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长安街西延永定河大桥斜拉索的风雨振特性,提出有效的减振措施;进行斜拉索风雨振计算分析,并通过风洞试验分析风速和雨强对斜拉索风雨振的影响;研究不同阻尼比和斜拉索表面缠绕双螺旋线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该桥大部分斜拉索在不采取减振措施的情况下有发生风雨振的可能;斜拉索风雨振的振幅随着风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雨强的增大逐渐减小;增大阻尼比能有效减小斜拉索风雨振的振幅。建议该桥斜拉索安装阻尼器时,阻尼比不小于0.9%;当螺旋线的直径为1.2mm时,单根螺旋线的间距取6倍的斜拉索直径;当单根螺旋线的间距为12倍的斜拉索直径时,螺旋线的直径取2.0mm。  相似文献   

2.
斜拉索长度随斜拉桥跨度增大而增长,以抛物线型近似代替实际状态下拉索线型的误差也越来越大。考虑水线与拉索表面之间存在库仑阻尼力和黏滞线性阻尼力,建立了基于悬链线型考虑面内-外耦合振动的运动水线连续弹性拉索风雨激振理论模型,并推导出以各阶模态为坐标的拉索振动微分方程。以不同参数拉索为例,对拉索与水线的耦合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并将计算结果与基于抛物线型的拉索风雨激振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拉索采用悬链线型与抛物线型的计算结果在拉索振幅、参振模态、空间振动形态、振动频率、拉索与水线相位差以及水线的振动频率上有很大差异;垂度影响系数对拉索低阶模态有较大影响,抛物线型垂度影响系数大约是悬链线型的一半;采用悬链线型建立的拉索风雨激振理论模型得到的拉索各阶模态的自振频率比采用抛物线型模型的计算结果要高,模态阶数越低,自振频率差距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湛江海湾大桥斜拉索抗风雨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莉婵 《中外公路》2006,26(5):122-126
大跨度斜拉桥长拉索的长细比较大,自身阻尼较小,容易在周围环境的激励下产生大振幅,对斜拉桥的安全运营构成威胁。该文对大跨径斜拉桥拉索的振动原理和部分大桥所采取的气动减振措施作了简要介绍。通过比较光面、螺旋线、压花3种模型的气动减振措施的实例试验,确定了湛江海湾大桥斜拉索抗风雨振的具体形式。对同类桥型在斜拉索抗风雨振选型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强迫振动装置的拉索和水线气动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斜拉索风雨激振中拉索和水线上的气动力,制作了直径为350 mm的拉索模型,采用强迫振动装置,对粘贴水线的二维拉索进行了5种工况下的测压风洞试验.系统研究了水线的存在、模型竖向和扭转振动对拉索和水线的平均风压系数、脉动风压系数、平均气动力系数、脉动升力系数功率谱等的影响,并对准定常理论在风雨激振理论分析中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准定常理论能反映拉索和水线气动力的主要特征;拉索竖向振动和水线周向摆动基本不影响拉索和水线的平均气动力系数,拉索平均升力系数在60°风攻角处发生突降;水线的周向摆动对脉动气动力的影响很大,远大于拉索竖向振动的影响;水线的存在不仅使水线附近的风压系数发生突变,而且还降低了旋涡脱落频率.  相似文献   

5.
崖门大桥已通车15年,目前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定期和日常养护检查发现的斜拉索质量病害能及时维护,锚具除锈更换专用油脂,PE护套表面刮损修复;斜拉索钢套筒上移,增设了螺旋线抑制风雨振;在防雨罩上方增设气囊压力式密封,效果较好,可提高结构耐久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长江大桥工程主通航孔桥为一座主跨730 m的双塔双索面分离式钢箱梁斜拉桥,桥面上除公路交通外还有轨道交通,无论结构形式还是气动外形都比较新颖和复杂.通过节段模型试验、大尺度涡振试验、气弹模型试验和拉索人工降雨试验等各种现代风洞试验方法,从静风稳定性、颤振稳定性、涡激共振性能和拉索风雨激振性能等方面检验主通航孔桥斜拉桥结构的抗风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7.
拉索是索承重大跨桥梁的重要承力部件;由于拉索质量轻,柔度大,阻尼小,在风的激励下,会发生强烈的振动,其中最为剧烈的是拉索的风雨激振.对此,结构工程师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拉索的风致振动.迄今为止,在拉索上附加耗能减振装置仍然是索承重大跨桥梁拉索振动控制的主要手段.就目前国内外索承重大跨桥梁拉索的振动控制装置种类与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拉索振动的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8.
