定》签署以来,双方在海运领域成功开展了合作。当前,随着金融危机的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的减速,国际海运业普遍受到沉重打击.中欧之间的海运贸易也同样未能幸免。面对当前国际海运形势的变化,中方愿与欧方一道.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为双边贸易提供稳定可靠的海上运输保障。  相似文献   

7.
纵览     
正交通运输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签海运协定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2017年5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河运协定),协定内容均已得到落实,双方给予对方国家船舶在本国港口服务保障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对方企业在本国设立商业存在。在海运协定的框架下,我国与欧盟和东盟建立了定期海运会谈机制,重点在国际海运发展形势、最新海运  相似文献   

8.
信息     
信息○水运“八五”成就集锦△全国从事国际海运的公司已达230家,船舶吨位为2200多万载重吨,居世界第9位。中国已参加11个与海运有关的各种国际组织,并在国际海事组织中任A类理事国,加入37个国际条约,与45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和合作协定。集装箱...  相似文献   

9.
《中美海运协定》正式生效 据悉,中美双方政府现已完成使协议生效所必须的各自国内相关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海运协定》自2004年4月21日起正式生效。新的海运协定将进一步为双方的航商和贸易商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有利于保障中美海运关系的健康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政经     
《中欧海运协定修改议定书》签署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与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运输部长朗格、欧委会副主席塔尼亚,日前在欧盟总部共同签署了关于《中欧海运协定》适用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修改议定书。该议定书的签署意味着《中欧海运协定》欧盟一方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全部27个成员国,中欧海运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