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燕子岩隧道"关门式"特大塌方的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地质条件和塌方情况,在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采用先压注水泥浆回填固结塌渣和泵送混凝土形成护拱后再进行塌方开挖处理的一套完整和系统的"关门式"特大塌方处治措施。该塌方的成功治理为该类型的隧道塌方提拱了成功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谢恩连 《中外公路》2011,31(6):217-220
通过对广西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四方山隧道特大塌方的成因机制、形成过程的分析,结合该塌方段的实际地质和施工条件,阐述了公路隧道特大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位移速度均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为隧道特大塌方的安...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速公路桃树垭隧道工程为例,针对桃树垭隧道YK38+398~YK38+460初期支护变形和ZK38+245特大塌方事故,分析了层状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和塌方发生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并确定了初期支护变形和塌方的综合处治方案。同时,对初期支护变形和塌方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通过工程实践证明综合处治方法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王鹏  杜文涛  汤明  付责庆  孙强 《中外公路》2019,39(2):215-217
针对复杂岩溶区小净距隧道洞口塌方问题,以贵阳七冲村一号特大断面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其洞口塌方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隧道拱侧存在的充填溶腔为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隧道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采取了"先护后挖"的塌方处治方案。通过对塌方段断面进行监测,拱顶最大累计沉降43mm、水平累计收敛6mm、钢架结构内外边缘最大应力171MPa,研究综合表明所采取的塌方处治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小导管注浆法在隧道塌方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南某隧道塌方的原因,阐述了该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根据"加固后方、封闭岩面、稳定塌体"的塌方处理原则,采用小间距型钢拱架加小导管注浆法等具体方案和技术措施对塌方隧道进行处治。实践证明,加固处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江西武宁至吉安段(简称“武吉”)高速公路梅沙隧道是大庆到广州高速公路的重要工程。隧道在进口段K163+420处发生塌方。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对洞口塌方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不同的塌方原因,采取明洞开挖、边坡护理、地基加固等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效果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高峰  黄生文  张军  唐新建 《中外公路》2012,32(4):223-227
塌方是隧道建设中常见的一类工程地质灾害。针对在建的通(城)-平(江)高速公路姜源岭隧道进口段塌方冒顶事故,分析了塌方事故的原因,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塌方过程,从理论上研究了塌方过程中应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变化,并对塌方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洞顶和洞内治理相结合的综合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隧道工程塌方治理及工程实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隧道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事故。在广泛分析隧道塌方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对隧道塌方的原因、表现形态及有效处理措施等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使之系统化,可以作为事故处理时的参考。同时,结合某工程塌方实例,给出了比较具体的处理方案。该方案可以作为塌方量大、地质条件差等特殊塌方事故处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某黄土隧道塌方的原因,阐述了该隧道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水、排水措施,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法对其进行加固。监测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周边相对位移已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牙山隧道左线塌方治理与预塌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石牙山隧道苍梧端地质条件差、围岩变化大、地形复杂,在施工中隧道左线先后出现2次塌方。介绍塌方情况、原因分析以及治理措施和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塌方的预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