斜拉索风雨振响应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斜拉桥拉索风雨振的机理及响应特征,在岳阳洞庭湖大桥建立了由风速仪、雨量计、加速度传感器组成的风雨振现场观测系统,观测到了多次拉索风雨振现象;得到了发生拉索风雨振时风速、风向及雨量的基本条件,分析了风雨振时拉索振动的幅值、主振频率、模态参与特性及空气动力负阻尼比等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拉索风雨振很少为单模态振动,大多表现为主振模态和多阶模态参与的振动。  相似文献   

9.
索承重大跨桥梁拉索的振动控制装置种类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拉索是索承重大跨桥梁的重要承力部件;由于拉索质量轻,柔度大,阻尼小,在风的激励下,会发生强烈的振动,其中最为剧烈的是拉索的风雨激振。对此,结构工程师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拉索的风致振动。迄今为止,在拉索上附加耗能减振装置仍然是索承重大跨桥梁拉索振动控制的主要手段。就目前国内外索承重大跨桥梁拉索的振动控制装置种类与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拉索振动的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大桥拉索风雨振控制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伏晓宁 《公路》2003,(2):14-18
随着大跨径斜拉桥的不断建设,斜拉索的减振特别是风雨振的控制已成为该类桥梁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岳阳洞庭湖大桥建成通车后已发生多次强烈风雨振,在对应用磁流变智能阻尼减振技术控制风雨振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评估了该技术控制拉索振动的实际效果,证明该阻尼器是拉索风雨振控制的有效手段。岳阳洞庭湖大桥全桥安装磁流变阴尼器后,加速度响应降低为原加速度的1/20-1/30。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斜拉桥跨度大、拉索长、刚度小,使得斜拉桥极易受各种外界激励而发生振动。拉索更是因为其质量小、柔度大、结构阻尼低的特点,极易发生振动。并且随着斜拉桥跨径的不断加大,拉索越来越长,拉索的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详细分析了抖振、涡激振动、干索驰振、风雨激振等拉索主要振动形式对大跨桥斜拉索的影响,并计算了相应的临界风速与阻尼比要求。对比分析了CIP规范、FIB规范、PTI规范以及我国规范《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 D65-01-2007),研究了拉索最低阻尼比的取值要求,详细分析了各种拉索振动及其减振措施,以供拉索阻尼器选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斜拉索的雨振机理及抗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汉兵  金增洪 《公路》2003,(7):134-139
主要介绍长大斜拉索的振动机理和抗振措施。通过对各种抗振措施所起到的抗振效果比较和根据日本多多罗大桥的实践经验,发现压花拉索具有良好的抗振效果和低阻力特性,是一种高效抗雨振斜拉索。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拉索气动外形对其风雨振的影响,选用4种不同直径及表面的斜拉索进行节段模型静、动力风洞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斜拉索风雨振的产生条件和振幅。试验结果表明,在临界姿态下,模型A,B,D都发生了雨振,模型A的振幅最小;模型C在测试风速范围内未发生雨振,仅风速较高时振幅稍大。综合考虑静风设计要求与风雨振动的制振效果的情况下,模型C应是最佳拉索截面形式。  相似文献   

14.
嘉绍大桥为多跨斜拉桥,其分体式钢箱梁可能在常遇风速下发生涡激振动.为消除可能的涡激振动对桥梁运营安全的影响,详细开展了嘉绍大桥主梁涡激振动特性及制振措施的风洞试验研究.在开展1∶60常规节段模型试验研究,把握大桥主梁涡振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主梁的气动敏感区域开展了涡振制振措施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抑制涡振的梁底导流板和桥面抑振板.通过1∶20大尺度节段风洞试验更详细地把握了该桥的涡振特性,并验证了导流板和抑振板的制振效果.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当两者单独使用时,可在0.5%的阻尼比下将涡振振幅降低50%以上,以满足规范要求;当两者联合使用时,可基本消除涡激振动.该两种制振措施为同类型主梁的涡激振动控制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斜拉桥跨度的增大,斜拉索长度也越长,会同时存在发生风雨激振和涡激共振的可能性。风雨激振参与模态主要为低阶,涡激共振参与模态为高阶,这给斜拉索减振阻尼器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黏滞惯性质量阻尼器(Viscous Inertial Mass Damper,VIMD)的斜拉索减振效果。首先,将斜拉索简化为张紧弦,建立了斜拉索-VIMD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然后,以苏通大桥A30号斜拉索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各参数对该系统模态阻尼比的影响。最后,研究了阻尼器支架刚度对斜拉索-VIMD系统减振效果的影响,并将数值解与近似解析解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黏滞阻尼器中并联惯性质量单元,可显著提高斜拉索的模态阻尼比,非常有利于减振;斜拉索-VIMD系统各阶模态的量纲为1的阻尼比曲线不重合,这与传统的斜拉索-VD(Viscous Damper)系统不同;斜拉索-VIMD系统的模态阻尼比随支架刚度的减小而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6.
