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隧道与互通立交衔接路段交通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黄土岭隧道与黄岩互通式立交高速公路衔接路段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分析,寻找出危害短间距隧道与互通立交交通运行安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5,(6)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设计方案中,长流坡隧道、红花岭隧道与临近互通立交分合流端距离较近,形成行驶风险较大的隧道立交路段。在调研珠江三角洲地区已运营高快速公路的隧道与互通立交间距的基础上,运用运行速度预测方法,对长流坡隧道、红花岭隧道与临近互通立交路段的运行车速进行预测,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指导后续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3.
隧道和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构筑物,其科学合理的间距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路线走向和运营安全。通过界定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定义并分析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间距过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点,探讨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因素。基于车道变换行为,给出3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及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4.
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生态和经济等条件的影响与限制,使得山区高速公路高差起伏大、弯道多、转角大、受山区走廊和复杂地形限制,桥梁隧道占路线比重一般超过60%以上,致使桥梁与隧道紧密相接,极限指标时有出现;公路互通立交选址非常困难,常坐落于公路隧道之间,公路互通立交容易导致车辆排队问题,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为实现公路隧道与互通立交之间"友好衔接",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利用交通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对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进行仿真分析,提出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如何选择及相关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5.
吕纪云  陈瑾  章坤鹏 《中外公路》2019,39(2):294-297
针对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和现有互通式立交与隧道出入口之间净距过小的现状,在分析车辆运行轨迹的基础上,构建了互通式立交与隧道出入口之间的净距计算模型。通过分析明适应距离、读取标志距离、换道距离、安全距离等因素,提出了隧道出入口与互通式立交之间最小净距的推荐值与极限值。结合净距分析与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净距路段下隧道出入口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安全保障措施,并针对变异式互通工程实例做了BIM模型检验,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地下互通立交分岔节点矿山法隧道的反挖施工方法,用于不具备由大断面隧道段往分岔小断面隧道段施工的条件时,对隧道的地下互通立交分岔节点采用矿山法施工.该方法包括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施工、先导洞扩挖施工、主隧道反向开挖施工技术,可为类似的地层分岔隧道施工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蒙冀界段公路主线和支线均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较高,隧道、互通立交多而复杂,安全环保问题突出,既有共性问题又有特殊问题,坡度、洞口、弃渣、防冻、互通顺接成为主要问题,因此,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提出更多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区域高速公路对指路标志设置的变化和需求,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区域高速公路的特征及其给指路标志设置带来的问题,在总结国外先进做法和我国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区域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原则和要点,并研究了互通间距较近、重合路段、互通立交指示等3种特殊情况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法,最后对我国相关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完善,高速公路之间的枢纽互通与接地互通的冲突逐渐增多,因此,枢纽与出入口间距不足,组成复合式互通在所难免.笔者结合大广高速公路里仁至杨村段里仁复合式互通立交,着眼于复合式互通的布置、交织段长度及通行能力进行研究,完善了设计方案,提出了复合式互通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交通量不断增长和路网布局的逐年更新,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日益增多,互通立交布设成了改扩建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而多肢枢纽互通立交方案在国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尚不多见,现有设计规范对此也较少涉及。笔者以南宁外环高速公路安吉枢纽互通立交改扩建项目为例,介绍了多肢枢纽互通立交用于改扩建工程的必要性以及设计中采取的技术思路,在分析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相应设计原则并给出具体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学统计、概率分析等方法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的安全距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影响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净距离的各种因素关系。