斜拉索振动机理复杂且危害严重,需要采取附加阻尼技术抑制斜拉索的振动,对斜拉索的振动特性和阻尼器的减振机理进行研究总结。首先计算34座斜拉桥最长索的Scruton数,与已有的理论分析、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工程实践结论进行验证,确定了斜拉索可能发生的涡激振动、风雨振、参数共振和内共振、尾流驰振等各自对应的抑振目标阻尼参数;然后对常见阻尼器的阻尼作用机理、位移传递形式、耐久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各种阻尼器的适用范围,并从作用机理和试验验证两方面重点介绍了杠杆质量阻尼器的减振效率的优越性;最后提出斜拉索阻尼减振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风雨导致的斜拉桥斜拉索的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斜拉桥的斜拉索在风、雨共同作用下所发生的振动。为研究其发振机理,在风洞中,用刚性圆筒模拟斜拉索的一段进行了节段模型试验。为观察斜拉索上、下两条水路的形成,还进行了流迹显示试验。用稀薄油代替水重复试验时观察到了驰振现象,表明斜拉索产生不稳定振动的原因是在其表面特定位置形成的水路,使其原本对称的截面变成非对称的所致。最后,提出了抑制风雨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胡佳  赵文力  潘霞  翟杨  王云帆 《公路》2024,(1):111-115
锦江人行天桥全长698 m,主桥部分上部结构为桅杆式斜拉桥,下部结构采用V形钢桥墩,主梁断面为左右不对称钢箱梁。为研究不对称钢箱梁断面的涡激振动特性,同时消除可能存在的涡激振动对主桥运营安全的影响,对主梁断面开展了1∶20节段模型风洞测振试验,针对主梁受气动干扰敏感和可调节气动外形的区域进行涡激振动气动措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对称钢箱梁在前后两侧来流工况下,主梁均出现了涡激振动现象,但各工况下的涡振现象和风速锁定区间不同;对比了去除主梁栏杆和对栏杆间隔封闭的气动措施,采用对栏杆隔三封一能够抑制主梁的涡激振动。本研究所提出的制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斜拉索雨振是斜拉桥设计中最为设计者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广泛深入的研究,仅靠一般的试验研究,要在设计阶段准确地预测雨振效应是困难的.给出一个预测斜拉索可能发生的雨振估算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基于已有研究和实测成果及最不利状态下的设计用模型.斜拉索的风荷载由修正的驰振方程给出.由该模型可估算斜拉索雨振的临界风速及振幅.估算结果依赖于斜拉索的直径、阻尼、刚度、质量以及升力系数随风的攻角的变化等参数.计算时采用了由以往试验所得的升力系数.用该模型对某座实桥斜拉索雨振的估算结果与其现场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估算结果能很好地反映实测结果.在另一座斜拉桥的设计阶段也采用了该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人行天桥下过往车辆引起天桥主梁的振动问题,对地面和气流2种振动传播途径下天桥的振动响应规律进行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人行天桥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地面激振和气流激振下的加速度时程响应分析和应力分析,得出不同车速下2种激振方式对人行天桥的影响程度及振动响应规律,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车辆激励下人行天桥主要产生由地面和气流2种激振方式共同作用引起的竖向振动,且车速是引起人行天桥气流激振的主要因素;地面激振对人行天桥的影响时间要长于气流激振,而且加速度峰值时刻错开、方向相反,对振动有削弱作用;5t重的车辆在B级路面上车速小于60km/h时可不考虑气流激振对结构的影响,但不同车速下均应考虑人行天桥地面激振的影响;实测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