结果得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最小净距离的标准,并对已建山区高速公路中隧道口与互通式立交口之间距离不足问题提出处治措施,以提升山区高速公路的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隧道安全保畅管理一直以来是高速公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交通事故的施救水平、有效进行紧急救护显得至关重要。结合常台(上三段)高速公路对近千起隧道交通事故进行归类、分析、梳理,对施救技巧进行总结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针对隧道特点的高速公路施救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连续长下坡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交通安全问题,从驾驶员的视认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口与互通段获取标志信息并实施操作的过程,明确了交通标志在隧道内外时出口与互通的最小间距设置参数和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出特长隧道出口处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规律以及瞳孔直径变化比率波动幅度,计算出驾驶员在隧道出口的明适应时间均值为1.782s,建议交通标志位于隧道内外时隧道出口与互通段的最小间距分别为400m和500m。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的事故资料表明,路面抗滑性能不足严重影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由于隧道环境的特殊性,我国公路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不适应隧道路面。根据驾驶员对隧道路面附着能力的期望、隧道交通流特点及行车动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以车辆制动时路面的临界附着系数作为隧道路面抗滑能力的不可接受水平,并据此制定了隧道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最后,提出改善隧道抗滑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肖代全  马荣国  李铁强 《公路》2011,(2):169-175
为全面分析公路绿化在安全方面的合理性,研究了绿化导致的典型行车安全问题,包括平曲线内侧绿化对行车视距的影响;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株距和高度对防眩、横向通视、植物存活率等的影响;大冠径常绿类植物对道路净空、驾驶员心理的影响;绿化遮挡交通标志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对行车产生的误导现象;立交匝道及其出入口绿化对行车诱导、出口缓冲及入...  相似文献   

16.
袁竹  陈勇  王柱 《隧道建设》2016,36(2):164-169
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立交工程,其中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问题十分突出。以福建省中部某山区铁路设计为例,对山区铁路下穿高速公路隧道影响分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利用Midas GTS软件对不同净距和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进行数值试验,以高速公路隧道的沉降为判断准则,15 mm为判断阈值,得到基于几何近接度和地质情况的影响分区(强、弱、无)。通过影响分区图,可以将全线下穿高速公路隧道工点对号入座,以采用在相应分区内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措施; 2)地层条件不同,其决定强弱影响的净距分界点也不同,随地层条件的恶化而逐渐增大,强、弱影响区分界理论最小净距为0.5D,最大净距为1.8D;弱、无影响区最小净距为1.3D,最大净距为2.8D。  相似文献   

17.
香丽高速虎跳峡地下立交工程是香丽高速公路关键控制工程之一,为国内目前断面最大的山区地下立交隧道。该工程的超大断面隧道中间外凸处最大开挖跨度达28.96 m,拱顶呈扁平状,施工时易引起围岩松弛失稳、坍塌; 有无中墙连拱隧道结构复杂、受偏压影响较大,施工时易引起初期支护开裂。为满足快速施工及安全要求,对施工方法进行研究。将连拱隧道先行洞中侧拱脚设计成扩大式拱脚,2层支护结构改为3层。针对超大断面隧道围岩加强支护,注浆后采用二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相比最初采用的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效率提高近3倍,大幅提高施工速度。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该施工方法有效可行,能够达到施工目的及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公路与隧道交叉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如何保证公路工程自身安全以及既有隧道的安全也成为公路设计的重大问题。结合具体实例,对不同交叉形式下公路施工和运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公路选线及与隧道交叉设计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运行车速被广泛的应用于检验公路线形。该文对运行车速计算模型采用了一个新的思路:考虑了隧道对运行车速的影响。该研究以人为本,分析了影响隧道入口驾驶员行车速度的三个主要因素:隧道洞内外光线差值、路基宽度差值以及洞口位置,运用Origin软件统计得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运行车速计算模型。该研究完善了运行车速模型,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快速化发展背景下,已建高速路网结构体系已逐步处于城区范围,既有高速公路立交出入口间距过大与沿线区域快速进出高速路网的迫切需求的矛盾与日俱增。以S32申嘉湖高速昆阳路立交工程为例,从增设高速服务立交项目选址与立交选型分析、交通影响特征分析、新材料合理应用等相关要素,总结出既有高速公路增设服务型立交收费匝道总体方案设计技术特点,提出了合理应用新型材料解决收费系统与路面结构层电磁干扰影响设计思路,旨在为后续城区高速公路增设服务型立交出入口提供技术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